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传媒沙龙 > 沙龙实录
国内报纸的版式改革和与国际接轨问题

MEDIA.SOHU.COM  2003年09月18日18:58  搜狐传媒

  主持人:近年来,国内报纸的版式改革有一个主旋律就是和国际接轨,报纸版面上的国际化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下面请刘晓璐总监介绍一下国内外报纸版式的情况。

  刘晓璐:我本人不是做具体版式设计的,在《南方周末》这块也是属于品牌的部分,这点和王主任有点像。对这块我本人很有兴趣,现在在研究,很集中的关注大概有一两年了,像王老师和邹老师的这些报纸,定期都会看一下他们在版面上有什么新的动作。

  谈到版式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视觉化对内容的带动,还有一个版式赞助在进入市场的时候,能够给编辑部争取时间,实际上它有营销上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版式的问题,很多时候它是一个要跟整个报社,其实他可以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实际上是报社整体产品的一部分,非常大的一个部分,报社在贩卖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这个过程是怎么树立的?就是靠你报纸和产品,报纸是产品中的一块,它可以让新闻视觉化,同时也可以让你的品牌的感觉被人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版式在树立什么,树立整个报社的品牌形象。像主持人说到的,近两年来国内的整个改版,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是在走国际化的路线,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方面在走国际化。

  比如说《21世纪经济报道》,它是2001年1月1号创刊的,它的版式当时一出来,大家会发现同国内的很多报纸不一样,眼界宽一点的人发现它的版式跟香港的《南华早报》基本上是一致的,有心的读者再去研究它两三年来每一次变化,去年报头下面那一头古蓝色的导播区改成粉绿色,今年1月把粉绿色去掉,变成素面的。我跟《南华早报》基本上是一样的改版节奏。这是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比如英文媒体或者国际化媒体上面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过来。还有一个例子,前两天网上传上海《新闻晚报》和《今日美国》的官司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

  还有一类,邹老师的《经济观察报》也算是一类,等于是融合了很多元素,你单纯的去看它的报纸,翻阅的感觉也是很国际化的,采取了封面上的八栏变成六栏,有导读等大幅的插图,都是很多元素的结合,加上英国的《金融时报》用的红纸,《经济观察报》2001年最早用了红纸以后,也是比较国际化的手段。还有一种手段,现在也有很多报纸在做,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北京这边的《国际先驱导报》,最窄、最长的那份报纸,完全跟美国的《今日美国》是一样的,可能比我们正常的大报要窄15厘米,又长了很多,这些都是一些手段在改,其实我觉得手段背后,也就是中国版式设计的一些观念幸得东西在变。

  以前的报纸大家看起来都有印象,左一块、右一块,互相咬合在一块,都做成那样的,那是一种观念,当时那种观念下,基本上大家一个理论,报纸横着出现空白那是断版,竖着出现就是通,讲法特别多,当时的报纸标题上面每一个标题都要加题花,这种版式一直延续了很久。

  中国其实在整个版式的变革里面可以有三次比较明显的一些时间可以来区分。

  一次是80年代的晚报兴起的时候有了一些变化,但是那个变化主要还是内容方面的一些变化。比如更生活化,老百姓关注的内容不再像以前纯粹是一种政策。

  到了90年代的时候,北京青年报强调视觉化,就觉得整个报纸作为视觉平面,不管它是怎样的,它都是一个视觉平面,视觉性的这种符号性一下被释放出来,很多媒体都很关注这个,而且诞生了一大批像《北京青年报》这样的报纸,现在还有很多报纸都是在延续这套路数,因为它把视觉上的张力无限放大。

  再往后就是2000年以后,像《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出来以后,真正拿到国际化的英文报纸,跟现在咱们的报纸相比,大家发现整体的气氛和整体的气质感觉是差不多的,就是这种国际化的这种潮流,大概有这么三次比较大的变革。

  在这三次变革后面,我们发现作为媒体生产者,因为版式首先跟生产领域挂钩,就是它要把整个信息呈现在报纸上面。作为生产者的设计师他从以前单纯的设计来说,他为什么这个版不能通,不能断,好象从视觉上讲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他就是这种观念,就这样做了。现在这些报纸变革,他很在乎读者怎么看着方便,比如《北京青年报》释放它的视觉,它希望读者一眼看到他整份报纸他最希望看到的东西。像《经济观察报》相对文静一点,又很清晰的报纸,就是期望大家能看到很清晰的脉络,能够很清晰的把整个报纸从头看到尾。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90年代的模块化,现在大家都在用这种办法,中国过去咬在一起的报纸没有了,要把整个版面全部推翻,重新再来过,这个工作量很不可思议。还有一方面,版式对于市场的功能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提升起来,起先像80年代,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版式对报纸有什么作用,到了90年代《北京青年报》哗一下出来一个浓眉大眼,还有横冲直撞,就是不像以前这是一个横标题,那是一个纵标题。

  王友身:当时在市场化的时候,让读者第一眼在报摊上发现的是我们,不是别人,做了一个测试,我们在做报头的时候比较极端,原来报头是黑色的,后来又变成白色的,这在报摊上很醒目,为了就是我们自己产品的营销,当然也包含了企业属性。

  刘晓璐:报纸的版式在划的过程中可以决定你的报纸在报摊上卖的好与坏,读者一过来很明显就拿你的报纸,再往后,2000年以后又有一批新的报纸在诞生的时候,大家可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在想这个版式和我的报纸是不是相符合。

  我去年做了一个论文讲版式,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版式是报纸的产品设计,你这个产品设计一定要和你的产品定位和整体市场策略相符合,比如经济类的报纸,大家看到它的时候,可能经济类的报纸上面也有大家需要从这里面看到很多触目惊心的经济界的一些消息,但也有一部分,就是说经济新闻有一个属性就是说你从这些现象背后怎么分析这些事情,怎么分析走势,经济类的报纸要给人一种感觉,你很冷静,你很客观,在这种气氛下,经济类的报纸跟日报类的报纸,像都市类的报纸,比如说一些新闻类的报纸,可能又不一样了。在不同类别的报纸中间,大家应该怎么做自己的版式,怎么通过自己的版式跟别人产生一些区别,因为当年《北京青年报》一出来的时候,确实是横空出世,后来模仿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之间怎么区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慢慢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等于是市场必然需要的,因为满大街的报纸,大家都是把标题做得很大,都反弹了,这样都能看到了,字号是720磅不够了,做560磅,大家看到报摊的报纸长的都很像,怎么区别,就找一些跟自己特色相符合的元素,寻找这些元素。

  这些实际上就是版式这个东西,大家从看法上越来越清晰,对它的作用越来越明确。国外的一些报纸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我曾经做过一些研究,比如说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是《华尔街日报》,一个是《纽约时报》,还有《南华早报》,一个能找到,再一个,名气也比较大,在各自的领域里面算响当当的角色。《华尔街日报》研究了它的版式,再看过很多资料,你发现它的版式从40年代一直到现在,从来没变过,面貌很怪。像《纽约时报》,你把泰坦尼克那天的报纸拿出来,跟“9.11”那天的报纸一对比,大家发现变化不大,就是颜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色彩的问题,可能尺寸规格有点变化,其它版面上的总体感觉,你发现它的变化并不大。老变老变对自己实际上不好,为什么现在的报纸,大家发现你拿一个月的《经济观察报》,你发现它的细节变化都是在细节上,比如现在一个小图文不一样,明天一个小数字不一样,很多年之后可能不会发生变化,怎么在市场上形成连贯性,现在的报纸那么多,大家怎么买你的报纸,你没有连贯的给人一个视觉印象的话,大家怎么来购买。一个是特别的,一个又是连贯的,整个版式在对整个报纸的产业各方面地位的提升,也是越来越凸现。

  邹波:对西方老牌报纸来说,设计并不重要,摩根斯坦利的大门就是那么一个小牌,并不张扬,报纸做到那个程度之后,你就不需要用设计来弥补你的形象了,你就直接是内容来说话,你就不需要装饰的说一句《纽约时报》对这件事情怎么报道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本身它的权威和力量已经出来了,很多西方报纸的感觉是这样出来的,它不需要,它可以很沉着,很不张扬的说一句话,很小声的说一句话,大家全世界的人都会去听。但是对中国的报纸来说,这个方面确实刚刚在起步,还没有堪称百年老报那样的一种媒体出现。

  王友身:我不太同意,挺可怕的,我也去过包括境内的、海外的,看过一些报纸,包括老牌,他们自身觉得怕改,我挺愿意改,但是怕改,因为老犹豫,老不改,所以就很尴尬。你以为《华尔街》或者是咱们的《金融时报》非常好,它肯定不好,它已经背离了现代读者的阅读方式,把阅读需求给丧失了,但是它可能是因为不需要,确实不需要,但是我相信现代产品一定需要设计。

  邹波:肯定是,生产一定需要设计。

  王友身:主要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产品,不设计就会死掉。

  邹波:美国很多老牌的杂志,老牌的报纸,就是能够有这样一种现象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所说的是很狭隘的进入视觉。

  王友身:进入当代生活,如果在当代社会想生活,一定要设计。我只符合我这个层面的读者,或者另外一段年龄层的读者,可以,你可以不往下看,我是永远往下看,往后看,比我年轻10岁、20岁,我特别怕失去他们。如果你想在未来十年想站住脚,就得这样办。我和一些老报交谈,他确实可以很自觉地说,我可以不用改,但是真的很难。

  观众(复旦新闻学院):

  刚才刘老师讲的国外两份报纸的版面问题,特别举了一个是《纽约时报》,一个是《华尔街时报》,我觉得刚才王老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他们每次在改版的时候,对主流人群的把握,对主流人群的年龄要控制在一个年龄段之内,不能让它跑了,但是网络产生之后,对传统报纸,特别是报纸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年轻读者,大概从1995年前后,这些主流媒体,纸质的主流媒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2001年的什么时候,《华尔街日报》头版第一次出现了彩色,“9.11”前后它的广告变化非常大,可能《华尔街日报》有点撑不住了,大概花了将近两亿美元对它的头版进行整版,第一次出现了彩色,下滑的趋势逐渐来了。《纽约时报》六次改版,它的改版节奏把握得是比较好的。

  王老师说报纸本身像产品一样的,有它的生命周期,其中版式作为生命,它最大的一点,我们主流人群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要跟得上社会,不然就是他抛弃了读者,就是读者抛弃了他。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邹波:所以我们永远不惧怕被读者抛弃,媒体肯定是带领读者,但是不能迎合读者,你很难想象读者帮你想一个新的形式,你去迎合这个形式。王老师当年的《北京青年报》的改版,在此之前中国的读者可能没有想象到报纸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做出来了。报纸的本质还是内容。虽然我们都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我不想去维护这个工作,把它推动到一个极端的位置说。我们还是非常注重于和内容方面的衔接,媒体设计最终是在表达内容,不是说我的观点有任何的棱角化,这是我比较极端坚持的一个东西。

  王友身:我们想买东西,或者要去消费的时候,广告也是很重要的,包括你的图象、图片,不是说拿一张报纸全是文字,这叫他有实力。

  邹波:广告是好消息,新闻是坏消息。

  王友身:所有的新闻是印出来的,可能有一个色块就有一个信息,是印出来的,不是说不要设计就是纯粹的文字,和你们搜狐网一样,就是链接文字。就像人一样,我跟你不认识,我看的就是你的形象,道理是一样的。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