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传媒9月22日长沙消息:由中国新闻社、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天在此间开幕。来自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一百四十五家华文媒体的一百七十余位主事人,以及近四十家中国内地主要新闻媒体的代表聚首长沙,共商世界华文传媒合作与发展大计。
此次论坛为期三天,与会代表秉承“联谊、交流、研讨、发展”的宗旨,以“沟通、合作、发展”为主题,探讨进入新世纪后华文传媒的生存与发展重大问题。搜狐网做为网络合作媒体,自即日起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进入搜狐直播专题]
在论坛现场,澳洲《华人日报》总编辑黄成威发言:
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客观、全面、完整地报导中国新闻
在世界各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侨居着数千万被称为“海外华人”的炎黄子孙,他们又养育出了成千上万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些海外华文媒体以同样的语言、同一种方块字,与神州大地上的万千中文媒体互相辉映,成为世界传媒领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成就。今日的中国不仅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而且已跃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因此,中国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新闻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导的重要新闻项目之一。
由于媒体本身及其受众的文化背景的关系,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都把中国新闻作为新闻报导的重中之重。中国新闻栏目(版面)常常成为海外华文媒体最受重视的内容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华裔侨民通过当地华文媒体的中国新闻报导了解今日中国的大小事情,连当地政府以及其它民族的人士也常常通过翻译当地华文媒体的中国新闻报导来了解中国,并同时了解当地华人关心中国的什么。数千万海外华人与世界各国人士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华人通过当地华文媒体获得了中国新闻信息,然后又常常把中国的信息传播给各国人士。事实上,海外华文媒体充当了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如何客观、全面和完整地报导中国新闻,使广大受众能快捷准确地获得中国信息,自然地成为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新闻是海外华文媒体新闻报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无论是定居海外已经很久的老侨民还是新近从中国出去的新移民、留学生和外派劳工,由于原有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以及故土亲情、社会关系等原因,加上学习、工作的需要,他们都不可能完全切断与原居地的各种联系,不可能切断对原居地新闻信息的需求。因此,中国新闻成为他们中许多人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信息之一。
对于大部分新近移居海外的华裔新移民来说,语言是他们了解当地社会的一大障碍。同时,他们也难以通过当地主流社会的媒体来获得大量的中国新闻信息。因此,旅居海外的华裔居民十分需要当地的华文媒体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而中国新闻,更成为他们这些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传播市场,就是海外华文媒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开设了中国新闻栏目(版面),并且占据着较大的篇幅和重要的位置。他们报导中国新闻的范围通常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体育、卫生、旅游、生活等领域。此外,还有许多颇受关注的社会新闻,诸如一些罪案、奇闻、灾难的报导。海外华人通过这些华文媒体的报导,基本可以了解今日中国的整体概况。
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目前共有四家本地出版的华文日报、两家华语广播电台,还有华语播出的电视台及好几家华文周报、周刊、华文网站等。毫无例外地,这些媒体都把中国新闻的播报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澳洲《华人日报》,每天都刊出至少三大版的中国综合性新闻和地区新闻,另外还有三个版面的香港新闻和台湾新闻,以及两岸三地的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财经新闻等;有关中国的专题、专辑、文摘,也有着很大的篇幅。与中国有关的版面,常常占了报纸全部篇幅的一半以上,许多读者每天都从《华人日报》获得大量的中国信息。
毫无疑问,中国新闻报导是海外华文媒体新闻报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国新闻报导,海外华文媒体恐怕是难以生存的。
客观公正报导的几个要素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报导中国新闻,采编人才是第一个要素。负责中国新闻编辑和播报的人员,应该对中国国情有深度的了解,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要有较深的认识,对中国历史、哲学等知识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不能指望一个对中国国情认识非常肤浅的编辑可以做好中国新闻的报导工作。
海外华文媒体报导中国新闻,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来源的消息,因而选择范围相当大,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但这样的情况更要求编辑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广阔的知识面、高强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并且善于从各个不同的消息来源中选取新闻性强、准确度高的新闻素材,加以整理、提炼、完善,使之成为客观、全面和完整的新闻。
无论如何,中国新闻的报导不能由一些本来就对中国现实政治怀有很深成见的,甚至对中国持敌视态度的人员来操控。这样的人员,不可能通过客观报导中国新闻来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当代的中国。他们的那些歪曲中国的报导,不可能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同,对媒体本身也不会有甚么益处。
客观,来源于对现实的认知。海外华文媒体负责报导中国新闻的采编人员,应该争取机会常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有条件的最好每年都去,至少也要两三年去一趟,否则,与中国的现实脱节太久,就难以准确把握新闻报导的客观尺度,工作上容易出现主观片面的偏差。中国的侨务部门能经常组织海外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和记者到中国访问,为海外华文媒体客观报导中国新闻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希望这些访问活动以后能组织得更频繁一些,形式更多样一些,自由度更大一些。海外的华人越来越多,华文媒体也越来越多,有更多的华文媒体记者需要到中国去访问。
报导中国新闻要做到客观公正,编辑人员的新闻选材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经验和负责任的编辑,会尽量选用职业信誉较好、可靠性较高的通讯社或其它新闻来源的稿件。对于一些信誉较差的新闻来源的稿件,采用时必须格外小心,最好能得到其它新闻来源的多方证实。如果得不到证实,那些消息还是以不播报为宜,不要轻易冒播报虚假新闻的风险,以免严重损害自己媒体的公信力。
客观报导中国新闻,编辑人员还必须勤于动脑筋,善于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分清真假。对那些明显不合逻辑、不符事实、毫无根据的“新闻”,弃之为妙。对于含有诽谤成分、诋毁成分,或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的新闻,也勿用为佳。至于发现某些刻意炒作、存心愚弄、明显造假的新闻,聪明的编辑人员不宜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以免有失职业操守。而对于那些煽动分裂国土、挑动民族矛盾、严重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所谓“新闻”,有民族良知有正义感的编辑,不但不应直接采用,还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播报揭露此等行为的新闻或评论,以正视听。
海外华文媒体报导的中国新闻,绝大多数都是给海外炎黄子孙看(听)的。他们居于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许多人的桑梓情怀以及对故土近况了解的迫切渴望甚至超过国内的同胞。因此,海外华文媒体在报导中国新闻的时候,不能忽略受众这种眷念故国的思想感情。以尽量客观真实的报导,把神州故土的发展变化、社会进步的情况告诉他们,正是对他们的故土情思的最大尊重,也是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新闻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快
不可否认,由于中国国内一些政策的限制,或者因为一些主管部门及官员的官僚作风,以及弄虚作假行为的影响,目前中国国内媒体播报的新闻还存在一些不尽不实的地方,有些甚至是严重错误的或虚假的报导。文革十年动乱期间,人们对“假、大、空”、“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已司空见惯,此等遗毒至今未能完全肃清。最近的例子是非典型肺炎在中国肆虐初期那些隐瞒疫情、虚报数字的恶劣情况。海内外不少媒体由于得不到中国非典流行的准确信息,无法准确地向受众播报。有些媒体出于对中国官方及有关传播喉舌的信任,照登照播某些来自官方的公报,不幸成了虚假消息的传声筒。也有些媒体由于向来对中国官方的消息来源缺乏信心,因而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刊登一些与官方立场相反的消息,或者是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而这些消息往往大多数是不可靠的。这样的结果,也同样使中国的正面形象受到损害,使广大受众的知情权受到侵犯。
要保证中国新闻报导的客观、全面和完整,首先需要中国内地加快新闻改革的步伐。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的今天,中国的新闻政策必须全面走向透明和开放,建立健全的新闻发布机制也势在必行,对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的行为必须采取严厉惩罚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虚假消息和小道消息的流行,使那些有害于健康新闻事业的东西越来越没有市场。
应该承认,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随着中国的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传媒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官方的新闻传播机构和媒体显现出了新的开放形象,有了越来越高的效率、活力和诚信,赢得了更多的公信力。我们大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再用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今天的媒体了。如今采用中国媒体播报的中国新闻,我们可以比过去放心了。虽然还未能避免虚假新闻的流出,但已经有所减少,令人欣慰。
客观、全面和完整的报导中国新闻,还需要中外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中国方面有需要进一步向海外华文媒体开放采访的空间,使海外华文记者看到更多中国的真实情况,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客观报导。海外华文媒体的采编人员也要主动去了解中国,更多地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报导中国新闻时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也要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分析问题要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不能象一个完全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那样来看待中国的事物。毕竟,海外华文媒体的采编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炎黄子孙,而且不可能没有中国文化的背景。
客观、全面和完整三者缺一不可
客观、全面和完整,客观是第一位的。没有客观,全面和完整都没有意义。虚假的消息,越“全面”越“完整”,其祸害就越大。当然,新闻报导不全面和不完整,也容易形成“以偏概全”、“偏听则暗”的局面,也必然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报导。因此,编辑人员在精删或整理中国新闻的时候,必须注意对新闻内容的全面理解,尽量保留新闻中所有必不可少的部分,切不可随意“腰斩”新闻,更不能“断章取义”,肆意篡改新闻,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造假。
所谓全面,应是指整个中国新闻报导的所有方面,而不仅仅是某些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既不要“报喜不报忧”,也不能“报忧不报喜”。两者都会对受众造成误导,对受众的知情权造成损害。
在报导中国新闻时,媒体必须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相对平衡。除了报导一些重点地区和海外华人特别关心的地区之外,也不要忽略对一些非重点地区的报导。不能否认,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海内外媒体新闻报导的重点地区。但是如果过多报导经济发达地区,而太少报导甚至不报导欠发达地区,也是一种偏颇做法,也是“报喜不报忧”的一种表现。一些受众会因此被误导,以为中国处处都很好了,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没有贫困和落后了。反之,如果尽是报导落后省区的落后面、阴暗面,尽是黄土地、红高粱、灰头土脑,则是把受众向另一个方向误导。即使报导的东西完全都属实,但是不全面的甚至故意有所偏颇的报导,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客观公正。
社会新闻是中国新闻报导中的一个颇能吸引眼球的方面,诸如一些社会罪案、人事纠纷、伦常悲剧、灾难事故、奇闻逸事等等,时常成为一些媒体报导的重点,其篇幅甚至超过重大的政治经济新闻。不能否认这类新闻所具有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但这些新闻都只能反映中国社会的某些现象、某些方面,有些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充其量只是中国社会万千气象中的一些部分,而绝不是全部。况且,这些新闻的重要性毕竟无法与重大的政治经济新闻相比。因此,客观公正的负责任的媒体,不应该单纯追逐那些诸如贩毒、抢劫、强奸、卖淫、诈骗、黑社会喋血之类暴露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而放弃了对政经要闻和国家大事的报导。暴露黑暗虽然有时能产生震动人心的效应,但刻意的过多的报导会使人对国家、对社会产生悲观、忧虑、消极的情绪,对中国社会的总体现状产生误解。
无论如何,追求某类新闻的片面报导无疑是不公正的。即使所有的报导都是事实,但正反严重失衡的不全面的报导,应被视为对报导对象整体形象的刻意歪曲。这同样是对受众的一种欺骗,对受众知情权的一种伤害。
因此,在新闻报导上,客观、全面和完整,三者缺一不可。报导中国新闻,当然也是如此。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一部分,海外华文媒体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又是中国新闻的报导者,并且还以桥梁与纽带的角色联系着中国与世界,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和时代使命。我们应该坚持新闻工作者道德操守,向社会大众客观公正地、全面和完整地传播新闻信息,包括传播中华故国的新闻信息,为促进全世界社会的和平、进步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中国认识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我们将乐在其中。
2003年6月于悉尼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