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天现场:由左到右依次为: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曾伏虎、《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香港经济导报》第一副总编辑赵兹 | 9月21日传媒沙龙: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曾伏虎、《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香港经济导报》第一副总编辑兼总经理赵兹谈香港传媒进入内地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搜狐网新闻中心的总监曾伏虎,非常高兴趁这次在长沙举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机会请到香港两位著名的媒体人,一位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先生,还有一位《香港经济导报》赵兹先生,先请二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邱立本:我在参与香港《亚洲周刊》,我90年开始在《亚洲周刊》工作,担任总编辑超过十年。《亚洲周刊》是面向全球华人的刊物,它的主要市场是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到美国、韩国,我们的发行量有十万份,重要是谈时政、经济、文化、军事。
赵兹:《香港经济导报》历史比较老,1947年由一批老经济学家在香港创办,至今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在《经济导报》去年正式进入台湾发行,每期在台湾二百多个点拜访,主要是财经类的刊物。内地最近翌年财经刊物发展很快,我们和财经刊物有一些很好的合作。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在聊天现场
主持人曾伏虎:二位刚才提到和国内媒体有很多合作,现在国内大陆市场上媒体发展非常兴旺,尤其像《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类媒体发展非常迅猛。国内媒体投资人士非常关注,新的报纸在国内出现。对此赵总如何看待?
赵兹:媒体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尤其是新媒体像网络媒体更促进这种合作。湖南省政府的欢迎宴会我临桌坐新华社的记者,唐家璇先生刚刚讲完话,赶快发稿,有人说晚了,网站已经发稿了。现在网站发展确实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和促进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我能和德高望重的邱总一起参加你们的活动感到非常高兴。
主持人曾伏虎:邱总月初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新闻变革的最终突破口》,您文章里面说到希望大陆媒体尽早走出去,您是怎么考虑的?
邱立本:中国大陆出现的新生媒体力量,一个是经济媒体,因为中国从事很密切的经济活动,对经济的资讯需求很厉害。大陆媒体对经济问题做的调查报告很受读者欢迎,比如像银广厦事件、基金黑幕,甚至周正毅事件都很受关注,经济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块。另外体育媒体,中国的球迷老是问中国足球怎么了。在这种情况下场内的游戏规则和场外的游戏规则是联系起来的,怎么解决黑哨事件,中国球迷跟事实的真相、体坛的真相是否能够揭露,这是我们需要查问的。场内的游戏规则和场外游戏规则联系起来。另外一个突破口就是都市报的兴起,中国各地很多党政报纸延伸出很多子报、孙报,这方面在各地都产生了巨大的效应,首先是市民老百姓欢迎,因为它不再是哪一个领导人去接见某一个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做头版头条,而是可以用本地发生的社会新闻作为最大的新闻卖点。开始把过去中国的真理报的办报方式做了一个颠覆,过去苏联真理报的模式是新闻是党政舆论工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把这个模式颠覆掉,现在开始出现新的用新闻规律、市场规律来做出广大百姓欢迎的报纸。 我最近去了美国,看到美国很多报纸大量用它们剪刀来剪中国新媒体的资讯,很受读者欢迎。我有一个感受,为什么中国新的媒体不能够走出去,进攻过去不可能进攻的市场来吸引过去不能够吸引的读者。我觉得现在是中国媒体变革新的突破口。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