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爱在高原
他们可以有一千个理由爱云南。他们本不属于云南,是云南人眼里的外地人、外国佬,却因受到云南强烈有力的魅惑而从此留下,成为新云南人,他们的体验才是最真切的云南。
陈述理由:她舒服、她民族、她不长进
单鸿,男,29岁,上海人,现居昆明,网络工程师,月收入 7000元
每次是最喜欢到这边出差的,运气比较好的是每次到这边来的时候都是夏天,7月和8月,我在上海的家里,做一顿饭就出一身汗,更别说是做别的事情。到昆明就觉得太舒服不过了,晚上需要穿衬衫。
至于其他的原因是这地方还是挺好玩的,我到西双版纳去出差,遇上了泼水节,我和同事都被淋得透湿,几个都是大男人的人玩起这样的游戏真是有点舒畅。
不过,我们公司在云南的业务一直不怎么大红大紫,市场也不是我们预想中的那么好,可能和这边的经济类型有关,我来这边做市场做了半年,也不见明显的起色,公司已经把我调到了华东地区。在云南,我们公司只有少量的业务了。这一点让我遗憾。
陈述理由:她朴实,她热情,容易适应
颜学术,男,37岁,重庆人,现居大理,无固定职业,月收入400-1500元
我的老家在重庆大足县的农村,我们那里最有名的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古迹大足石刻了。我在26岁的时候就来了云南。
因为云南也属于西南地区,和我的老家有很多接近的地方,回家也近。云南虽然在全国不算发达,但云南人很朴实,云南的经济还会不断地发展,我们从农村出来的人也许更容易适应云南的环境、更容易找到干活和赚钱的机会吧。现在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不是也有云南嘛?
我到了云南以后,曾经闯荡过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市,我干过很多的活路,但我最拿手的还是干泥水匠和砖工。在我转悠了云南的很多地方之后,大概于1995年来到大理,因为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大理揽到了一个小基建工程,要我去给他干,我又是当砌砖工、粉墙工,有时候也帮他管内勤,由于我和表哥干活讲究信誉,我们有干不完的活,有时候一件工程还没完工下一桩就又等着了。我们每个月干下来,少说也有个四五百元的收入。可能是什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吧,我感到大理人很实在、很好处,待人很热情。8年过去了,现在不仅有了几个大理老表,还找到了一个大理媳妇,成了家。现在我们的孩子都6岁多了。我想我以后肯定要在大理稳定地生活下来了,还有我的女儿明年就要读书了,我也打算帮她联系一个学校让她去读书,可以说我现在都成了半个大理人了。
陈述理由:她是户外热爱者的天堂所在
小米,男,24岁,山西人,现居昆明,图片编辑,月收入2000元
我来昆明有3年半了。基本上是一毕业就过来了,而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先是在老乡那边住了3个月,感觉挺好,然后决定留下来,开始找工作。一直在媒体里干,做过文字记者,现在又玩摄影,做图片。
云南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能玩很多户外运动。比如说徒步越野、攀岩、潜水、滑翔……太多太多了。比方说吧,徒步远足,你可以选择昆明-大理-丽江-怒江这样的常规线,也可以选择富挑战性的线路,就像柴枫子所走的那些大江,不过这个太危险了。再比如潜水,其实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潜水,我觉得再没有任何一个湖泊比抚仙湖更适合潜水了,那儿水特别清,周围环境好,是国内最深的内陆湖。我从认识潜水到喜欢潜水也才一年多时间……水底下有各种各样的鱼,最好玩的是从水底下那些小悬崖再往下跳,因为有浮力,真感觉像是在飘。每次玩一瓶气,只够1个多小时,每次花费会有200元。我没有经常去的原因也是因为收入,哈。对了对了,还有滑翔伞,云南要说真是滑翔者的天堂,从初学到专业级别都考虑得全面。我只玩过动力滑翔伞。非动力滑翔得学一两年,所以,就为这我也得继续留在云南。那时候,就可以在玉龙雪山这种峡谷的地方滑翔自如,哎呀,还有足够多的东西等我玩呢。
陈述理由:她是一个养孩子不错的地方
李春玲,女,31岁,辽宁人,现居昆明,摄影师,月收入 2000元
我到云南来有点像是私奔来的,因为我老公比我小,我的朋友们都持反对意见,我和他领了结婚证就来云南了,买的房子就在白马小区。
我选择云南是因为我1999年来过云南——昆明开世博会的时候,我对这儿印象特别好,人人都说普通话,城市环境也好,道路两边都是绿色植物。我是搞摄影的,走过很多地方——新疆、西藏、甘肃……云南的气候和空气是最好的,刚好我想要一个孩子,这地方应该是一个养孩子很不错的地方。但是在北京就不一样了,北京的嘈杂和污染都是让人有点难以忍受。我想,不管我以后走到哪儿都会想到云南的好处。所以,从北京出来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到云南去。不过,我喜欢云南并不代表我喜欢昆明,昆明毕竟还是一个城市,要看到漂亮的风景还是要到地州去。
陈述理由:她有很多是上海不能比的
赵林方,男,53岁,上海人,现居大理,旅游车司机,月收入1800-2500元
我是1970年从上海来到云南当知青的,我在农村务过农,在山区当过伐木工人,后面又学习开车,还当过运输部门的领导。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省份,山区面积大,又地处西南边陲,要讲繁华、讲发达和大上海自然没法比。可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没有污染,没有噪音。上海是没法比的。我在这里生活惯了,倒反不适应上海的气候条件了。有时候回去探亲,住一段时间,总觉得闷,不习惯,随便住一段时间就想回到云南。
你问我想不想上海,当然想啦,毕竟父母都在上海,我也是在上海长大,还是有感情的。前些年,看着我们的老乡、朋友有关系的都纷纷回到上海,我还羡慕得要死呢。可随着年龄增长,加上在云南成家、生子,再加上有这么好的气候条件和人居环境,我真舍不得离开。我老婆一家也是外省人,他们也是在云南生活了很多年。
这些年大理变化很快,来旅游的人很多,我就抓住这机会,和朋友合伙投资买了一辆旅游车,专门跑丽江线,收入还可以。云南和上海比起来,当然也有落后的地方,比如教育就差一大截。我和老婆都没读过大学,所以我们希望儿子将来上一所好大学,从读初中起我们就把他转到上海在他爷爷奶奶旁边读书,我和老婆有时间就回去看看老人和孩子。当然孩子和我们大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样,将来也不一定回到云南和大理。但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和大理有一世情缘了。
陈述理由:她和我的经历一样沧桑有味
李洪文,男,60岁,云南漾濞人,现居大理,退休艺术馆馆员,月收入1300元
我是喝苍山的水、吃杂粮野菜、听古道马帮的铃声,在民间故事的熏陶中长大,我当过农民、工人、民办教师,坐过牢,现在是大理州艺术馆的一名退休职工,省作协会员。
想想我所走过的这60多年,和苍山、洱海一样沧桑。文革初期,我因为写了一部叫做《穿一条裤子的人》的小说,被划入了“九种人”行列,被隔离在县文化馆侧边的化妆室里,当时化妆室里堆满了被列为“封资修黑货”的县图书馆的大量的世界名著,我这个“牛鬼蛇神”就像蚕一样吸取这些精神食粮。后来我又蒙冤入狱8年(已平反),我每天便把以前看的那些书籍和故事讲给我的“狱友”们听。讲来讲去,全部讲完了,只得自己编故事给他们听。就这样,白天我边干活边构思故事,晚上我把这些故事写在水泥纸袋上,就是这些故事,在我出狱后整理成了《荒原情侣》、《流亡情侣》两部长篇小说。因为我的创作成就,大理州的组织人事部门破格给我转了干,并将我调入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工作。
说到这里,你也许明白了吧,在这块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上,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着说不尽的沧桑和风雨。但我从不怨天尤人。人的出生不能选择,但我们的生活空间可以创造,我们的未来可以创造。我要说,苍山、洱海是我生命的源泉,虽然有段时间,她也和我开了不大不小的玩笑,但我对这块风水宝地仍然是感恩的。
陈述理由:她使我沉淀并更新了思维
和照,男,40岁,曾在深圳生活了10年又重返丽江,音乐人,月收入2000元
我最喜欢的只有两个城市,一个是深圳,另一个就是丽江。因为我觉得深圳和丽江有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包容一切,丽江有多元文化,而深圳也可以说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自己的观点会有很大的自由度。我回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丽江和深圳的不同之处。丽江能使许多东西沉淀下来,而深圳虽然有很多文化在冲突和交融,但每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是一闪而过,可能很耀眼,我在深圳也曾经很耀眼过,但都是转瞬即逝。
我回到丽江,现在做的主要是音乐和电视。我觉得我的经历使我对丽江有一种中间的视角,我可以从外地人的角度来看丽江,同时也可以从丽江本地人的角度去看丽江,这个视角是跟许多人都不一样的。
我曾在很短的时间内拍摄了电视散文《云南云》,并在国际大赛上囊括三项大奖,如果这算一个成功的话,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我注重了外地的(对文化资源)包装意识。丽江的资源很丰富,比如纳西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如何包装出去,这是本地人很少去想的问题,即便有人去想,但也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好。但像我这样有在深圳、北京等许多城市生存经历的人,在想的就是如何让外界对我们研究的东西有兴趣。
其实丽江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当然在这里我指的是思维上的自由,它比北京、比深圳更自由。我想这也是许多人来丽江生活的普遍原因。
陈述理由:她令诗人最后做了精神贵族
蔡晓龄,女,40岁,四川人,现居丽江,教师兼作家,收入保密
我21岁以后一直在丽江,然后从来没有离开过。丽江也好,云南也好,对我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是从小就写诗的人。你知道,对于一个写诗的人,能够享受最后的田园牧歌,那无异于做了精神贵族。我觉得云南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给我田园牧歌,我能充分地生活在这种氛围,在两个世纪交替的时候,享受这种田园牧歌的乐趣,这已经是最大的福气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我喜欢明媚的天气,这可能和一个人长时期生活在内心有关。你长时间生活在内心以后,有可能有些东西非常混乱,难免有时候会很阴暗,所以灿烂的天气和非常好的气候,对我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一样。第三个原因,是我觉得在丽江生活的时候,有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我是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的:有一半的时间是跟神对话,剩下一半的时间是自言自语。这两句话后来我越想越有道理,就那么回事。
丽江最吸引我的东西、最有特点的东西是它的天然人道主义精神。这使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蒙上了一层特别健康的东西,无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都非常健康。所以我留在丽江还有一个目的,我觉得要写丽江。因为丽江的东西是在一块特殊的地域里,在很多的民族和多种文化圈相互交织的一个交汇点上,如滇西文化走廊、茶马古道、汉藏文化圈、白族文化圈、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有多种其他民族的文化,一直包围着它。在这么一个神秘的地域,我觉得应该诞生一部在这个世界上有分量的作品。不过,即使写不出名著也没关系,因为我至少按我的心愿生活了一辈子。
陈述理由:她让我遇上是命运的安排
王爱兰,女,61岁,山东人,现居大理,退休教师,月收入1200元
我的老家是山东的潍坊市,但是我从1976年就离开了这个城市,到了云南大理,可以说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一晃27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子女都在大理这座高原小城成家立业,我也老了。
要问我当年为什么要离开山东潍坊来到云南大理?我要说是命运的安排。我1962年就毕业于山东师大,从事教育工作。我的爱人和我都是潍坊人,他们家是军属之家,他的两个哥哥先后参军、参加革命,有一个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他也很小就去参了军,后来他从部队转业,随着支援边疆建设的队伍来到了云南,辗转于昆明、楚雄、丽江、开远等地,直到1975年前后,才稳定在大理。我就在1976年带着我们的长子到了他身边。他长期工作在林业战线,献出了一生,而我仍然从事着教育工作,我先后在大理的不同学校教中学、也教过小学,那时的教学条件和现在简直没法比,但我们都克服了。教了33年的书,我也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吧,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像南开、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的还出国深造或者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定居。我是1996年退的休,我老伴1997年去世后,我没有太多的事,有时候做做家教。前年又开了个报刊亭,每个月除了房租,还能剩个五六百元钱,还可以贴补生活,当然,我开报刊亭不是为了钱,而主要是为了有点事做,大理是个文献名邦,也算是为大理市市民提供点精神食粮。
陈述理由:她给我足够理由逃离法国
孔斯坦汀·德·史利维斯,男,26岁,法国人,现居云南,摄影师兼旅行家,收入保密
我第一次来云南时,刚好20岁。后来我又多次回到这里,每次都只是做短暂的停留。每当不得不回法国时,我都很痛苦,很惆怅。在云南,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们就像放风筝,放得很高,在我的梦中飞翔。想象着,渴望着,在这个“彩云之南”定居的念头成熟了……
我曾在法国读商业。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择当公司职员,享受带薪假期,将来退休这条路,我的命运必定和那些“定居一族”毫无二致。和资产阶级生活在一起让我差点疯掉。我觉得这是在浪费光阴,我们最终将失去自我。惟有逃离才能超越常规的生活状态、摆脱陈旧繁冗的社会准则的束缚。因此,要像卡车司机、水手、探险家一样把旅行和冒险看成是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他们的妻子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实现我的逃离,我建议自己去云南追梦。
我去过中国腹地许多汉族居住的地方,也在那些地方呆了很久,可我更喜欢云南。它怡人的气候、绚丽的风光、可爱的人民,它的酒、它的艺术家、它的地理、它的夜晚、它冬日里的阳光,让我痴迷。在我的摄影记者工作中,很幸运,我差不多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到过一些遥远偏僻的地方,在那里,物质生活对我并不重要,云南总有它的阳光让我兴奋,它的事物让我思考。尤其让我欢喜的是,在这里,我是一个纯粹的外国人。
陈述理由:她令我交出了爱情与婚姻
Margo Carter,女,澳大利亚人,5年前与当地居民夏山泉在虎跳峡喜结良缘,收入保密
我有时候恍忽以为,自己是在一个像小王国的云南生活。在这里,汉族文化不是主要的,她更多是多民族的特色文化。外国游客很喜欢拍些我的邻居们的照片。对我来说,这里的声音,这里的颜色,云南的历史,构成了我的生活。我尽可能保护我的生存环境,特别是那些峡谷、山泉一家、山泉的三个女儿、佣人和狗。
1996年中秋,我在山泉客栈住了一个晚上。1997年我便和山泉结了婚。从此与山泉、与他和前妻生的三个女儿、与客栈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想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时,我惟一觉得的就是充实、幸福。
我和丈夫靠搞生态旅游维持生活。我们经常组织徒步旅行。如果云南省政府对生态旅游给予更高的重视的话,它必将是云南省的未来。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又有利可图的新项目的开发,我觉得这是当地人自己的事情。
陈述理由:她激起我开一家意大利餐馆的冲动
乐客,男,30岁,意大利人,在昆明文化巷开了家意大利餐馆,收入保密
第一次旅游昆明是在1996年。整整一年,我在云南大学学习,游遍云南省,购买少数民族艺术品和工艺品。返回意大利之后,我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的街头将这些工艺品卖出。1998年我返回中国,心里有个模糊的想法,就是在昆明做一些有趣的事。当时我初遇我的妻子,她住在云大附近文化巷的一个小小的传统房子里。我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修复了我妻子的房子。她帮我买材料,我自己做房子的修缮工作。我顺其自然,保留了房子原来的风格。
1999年12月,我在妻子的房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意大利餐馆。一年以后,我意识到,相对于不断增长的顾客人数,房子实在是太小了。当外国顾客第一次探头打量我的餐馆时,他们的第一印象是这是旅馆还是茶室。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比萨店时,他们非常惊讶。真的有意大利食品吗?他们简直不能想象一个意大利人在昆明做意大利食品。
陈述理由:她让我终于得到想要得到的
黄仪雯,女,28岁,马来西亚人,刚入嫁丽江,餐厅老板,月收入1000元
我是今年四月初来丽江的,我的老家在马来西亚。我独自一个人离开家,跨国来到丽江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是有许多原因的。
两年前我经常出国玩,2001年就到了中国,来了云南。然后就在网上查到了丽江的一些资料,我就跟着旅行团来了丽江。导游带我们去四方街、古城看了一下。那时候感觉很好,很喜欢。很可惜的是走得很匆忙,你知道旅行团都是很匆忙的。我决定自己再来一次,住在古城里面,感觉一下古城里面的生活。因为我们那边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
2002年10月就是第二次来,来了就住在古城里边,经常去看古城里的打跳,在古城里逛,也顺便找了一下我的网友们。我的先生和银川,也是当时网友。
之后回马来西亚,就更加觉得那边的工作单调乏味,我就想回到丽江去。人生本来就只有这么一次,总不能天天这样过下去。其实在那边我的工作压力并不大,收入可观,也很稳定,只是每天都要按时上下班,然后就是看看电视,不管你高不高兴都要这样。我就决定来丽江。
到丽江以后,我在万子桥边开了家马来西亚风味餐厅。虽然现在的生意并不挣钱,也刚刚够生活。之前就想过,来这里不是为了挣钱。来这里,我觉得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有最大的自由,当我想出去走走,就可关上店,而不用像以前那样去请假、去申请。还有一点,就是开这个店还可以结识很多人。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有着不同想法。我听他们聊天,他们也听我聊天,我喜欢听他说一些关于他们国家的事情,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我喜欢多知道一些世界各国的事情。以后的事情都很难说,但我至少在一两年内是不会走的,即使走了,也是会回来的。
笔录/于双、刘婕、辛向东、余金山、夏楠
(被访者看法不代表本刊观点)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