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sohu.com/95/33/Img212623395.jpg) 张迪 《博物》编辑 | ![](http://photo.sohu.com/98/33/Img212623398.jpg) 刘承周 《博物》美术编辑 | 8月29日13:30,搜狐传媒“记者在线”第八期: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编辑部成员做客搜狐。
主持人:为什么你们的杂志能发行量这么高?跟一般的科普类杂志最主要的差异是什么?
王蓓蓓:我们做同一个选题的时候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三峡这个选题在所有的报纸所有的杂志都报道过,我们三峡发行的时候达到我们的巅峰期。我们把杂志像书一样去做,在做杂志的时候一定追求完美,我们做过这个选题,别人就不能再做这个选题。有的读者来买我们的旧杂志,就是要收藏。
网友:这本《博物》天文方面的内容占多少?
徐建:我们理解的博物学里面天文学是重要的一部分,有相当的内容。大概每期会有一个相关的专题。
网友:这本杂志适合于多大年龄的人来看?
王蓓蓓:我们的名称是中国国家地理清少版,最主流的发行对象是13到18岁的学生,我相信有大学生来看。
网友:书号是多少?多少钱?
王蓓蓓:书号没办法回答你,10块钱一本。地址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网友:杂志编辑平均年龄多少?
徐建:平均年龄25、26岁。
王蓓蓓:我是年龄最大的,我是76年的。
网友:地理内容和地理考试有关系吗?
王蓓蓓:我们和课本有关系,不一定和考试直接相关。我们一些选题是从时事和课本里面找出来的一些点,我们把它做深做透,但是我们并不是教参,并不追求每个落实到考试上面。
网友:我想走遍全中国去旅游。
王蓓蓓:我们这本杂志也是在克隆中国,我们是一本博物,但同时在中国发行的针对中国中学生的杂志,对祖国的报道肯定占据了地理的绝大部分。要想走遍全中国,首先要订阅我们的杂志,我们每期会有相关栏目报道中国,有地图还有相关路线。
徐建:看了我们的杂志之后会更加爱中国。
主持人:中国教育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分析,缺少综合。
王蓓蓓:中国不是说偏重分析,以前可靠制度注定的,文人纯粹学文,学会诗文可以做官治理地方。现在已经被时代完全抛弃了,做诗的能力和治理一个地方的管理能力是截然不同的。西方早期有一些综合性的传统,后来它的细化比中国还要更严重,对细微的社会分工分得更细一些,更呆板一些。现在综合能力是一个人本身基础知识的需要,现在已经感觉出来单独的分科是不可以的。
李洋:像沈括、徐霞客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有李时珍,他的《本草纲目》包含了很多文学性的东西。
主持人:现在的大学生退化了,以前的大学生综合知识面比较广。
徐建:我们有很多认同感,我们觉得应该加强综合性。
网友:青少年杂志没什么好的,你们有什么信心把它做好。
王蓓蓓: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所以我们更有信心做好。现在少年杂志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过于呆板,像过去老教师讲课一样,非常呆板,另外认为读者是幼儿园的小孩子,现在的小孩子不是这样。他们的知识量非常丰富,不比我们逊色,他们逊色的只是社会经验。有些小孩在科学研究领域上已经走得非常远了,他们普遍抱怨现在没有什么好杂志看,把他们看得太幼稚。一旦把杂志做得幼稚了,认为你这个杂志幼稚了,这本杂志就没什么生命力。
网友:你们的杂志很有意思,什么地方卖?怎么没有见过?有什么栏目?有什么内容?
王蓓蓓:如果想买我们的杂志可以直接给会员部打电话,在学校里也可以订阅。十月份我们正式推出第一期试刊号,明年一月推出一月一期,早点订阅有礼物送。
网友:读你们的杂志对孩子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王蓓蓓:没有一本杂志可以说是直接的影响,可能让孩子更热爱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
网友:有没有什么讲座?
王蓓蓓:一段时间之后除了有夏令营的活动,还会在学校有巡回讲座以及相关的类似活动都会推出。基础是我们把这本杂志做好,把品牌树立起来的基础上。
主持人:我听到国家地理这个词是从《廊桥遗梦》听到的,这个名字和那个电影有什么关联?
王蓓蓓:我们这本杂志以前叫《地理知识》,从50年代就开始做的杂志。90年代有一些改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除了有美国国家地理之外,德国有德国国家地理,澳大利亚有澳大利亚的国家地理。每个国家都应该有一本属于他的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一个大国来说,这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像越南不可能有越南国家地理,瑞士已经没有地理学,每一村土地都被仔细丈量过。有地理杂志,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也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
主持人:国家地理和我们上学时候学的中国地理之间是什么关系?
王蓓蓓:国家地理这个词的由来还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功劳,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能在美国做起这样一个杂志来。但是我想地理学本身就是很综合性的东西,国家地理只是说它的视野更宽,文化性更强,思考更多。
主持人:美国的国家地理在世界已经流行起来了,你们是不是也想把你们的杂志不仅推到全国,也要推到世界上去?
王蓓蓓:我们已经在做这个工作。我们不仅在台湾、香港发行繁体版,还有日文版,英文版马上要推出。在台湾发行的繁体版超过美国国家地理在台湾的发行。
网友:希望做得活泼一点,不要死板。
王蓓蓓:首先一定把这本科普知识做得活泼,我们背靠国家地理有这么大的资源大量,我们有很多图片,有固定的作者。我们的图片量比国家地理要加大,整个设计版式绘画上都会加强。各个杂志社可能都没有绘图编辑,除了给我们绘画之外还有一批固定作者给我们配画,最后还有一个漫画的栏目。另外美术设计上请周舟做美术编辑,在国内应该是能够树立美术典范的杂志。青少年更能够接受读图时代的新东西。
网友:我是中学生,需不需要我们这样的小记者。
王蓓蓓:我们会建立各地的记者站,编辑部电话:64849477。
网友:大人是否也感兴趣?
王蓓蓓:上海的发行商激动地跟我说,不仅给孩子看,给大人是一个补课的杂志,更强调普及的知识,和国家地理是很互补的杂质。
张迪:教师看这本杂志,可以更好进行教学。另外我们有一个栏目专门介绍有爱好的孩子和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了解更多孩子的心理。
网友: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考察,你们想学他们什么东西?
王蓓蓓:应该了解他们的一些流程,了解他们在经营当中的一些成功案例。
主持人:国外《花花公子》和《财富》的成功是因为读者定位很清晰很成功,这本杂志为什么定位在18到13岁?下限为什么是13岁?
王蓓蓓:这是初中到高中的界限。所谓读者对象清晰可能是因为我在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国内一些杂志很大的误区,在读者定位上非常不清晰,在做杂志的时候眼前没有一个清晰的对象,它的读者会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面貌,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年龄,有什么样兴趣的人来看这本杂志。做科普的杂志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在看他们的杂志,有的希望大人小孩都看他们的杂志,这是不可能的。定位清晰,尤其中学生市场是国内期刊的空白市场,没有很好的杂志适合他们,除了漫画市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