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sohu.com/62/17/Img213511762.jpg) 《香港经济导报》第一副总编辑赵兹 | 9月21日传媒沙龙: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曾伏虎、《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香港经济导报》第一副总编辑兼总经理赵兹谈香港传媒进入内地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曾伏虎:国内一些媒体竞争非常激烈,基本是两三个大的集团在竞争,出现一种同质现象。如果说到走出去,面对的竞争对手变了,变成海外媒体或者变成港台媒体。两位在香港做报纸,赵总在国内做过又到香港去做。在面对其它媒体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的缺点和劣势又在哪儿?
赵兹:香港分为三块,一块是平面媒体,纸媒体(报纸、刊物、杂志),香港媒体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在这个领域。香港报纸再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不光它的种类、各种各样不同的内容、竞争你死我活,经过三次大的竞价战,空间很小,最后拼内容,尤其现在网络媒体起来之后,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加厚,但相对来讲成本越来越高,所以负荷越来越大,纸媒体生存的空间今后越来越小,但是它还有生命力。人们长期的阅读习惯暂时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体。 第二块是电子媒体,主要指电视媒体。由于香港实行发牌制,它的电视媒体竞争相对来讲比纸媒体要好一些,就那么几家。可能竞争激烈一点的是在有线电视台。 第三块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香港网络一个个败下去了,随着IT泡沫的破裂,很多已经销声匿迹了。当时群雄并起,网站相当发达,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刚才邱总讲到中国媒体怎么到外国去跟外国媒体竞争,我觉得传统媒体很难走出去。纵观世界的新闻格局还是西方是强势的,凭着它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各方面的影响,它的先进装备手段,它的传媒优势现在像发展中国家还是很难和它抗衡的。网站媒体的兴起不亚于他们,搜狐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走出去作为目前来讲,可能性最大的还是我们的新媒体。
邱立本:要更超越来看,中国媒体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中国本身13亿人口,每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应该有能力来诠释我们自己的历史,这方面海外很多媒体也在报道中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很多事件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来很细腻去研究去看,而不是由外边的人来看,比如说孙志刚事件中国媒体是做出很多的报道,这方面网民的讨论也很细。这方面境外的读者观众喜欢看,香港的媒体似乎很有新闻自由,但是香港媒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高度八卦化,最后是靠色情、暴力做卖点,反而产生一个反弹。这个反弹引起中产阶级的不满。中国的媒体比香港媒体有优越的地方,它有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能够办出一些媒体进入家庭里面,不会靠色情不会靠暴力。香港在中文媒体这方面还是有竞争力的。
主持人曾伏虎:我们今天这个节目在网上发出预告,很多网民提出问题。AMBY的网友想问一下香港传媒正在或者打算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内地?以娱乐为主还是以综合为主?
邱立本:香港媒体很多人想进入大陆媒体。首先是资本运作,通过很多资本进入,然后取得某种经营权、管理权来参与,希望能够赚钱,希望能够发挥影响力。香港媒体很多集团老板蠢蠢欲动。 香港媒体总觉得在新闻处理方面占有优势,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有很多自由的空间,觉得他能够说中国大陆所不敢说的事情,认为他们没有新闻禁区。
赵兹:香港媒体可能对其它的中国媒体有点不一样的地方,香港媒体特别发达,非常开放,信息非常快,又是亚太地区信息的集散地,是一个中心。香港媒体不光对香港本身,对国际甚至于对中国内地影响都很大。内地很多媒体说,香港哪家哪家报纸说什么,这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事情。香港媒体就我了解跟国内媒体在合作方面有一些,但是不成规模,比较零星。可能在财经面、娱乐面多一些,在新闻面相对少一些。 我们去年十月份鉴于内地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又鉴于两岸经济合作非常迅速,我们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搞了一个两岸经济研讨会,台湾媒体、香港媒体、内地媒体大概有几十家,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台专门做了专题介绍这个。作为香港媒体进到内地和内地的研究部门怎么样为两岸经济合作做一个研讨,除了媒体自身的业务之外,也参与到现实的经济、现实的两岸关系当中去。实际刚才邱总讲到香港媒体、境外媒体和国内媒体合作空间非常大,我们本来有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只不过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分析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方法有差异,但是作为整个基本的中华文化还是一样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