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至德 1972年生于香港。自1989年开始拍摄香港。曾获香港记者协会“前线焦点”摄影比赛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图片故事组金奖。1999年于香港举办《猫样城市》个展并出版明信片。出版摄影集《为未来怀旧》、《关我97事》、《近照香港:定格路人甲乙丙丁》。
你会用哪三个形容词定位你的香港?
贪心:不断的拆卸、不停的建设,正是源于人的贪念;
忘旧:这是一个容不下回忆的都市,人们只祈求明日的光彩,明日的享乐,将昔日的片段,旧日的足迹抹得一干二净;
短视:为了争夺一片片市区“地王”,富有的人以金钱收买不富有的人,将富有特色、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一一拉倒下来,盖上新的高楼大厦,令弹丸之地充斥着一样一模的新式建筑;又为了有更多土地,人们用上千万吨沙土填海,在新填的土地上铺路建房子,只求卖得好价钱,富了自己的口袋,完全漠视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的价值。
你对香港的爱与恨如何?
爱:因我生于香港,长于香港,彼此的关系就如老树与泥土般不能分割;同时,我亦为自己能生于此地,长于此地而感到骄傲,因为它能在短短数十年间“发愤图强”,由没有资源、没有资金的小地方,发展成国际有名的大都会;它充满活力。
恨:城市里,人与人,以及人与城市的关系异常疏离,人、空间和环境的关系往往是十分不协调的;城市太过弱肉强食,可以在瞬间忘却,甚至淘汰昔日有用的人和物,太过翻脸无情了;也许过往我们太习惯活于殖民地管治下,习惯了活在借来的空间,借来的地方一般,“香港人”这个身份令人十分尴尬。
这个城市为你的拍摄带来的灵感和新的思考?
灵感和思考一直都源源不绝。
城市里令你觉得最吸引和最有价值的题材和场景?
记录城市的地貌,看到人与环境的不协调,一些荒诞的影像都让我感觉到有价值和有吸引力,例如:我在拍摄西九龙填海区计划的十年中,看到的是人为了自己的贪婪,填平了由自然界制造出来的海岸线,换上一条条人工化、笔直的海旁走廊;十年间,我看到成人、小孩在一片又一片暂借的土地上发展自己的乐园,成年人打高尔夫球,小孩跑到沙丘上,可惜一切快乐片段皆会一瞬即逝;看到香港独有的文化——快餐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香港政治气候的变迁,加上其独特的历史因素,国际都会的特性,令摄影师可以在不断出现的变化中,发掘出多种不同题材,如回归和大规模的地貌改变,每种题材均可以让我从内心层面出发,表现出自己对城市中多元的看法,如我的《近照香港:路人甲乙丙丁》一样。
你拍摄城市时设定的观察视角?
从来没有固定的观察角度,但会有统一的表达概念及拍摄态度。最重要的是必须尊重被摄的人和物。
你如何看待你拍摄角度里体现的城市变化?
无奈加上唏嘘,因为我回忆的东西也不能保留,相反,一式一样的景观却不断在城市中如病毒般散播。
你理想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没有理想的城市,因为人是贪心的,当遇上以为理想的东西时,你才会发觉你希望得到、希望拥有的会更多。但我会渴望活在一个值得回忆的城市,看到是人与大自然,与土地间,没有冲突,互相尊重的并存方式。(采访/侯虹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