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哪三个形容词定位你的西安?
古老,缺乏活力,有悠久文化。
你对西安的爱与恨如何?
爱:毕竟在这里成长、生活了几十年。对西安人纯朴、直率的性格很有认同感,因为跟我相仿。而且这个地方承担过这个民族的历史,曾经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城市,而我也有责任感。所以,虽然也曾有离开的机会,但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城市。
恨:太沉重、太深厚,相对保守,缺乏活力。
城市为你的拍摄带来了哪些灵感与新的思考?
西安很有意思。如古老的城墙下唱秦腔,都带给我动力。我从1981年开始拍摄四方城,到了1995年开始有了明确思路,在1996年时完成,之后出了《西安记忆》画册。西安处于中国腹地,土地相对丰厚,在四关之中,有八百里秦川,一度适应了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现代则未适应通商的需求。四方城是农业文明追求稳定心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我觉得四方城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一种象征。我把西安提炼为“四方城”,一是因为其外形,二是与其社会内容相谐调。
你觉得城市里最有吸引力和最有价值的题材与场景是什么?
我已拍摄的西安图片可能是即将消亡的东西,这也是我当时的着眼点。其中一些会被人们自然而然地抛弃,另一些则值得挽留,如老房子、秦腔、城墙。到了“西安记忆”,我的图片就有了时尚的新兴的东西,那是阶段性的东西。如果有时间,我会再拍四方城和新的西安。
你拍摄城市时设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察视角?你如何看待你的拍摄视角里体现的城市变化?
我的摄影观一是平民视角,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纪实手法,表现古都的风貌。西安曾经是个移民城市,但历史太久,移民的活力消耗殆尽,加上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走向政治极权和近亲繁殖,导致城市衰落。今后的西安将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古老破旧的东西注定曲高和寡。追求现代生活虽然是人的权利,但如果急于享受,轻易放弃祖先几千年的住宅形式和城市菁华,很容易没有“地气”。
你理想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应该是宽容、包容的城市,包容各种各样的人,不要鄙视农民和外来人到城里来,给每人平等在城市里生存的机会。应该找到一个适合中国人的城市生活方式,如盲目发展私家车,就不是理想中的城市。我们不要追求违反人性的现代化,要限制人类膨胀的欲望,城市化进程应该有客观规律,而不要像现在更似政治任务。城市化不是人口多了商业多了才算,进入城市的人除了地位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市民的素质。我理想中的城市不是一个永远折腾的城市,而是既有创造力又尊重前人,向以人为本又令人性善的一面发展。(采访/何树青)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