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出口部主任 梁建瑞 |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读者对出版物的需求量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出版业的市场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入世以来,出版界更面临着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中国出版物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已经在探索如何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出版物推向全世界,在全球出版产业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出版物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搜狐传媒沙龙特推出“中国出版业:现状和未来”的系列沙龙活动,首期节目于10月24日(周五)14:00-16:00举行,主题是“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
出席嘉宾有:
《出版参考》杂志社常务副社长 伍旭升;(联系方式:cbck@sohu.com)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经营总监 李国强;(联系方式:glhzlqm@sohu.com 或 bphjgb@bphg.com.cn )
华有传媒 李亚奇;(联系方式:yqli@chinayou.com )
中国图书商报资深研究员 杨贵山;(联系方式:guishanyang@263.net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出口部主任 梁建瑞 (联系方式:export@cnpiec.com.cn )
主持人:中图读者俱乐部副总经理 栗淑萍 (联系方式:lsp@cnpiec.com.cn )
在沙龙现场,到场的业内嘉宾就国内目前版权贸易引进多于输出的现状、国内出版物目前参与国际竞争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发表了各自看法,并为国内出版物参与国际竞争出谋划策。广大热心网友也通过搜狐聊天室现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下是沙龙实录第五部分:
五,科技水平对出版行业的国际化影响特别大
网友:请问中图的梁先生,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好的图书怎么样能够走出国门?您认为中国出版物的出口前景怎么样? 梁建瑞:网友你好!说到中国出版物在中国市场销得比较好的书在海外怎么样,很重要的是文化背景,他的选题,文化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他销得好不好,很重要的是这个市场的运作。特别是图书这一块是文化的产品,不管是输出还是引进,在市场上的表现很重要是在市场运作的结果。 我们国内很多的好书,在海外没出,海外还有很多的书其实很好,但是他并没有在中国畅销。正好没人做他这一种书,没人发现,或者说市场没有专门的运作,或者运作的手段不合适,这些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主要是这些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中国图书出口的前景。目前,中国图书出口主要的最终的用户是懂中文的人,卖到海外是海外华人,一般是通过海外的中文书店,二是海外收藏中国书的图书馆。美国有很多所大学,很多的图书馆,但是真正收中文书的不多,大的图书馆才能收中国书,或者正好有关于中文的研究。我们目前中国图书出口的地域主要还是美国,加拿大,东亚方面是日本,现在韩国的增长也比较快。 港台一直都不错,台湾是今年8月份才放开对大陆的简体字的限制。他对大陆的简体字原来是限制的,但是一直通过别的方式向他输出大陆的书。另外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有一部分市场需求,欧洲是英国、德国、法国,主要是一些汉学家需要中文书,也不多。目前整个中国的图书出口受语种的限制量上不去。 我前不久在博览会讲座得到一个数字,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给的一个数字:我们国家目前图书出口额1900万美元,实际上在人民币1.5亿到1.6亿人民币。估算图书400-500万册。我们国家按照册数来说出去的数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作为图书出口的行业感觉到大陆的书跟海外的书价格差异特别大,我们书的数量很大,但是金额不够大。 我国每年进口图书要比进口大得多,有几家进出口公司做了,中图一家进口图书就有7000-8000万美元,对比我国全年出口才1900万美元,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中国图书出口,如果还按目前的出口方式出,规模很难扩大。
另一种方式是翻译成当地语言,现在实际上已经做了,因为根源是语种问题,如果在语种上突破也许有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出版社把它本地化,翻译当地语言,找了比较合适的分销商进入他的主流市场,这才是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图书的规模有大的提高。 中国图书现在出口的整个渠道比较窄,一个是图书馆,还不是所有的图书馆,是收藏中文的图书馆。卖中文书的书店,他主要在海外讲的就是中文,他不是主流书店。美国有巴朗书店,有三千多家连锁。如果我们的书能够放在大的书店里面,跟外国本国的书一样地销售,以这样的全新方式把中文书扩大出口规模,数量才能做上去。 李国强:关于出口的话题我想再补充一点。除了梁先生说的图书产品有他非常强的文化差异性,同时我觉得中国的图书出口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个判断是基于我们的综合国力的。像图书这种文化产品,无论引进还是输出,必然要和你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有联系。我们引进的品种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图书的输出,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才带来了国外的读者,想了解中国情况的人要读中文书,或者是通过中文的翻译书来了解中国文化。没有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变化,没有整体国力的增强,我们原来在十几年前出过国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外国人都猜测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神秘的国家。只有你的经济实力上去以后,人家对你的文化可能才会更关注,基于这样的基本判断我认为出口这块会越来越好。 梁建瑞:刚才讲了,图书出口一是经济实力。比如几个图书出口大国里面,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一是他经济发达,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科技。杨先生说的书分三类:专业、教育、大众化(图书)。真正比较容易做的就是科技类的,包括教育。中图公司引进的大部分的书就是科技和教育书籍。一般大众的书引进的也少,我们出去的书版权方面真正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很重要的还是科技方面或者是医药方面的书。 在几个国家实力增强的过程中,特别是科技水平对出版行业的国际化影响特别大。语言方面的问题倒在其次,如果你的科技力量很发达,有这个障碍外国读者也要跨过这个障碍。但是对于普通的大众的书没有这个迫切的需要,因为他有语言障碍就不感兴趣了,或者根本不知道,信息沟通上就有问题。 谈到专业方面的书,我知道中国有人数学领域做得很先进,那么国外就有人可能要把书找来翻译、阅读。对于一个文化方面的东西,他可能没有那么迫切,这两种情况还是有差异的,关键看是不是那么直接迫切地需求要把这个书本地化。 这个方面有待中国进一步地发展,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书的出口量才能扩大。
传媒沙龙第13期:中国出版业国际化(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