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任(《世界华人名人录》总编):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这次大会的主题“沟通、合作、发展”。 媒体间合作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作是当代社会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现在的一个潮流,世界经济当中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合作的现象。这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推动力,从这点出发推断,在媒体特别是中文媒体之间现在这种合作应该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可能性,过去我们华文媒体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前些年大部分华文媒体处于初创期,应该说经过一些时间的考验,我们的华文媒体基本进入成长期,甚至进入发展期。因为初创期我们来谈合作的可能性为时过早,或者有一些条件制约不可能。那么到了今天的成长期或者发展期,我们谈这个问题好像也是势在必行了。媒体间的合作配合有它的必要性,也有它的可能性,事实上好多媒体之间现在区域间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好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我想谈一下《世界华人名人录杂志》。大家看题目觉得是现在流行的剑桥名人录,我们是杂志,而且是报告类的杂志。为什么办这本杂志?考虑到在世界上我们必须华人自己立传,要给自己在世界上树立形象。因为世界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是从人开始的,我们选择了这一条,把中华民族在世界各地还有中国大陆中华民族的精英们,我们的杰出人物他们对世界的贡献用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让世人了解我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所以我们宗旨就是礼赞龙的传人,礼赞中华民族。我们这本杂志的定位是全球性,包括中国大陆。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定位世界我们有什么能力去做?我们从一开始用逐渐扩大的方法采取合作的方式,通过我们所不断认识的朋友们在世界各地搞横向联合,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世界好多洲都建立了自己的分社,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分社。好多分社除了一部分以外,都是我们在座的有些媒体同仁兼任的,不过有所分工有所侧重罢了。这种合作我们定位是非常松散的合作,我们的分社实际上跟我们总部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任务和任务间的合作而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当然有时候有些同仁比较铺砌说你毕竟是总部,我们毕竟是分设,但实际上我们更注重合作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总部在一个小国家匈牙利,那个地方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发展。但是我们在匈牙利的总部人数反而少,在各地的人数反而多。我们第二个总部在纽约,那是我们在分社基础上升格成为总部的,这样有利于对业界主流媒体,特别对主流社会的对接。《世界华人名人录》之所以在报道华人名人方面起了一些作用,在世界上有所影响,主要靠在座朋友们的帮助。 最近我们编辑了一本《世界华商》,把全世界比较知名的华商也是用文图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一卷马上要发行,我们也是在60多个国家,依靠我们媒体的同仁去编辑,做得比较全面,比较轻松。在座好多朋友都加入了合作的行列,我一方面向大家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为华人做事,所有功劳属于大家的。我们呼吁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除了这种合作,还有更广泛的合作。 下一步的设想,媒体间合作有些地方还没有把我们的触角伸进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平台能够和大家有更广泛的合作。海外的华文事业、海外的华文媒体事业是属于大家的,这是大家共同的平台,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做,包括现在在编辑的《世界华商》有史以来最巨大的一部华商画卷,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有更多的人和我们合作搞好,还有二卷、三卷、四卷。 媒体可以引入更广泛的合作,我们现在都说求发展需要有一些后援力量。比如说跟一些重要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说最近一个世界性的大型项目亚洲高端中心要落户中国杭州,这是中国本世纪以来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项目,最早是朱溶基总理抓的,也是世界组织落户中国的第一个中心。整个占地面积70平方公里,投资两千亿人民币,现在正在紧张地启动之中。我们做了世界华人名人录,做的是世界最顶尖的华人,他们想让我们把资源拿出来共享,委托我们世界华文出版社作为他们在海外唯一的代理。希望这方面全球华文媒体可以都来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我们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支持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华文媒体生存发展找到一种更好的途径。亚洲高段中心是非常庞大的项目,其中还有信息中心,包括媒体,包括信息方面的产业,这都是传统媒体可以参加的,他们正在寻求全世界各地的招商引资和宣传。我们愿意为大家分享资源。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华文媒体发展的更大空间,实际上世界本身就是合作的,如果我们大家之间还是搞过去那种各自互相封锁,毕竟竞争存在,我觉得也不是办法。与其把路走窄,不如把路走宽。 谢谢大家!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