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传媒专题

  早已经习惯了被传媒渲染的生活,这一次却把她摆在了被关注的位置。宽容也好,吝啬也好,毕竟传媒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如此重要。
  搜狐传媒视线,把目光锁定传媒!

专 栏 作 家
喻国明 张 寅
潘燕辉 何 力
张 寅 毛寿龙
唐绪君 肖余恨

往 期 回 顾
·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传媒业,最后的暴利还是又一个泡沫?
·中国媒体的“官本位”
·百年号外浓缩历史风云
·报刊发行——新闻出版改革的第一个撬点
·当SARS碰撞中国传媒

更多>>


·凯利之死与西方媒体的“伊拉克门”
英国著名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轰动了整个英国,
不仅危及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途。也让BBC数十年来在新闻界树立的良好口碑正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
传 媒 评 论

您现在的位置:视线大本营>传媒视线
栏目编辑:吴彦鹏 Email:Jakewu@sohu-inc.com
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浪潮的兴起,中国报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都市报以其彻底的平民化、市场化姿态,在媒介市场上气势逼人,成为报业新锐。红红火火的“都市报现象”之后,人们对都市报的认识开始趋于冷静,都市报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往往为世人所诟病,同质化的竞争又为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雪上加霜。为此,在新闻实践领域,当代都市报不约而同悄然转型。
  然而从一诞生那天起,关于都市报的定位就存在一些分歧争论:都市报是一种同属机关报范围的“主流报纸”,还是属于主流报纸以外的“市民小报”?这种分歧随着都市报影响力的扩大和正在进行的转型运动已经引起许多传媒人士的关注……


[我来说两句]  [话题推荐]
从改革的试验田到“小报大办”

  以省级机关报创办的晚报类市民生活报为主体的都市报初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地的都市报大都站稳了脚跟,度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步入稳步发展期。它们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省报的经济支柱,不少报纸还成为当地发行量最高的“龙头老大”,发行量多在几十万份,有的已超百万份。一些报社的广告年收入已达数千万元,有些已逾亿元,成为支撑省报的台柱子。新闻界称此现象为“小报养大报”。
  都市报一开始是作为省报改革的试验田出现的。一些省报希望通过都市报找到一条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满足群众多层次需要的途径,同时也找到一条面向市场、实行全新的企业运作、加大内部机制改革、在竞争中求发展的道路。
  事实说明,都市报不但实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其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效果都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最初,都市报的目标定位是“综合性的市民生活报”;其读者定位一般是“报纸所在城市市民以及周边区域组合城镇的居民”;其内容定位是“同目标读者利益和兴趣相关的各种新闻与社会服务信息”。然而,随着影响的扩大,对都市报是一种同属机关报范围的“主流报纸”,还是属于主流报纸以外的“市民小报”,就存在一些分歧。业界有人认为,都市报既然是由机关报所办,那么它就应当属于“主流报纸”,应当朝着机关报大报的目标发展。但多数人认为,都市报虽然是机关报所办的报纸,有机关报作为靠山,可以利用机关报的一些优势,如政治影响、历史传统、人力资源、财务基础等。但它毕竟不是机关报本身,而且也不允许再以机关报的名义活动。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一份市民生活报,是一份主流报纸以外的小报。很多都市报都是以四开的形式出版,这足以说明它作为一张小报最初定位时的考虑。如何看待都市报这种“小报”的形式定位,都市报到底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办报目标,采用什么样的办报方略,各家报纸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承认都市报相对机关报来说是个小报,在这个报纸形式的基本定位问题上,双方没有分歧。至于小报是“小办”还是“大办”,只是个办报方略问题。实际上,不管是“小办”还是“大办”,关键在于要辩证地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
  总之,都市报既不同于机关报,也不同于一般生活服务类小报,它是一种嫁接了各种报纸优势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在版面形式上多以四开小报形式出现。有的虽然扩展成了对开大报,但即使是这样的报纸,在办报方针上,多数也仍然坚持以小报为形式定位,追求“小而全”的“综合性新闻报”的办报目标。

相关链接:都市报的启示

来自批评的声音:都市报的伪主流倾向

  从大量都市报的样本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都市报人对此却呈现出总体模糊、局部清醒的状态,亦即从主观上接受并认同迈向主流媒体是当代都市报发展的出路,并竭力想把报纸办成规模超前、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并在社会上起到广泛影响的主导媒体,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陷于盲目,以为报社规模、报纸发行覆盖范围与密度、经济实力等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成为主流媒体,却忽略了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核心影响力。在笔者看来,所谓核心影响力,就是指媒体具有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前进与发展的能力,它集权威性、引导性、美誉度为一体,能够为社会主流群体提供资讯和思想来源,并为其所倚重。当代都市报在办报理念中如无此认识,就只会在外围上突进,做一些边缘性的修饰工作,或扩大规模以扩充实力,或突破发行以求覆盖面广,更有甚者,则完全以经济指标来衡量,以为只要在这方面站立潮头就是主流媒体。办报理念上偏差,使当代都市报陷入了一个自设的、被许多美丽耀眼的光环所笼罩的主流化“迷阵”之中,表现出一种“伪主流化”倾向,即不是纯粹的、完整意义上的主流化。
  囿于其在新闻理念上对主流媒体的认识偏差,因此,在具体新闻实践过程中总是难以摆脱诸多“妥协”:
  ·在提升报格与追求“卖点”中妥协
  ·在赢得高端读者与适应大众之间妥协
  ·在新闻传播的告知功能与服务、娱乐功能上的妥协
  ……

相关链接: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倾向分析

乐观的看法:都市报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

  都市报可不可以成为主流媒体是个伪问题。把都市报办成主流媒体,是每一个有抱负的都市报报人的当然追求。事实上,已经有一批都市报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
  何谓主流媒体?我理解是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具体说来,一要有能够形成相当影响力的基础的发行量;二要有一定数量的忠实的固定的受众群;三在重大事件上能够领导和形成高质量的舆论;四是能够影响并指导百姓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五是转载率、评论的引用率要达到一定程度。以是观之,不少都市报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都市报都可成为主流媒体,但主流绝不会拒绝都市报,随着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越来越大(党报垄断信息的程度越来越低)、都市报在竞争中大浪淘沙,其主流媒体的特征就会越明显。

相关链接:肖余恨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呼吁提升都市报的“级别”

  一般来说,我们按照习惯,喜欢把党报理解成主流媒体,这固然没错,但如果仅仅把党报当成主流媒体,又是片面的,这样理解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有着历史原因的。事实上,就实际影响力来说,有的地方的都市报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党报!
  区别是不是主流媒体,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以行政级别作为标准,一是以发行量作为标准,三是不是定位于高端读者。行政级别高的,固然可以是主流媒体,行政级别不高但实际影响力大的,也可以是主流媒体。比如前不久,有人针对南方都市报在报道孙志刚事件等重大新闻方面的表现和影响,呼吁提升南方都市报的行政级别,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这种认识的市场。而把发行量当作主流媒体的标准同样有偏颇,主流媒体的发行量固然不能小,但发行量大的不一定就能够成为主流媒体,关键还是看他的影响力。一味地以八卦、社会新闻等相对较低级的新闻形态来吸引受众进行市场竞争,也许发行量会很大,但实际影响力却未必和发行量成正比。而把定位于高端读者作为主流媒体也同样是一种形而上的认识,关键还是看这张都市报的实际影响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媒体除了报道新闻外,还须有着比较大影响的评论。有些都市报没有或者很少有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实际影响力。像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媒体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影响力。主流媒体是有深度、有观点、有立场的,而体现出深度、观点和立场的,最集中的莫过于评论了。主流媒体不仅有评论,而且还应有代表报纸立场的评论,并且,特别值得一提的,被其它媒体转载、引用、借作评论由头的数量一定不会少。

请给专题打分(最高5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