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过节,《新闻联播》播出几则反映节日加班的新闻。比如这则新闻,旁白介绍交警加班的同时,画面首先呈现交警整齐的队伍走过去(疑为摆拍),接着镜头转变为一出租车司机介绍交警如何辛苦。司机用浓浓的方言说:我早晨5点多出车就看见他们(指交警)在,晚上10点多回来又看见他们在,老百姓过节都休息了,交警还要加班……
《新闻联播》播出如此“佳作”,笔者揣测和节日新闻缺乏创新有关。多年以来,各媒体节日新闻普遍着力较小、质量偏差。节日新闻内容无非成绩回顾、扶贫慰问、吃穿住行、向坚守岗位者致敬一类。熟套如此。但如能在此框架之中精心选材、巧找角度,新闻乏味点儿,也还说的过去。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节日新闻已在熟能生“套”之后,向僵化迈进。从内容上看,反映面正变得越来越窄,言成绩则工农业总产值一类数字;言吃穿住行则节日市场治理有力、货源充足;言坚守岗位则职能部门、大企业、甚至媒体自己的台前台后。姑且称这一现象为新闻节目的“节日八股病”。
其实,犯有八股病的不仅是新闻节目,综艺节目也一样,一台晚会,几首老歌,不好笑的小品……
相关链接:刘玉军:防止新闻“节日八股病”
|
|
其实,正是90年代中期的双休日改革,催生了中国媒体一次不小的改革浪潮,报纸增加了版面,或者干脆出现了以周末为名字的新报纸;电视也催生了许许多多以周末为特色的综艺节目、以节日为特色的“过节饭”。但时至今日,随着老百姓周末活动的日益丰富,这些“过节饭”与“双休刊”便逐渐迷失了方向。
目前我国的"双休日"及年节纪念日已达114天,占去一年365天的近1/3,这对许多报纸的出版发行提出严峻的挑战。在以往的双休日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报纸出现发行量下降,广告额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传统大报每逢长假日,大都采取减版的方式出版,使得报纸的信息量更少,新闻性更差。
一方面,节假日的读者市场对于自办发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都市类日报来说,目前有两种刚好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周末是报纸读者市场的低落时间;另一种则认为双休日应该是扩大篇幅、增加传播量的绝好时间。而对于报纸自身和广告客户来说,普遍认可的是第一种观点。
同时,在国内报界,仿佛有一条并不成文却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规”,即报纸每逢年节,总会或多或少地“休假”几天;即便报纸坚持“上班”,也大多只是国内外新闻唱主角,而令读者青睐有加的专刊、副刊,则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就是观众希冀已久的“过年饭”在现实中也摇身一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剩饭剩菜”,它们早已在各类媒体上耳闻目睹多时,因而有些“食之无味”,令人产生一种过大年时物质丰裕而精神饥渴的不甚愉悦的感觉。
相关链接:庾向荣:过年了,没报看
|
|
节假日报纸“瘦身”由来已久,究其根源,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报纸发行密不可分。当时,各类报纸基本上全部通过邮政发行,以集体订阅为主。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人们不上班自然不看报,报纸阅读率大降,广告商的投放兴趣也很低,等重新上班后积压多日的报纸多数不看就进了垃圾箱。由此,报纸在节假日缩版情有可缘。
对于像原本一天要浏览十多份报纸的“报虫”来说了,过年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好多熟悉的报纸在这几天没了影,勉强支撑的也是大大的缩水。其实不但过年有没报看的尴尬,“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无奈。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在双休日减少读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是"公费"读报者。由于双休日的关系,他们无法接触到单位订阅的报纸。等星期一到了单位,桌子上的周末报纸已经成了办公室的垃圾。而在双休日增加读报时间的人中,几乎全都是自费订阅或零购报纸的人。
因此,报纸的发行渠道成了影响周末报刊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
一到节日,有关“假日经济”之类的话题就跃上媒体显要位置,好像过节放个长假,人们就都争先恐后地出去旅游、上街购物似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家里平静地过完长假。在此期间的信息消费,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遗憾的是,各大报纸的相继停刊或减版,让捏着薄薄几版报纸的订户们备感失望。
应该指出,假日给报纸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机遇。
首先,报纸在假日的传播效益更高,有效读者可能更多。虽然在节假日里报纸的读者相对减少了,但在读报的人群中,有31.4%的读报人表示双休日比平日读报的时间多一些或多很多,看报时间增加的人数比例比减少的人数比例要高出6.8个百分点。读者平时由于工作紧张粗粗翻阅的报纸,节假日里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细细品味,平时不经意的信息,现在会变得值得"研究"。
因此报纸在假日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均有所提高。
其次,报纸在假日中出现了一个相对广阔的报道空间。相对而言,节假日里各类政务活动减少,"规定动作"的稿件少了,许多报纸特别是党委机关报可以自主支配、"精耕细作"的版面多了,报道的内容、角度能够更多地关注百姓,关注社会生活。
第三,报纸的广告经营在假日里也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商机"。以往,商家觉得节日期间人们娱乐休闲,没时间读报,广告从来都是淡季。现在节假越放越长,商家的广告观念似乎也开始有所改变。广告大战已经成了商家能否在假日经济中制胜的先决条件。
新闻媒体对节假日报道是否重视,反映了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被动的适应市场,一种是积极的开拓市场;从短期看来,由于目前节假日期间的广告总量和阅读率均低于平时,适度压缩版面、减少发行确实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越早重视假日媒体市场的开拓,就可能意味着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或许这个将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相关链接:假日的报纸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