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发言中 | 搜狐传媒9月22日长沙消息:由中国新闻社、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天在此间开幕。来自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一百四十五家华文媒体的一百七十余位主事人,以及近四十家中国内地主要新闻媒体的代表聚首长沙,共商世界华文传媒合作与发展大计。
此次论坛为期三天,与会代表秉承“联谊、交流、研讨、发展”的宗旨,以“沟通、合作、发展”为主题,探讨进入新世纪后华文传媒的生存与发展重大问题。搜狐网做为网络合作媒体,自即日起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进入搜狐直播专题]
在论坛现场,《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发言:
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和全面
本人在国内及海外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在美国中部十几年,深知海外华文媒体的状况及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换看法。
一、有绝对的公正、客观、全面的报道吗?
公正,即不偏不倚,不预设立场;客观,即无主观倾向;全面,即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侧面,从各角度看问题。综观古今中外全部新闻史,绝对的公正、客观、全面,从来就没有过,能做到的只能是相对的公正、客观、全面而已。
例如在对待“台独”问题上,难道可以让鼓吹“台独”与主张和平统一的新闻平起平坐吗?例如在报道社区新闻上,有多少华文媒体敢于真实批评自己的主要大广告客户?例如在报道地方选举议题上,可能对亲华人和反华人的候选人平等报道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讲究策略,讲究新闻艺术,充分利用新闻手段来进行相对公正、客观和全面的报道。
二、造成不能公正、客观、全面的一些原因
财务压力,这是最主要的。广告是媒体的主要收入,失去大客户,就没有资金来印刷、发行、雇用工作人员、支付行政开支。在美国,钱是左右媒体的主要力量。
主观立场,这是很难避免的,与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背景、当时社会思潮倾向有关。每个社会占压倒优势的思想,是统治者的思想。美国的华人在反“台独”上大多一致,在23条上则分歧很大。
利益冲突,这在海外尤其明显。所属政党、团体的利益,亲友、同学、朋友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左右新闻倾向。
三、如何争取做到相对的公正、客观和全面
经济上:
力争主流社会(英语的及其它族裔的)以及无直接政治利害关系的广告客户,他们不卷入媒体业务,只搞商业运作,利于媒体的存活和发展,又使媒体有余地发挥。
力争和依靠主张并支持实行公正、客观和全面新闻报道的个人、团体的帮助和合作,这会使媒体有更广泛的发展基础。
实行多种经营,发展“副业”,使对读者的服务多元化。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不致以牺牲“公正、客观和全面”为代价。
主观上:
关心、阅读、跟踪国内的信息和新闻理论动态。在报道中国上,要多向国内媒体同行探讨和学习。
学会分析,下苦功夫进行调查研究,尽力避免主观片面性。要有毅力,敢于听取和报道与自己观点、立场不同的东西。
加强责任心和责任感,深刻了解海外华文媒体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以美中地区为例,看目前美国华文媒体的几种类型。
减少利益冲突:
媒体主要负责人最好不要加入某党派、某团体、某组织,或某利益集团,更不要在其中担任职务。
主张交海外各种不同政治色彩的朋友,左、中、右朋友都可以有。两岸三地的朋友都要有。但立场不会为任何人左右,这是海外新闻工作者成熟的标志。
提倡包容性。“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的事物,同时也应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多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照着你的意思行事。”(引自《成功秘籍》)
四、利用新闻技巧达到相对的公正、客观和全面
充分利用标题、编排、甚至标点符号和选词的技巧来巧妙地表达倾向性。举例:访问台湾的“大使”,有关法轮功的新闻处理。
选材的重要性。突出可以突出的,舍掉应当舍弃的。举例:台湾的代表活动,凡促进民间文化、经济往来的,可以多报,凡搞“两国论”之类的要少报(加适当批判)或不报。中国文摘的选择:主位和次位。
利用照片和适当的说明,达到既全面客观报道,又能表达出一定倾向。
总的来说,原则上,新闻可以“大杂烩”,社论和评论不能含糊。
五、海外特殊环境下利用特殊策略来达到公正、客观和全面
经验证明:要做到旗帜鲜明、尖锐锋利,又能公正、客观和全面,就要懂得和利用海外媒体的特殊性。我们报纸的原则:只要不是搞“台独”的,不是恶意反华的,不是死硬的“法轮功”,都要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个人、党派和社团,给他们说话和见报的机会。一定要反对简单化,反对唯我独左,唯我独尊。举例:有媒体说“只有我们是唯一爱国的媒体”。举例:台湾外派人员中也有不少反“台独”的。
争取广告客户、争取读者,与公正、客观和全面不完全是矛盾对立的,处理得好,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持有不同立场的读者根本不看你的报纸,那如何能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如何能争取到他们,又如何能有更多的客户?举例:我们《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受到两岸读者的欢迎也是一个例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