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传媒专题

  早已经习惯了被传媒渲染的生活,这一次却把她摆在了被关注的位置。宽容也好,吝啬也好,毕竟传媒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如此重要。
  搜狐传媒视线,把目光锁定传媒!

专 栏 作 家
喻国明 张 寅
潘燕辉 何 力
张 寅 毛寿龙
唐绪君 肖余恨

往 期 回 顾
·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传媒业,最后的暴利还是又一个泡沫?
·中国媒体的“官本位”
·百年号外浓缩历史风云
·报刊发行——新闻出版改革的第一个撬点
·当SARS碰撞中国传媒

更多>>


·凯利之死与西方媒体的“伊拉克门”
英国著名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轰动了整个英国,
不仅危及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途。也让BBC数十年来在新闻界树立的良好口碑正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
传 媒 评 论

您现在的位置:视线大本营>传媒视线
栏目编辑:吴彦鹏 Email:Jakewu@sohu-inc.com
节假日:新闻媒体怎么过?

  国庆七天长假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不同新闻媒体的不同水平。对经济学家们叫好的“假日经济”,不少媒体缺乏积极应对,没有把握机会创造自己的“假日经济”:有的提前出刊,有的大幅减版,如平时24个新闻版、8个广告版的《新闻晨报》缩水到16个版,《新闻晚报》、《青年报》等也都变得非常单薄。更令人失望的是,不少报纸中经常能读到明显是节前提早准备的“旧闻”,时效性差,读来索然无味。相比之下,广州的报纸做的比较好。以笔者订阅的《羊城晚报》为例,“广州新闻”“娱乐新闻”等24个彩色版面“一个都不能少”。同是国庆假,冷暖两不同。不禁想对某些“热节假”里“冷处理”的报纸呼吁下:假日经济,报纸不该放弃…… 

相关链接:马龙生:谁为我们“烹制”节日“信息大餐”

[我来说两句]  [话题推荐]
防止“节日八股病”

  每逢过节,《新闻联播》播出几则反映节日加班的新闻。比如这则新闻,旁白介绍交警加班的同时,画面首先呈现交警整齐的队伍走过去(疑为摆拍),接着镜头转变为一出租车司机介绍交警如何辛苦。司机用浓浓的方言说:我早晨5点多出车就看见他们(指交警)在,晚上10点多回来又看见他们在,老百姓过节都休息了,交警还要加班……
  《新闻联播》播出如此“佳作”,笔者揣测和节日新闻缺乏创新有关。多年以来,各媒体节日新闻普遍着力较小、质量偏差。节日新闻内容无非成绩回顾、扶贫慰问、吃穿住行、向坚守岗位者致敬一类。熟套如此。但如能在此框架之中精心选材、巧找角度,新闻乏味点儿,也还说的过去。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节日新闻已在熟能生“套”之后,向僵化迈进。从内容上看,反映面正变得越来越窄,言成绩则工农业总产值一类数字;言吃穿住行则节日市场治理有力、货源充足;言坚守岗位则职能部门、大企业、甚至媒体自己的台前台后。姑且称这一现象为新闻节目的“节日八股病”。
  其实,犯有八股病的不仅是新闻节目,综艺节目也一样,一台晚会,几首老歌,不好笑的小品……

相关链接:刘玉军:防止新闻“节日八股病”

尴尬的“过节饭”与“双休刊”?

  其实,正是90年代中期的双休日改革,催生了中国媒体一次不小的改革浪潮,报纸增加了版面,或者干脆出现了以周末为名字的新报纸;电视也催生了许许多多以周末为特色的综艺节目、以节日为特色的“过节饭”。但时至今日,随着老百姓周末活动的日益丰富,这些“过节饭”与“双休刊”便逐渐迷失了方向。
  目前我国的"双休日"及年节纪念日已达114天,占去一年365天的近1/3,这对许多报纸的出版发行提出严峻的挑战。在以往的双休日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报纸出现发行量下降,广告额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传统大报每逢长假日,大都采取减版的方式出版,使得报纸的信息量更少,新闻性更差。
  一方面,节假日的读者市场对于自办发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都市类日报来说,目前有两种刚好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周末是报纸读者市场的低落时间;另一种则认为双休日应该是扩大篇幅、增加传播量的绝好时间。而对于报纸自身和广告客户来说,普遍认可的是第一种观点。
  同时,在国内报界,仿佛有一条并不成文却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规”,即报纸每逢年节,总会或多或少地“休假”几天;即便报纸坚持“上班”,也大多只是国内外新闻唱主角,而令读者青睐有加的专刊、副刊,则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就是观众希冀已久的“过年饭”在现实中也摇身一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剩饭剩菜”,它们早已在各类媒体上耳闻目睹多时,因而有些“食之无味”,令人产生一种过大年时物质丰裕而精神饥渴的不甚愉悦的感觉。

相关链接:庾向荣:过年了,没报看

假日报纸,被遗落办公室里的垃圾

  节假日报纸“瘦身”由来已久,究其根源,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报纸发行密不可分。当时,各类报纸基本上全部通过邮政发行,以集体订阅为主。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人们不上班自然不看报,报纸阅读率大降,广告商的投放兴趣也很低,等重新上班后积压多日的报纸多数不看就进了垃圾箱。由此,报纸在节假日缩版情有可缘。
  对于像原本一天要浏览十多份报纸的“报虫”来说了,过年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好多熟悉的报纸在这几天没了影,勉强支撑的也是大大的缩水。其实不但过年有没报看的尴尬,“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无奈。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在双休日减少读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是"公费"读报者。由于双休日的关系,他们无法接触到单位订阅的报纸。等星期一到了单位,桌子上的周末报纸已经成了办公室的垃圾。而在双休日增加读报时间的人中,几乎全都是自费订阅或零购报纸的人。
  因此,报纸的发行渠道成了影响周末报刊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被遗落的是市场

  一到节日,有关“假日经济”之类的话题就跃上媒体显要位置,好像过节放个长假,人们就都争先恐后地出去旅游、上街购物似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家里平静地过完长假。在此期间的信息消费,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遗憾的是,各大报纸的相继停刊或减版,让捏着薄薄几版报纸的订户们备感失望。
  应该指出,假日给报纸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也有机遇。
  首先,报纸在假日的传播效益更高,有效读者可能更多。虽然在节假日里报纸的读者相对减少了,但在读报的人群中,有31.4%的读报人表示双休日比平日读报的时间多一些或多很多,看报时间增加的人数比例比减少的人数比例要高出6.8个百分点。读者平时由于工作紧张粗粗翻阅的报纸,节假日里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细细品味,平时不经意的信息,现在会变得值得"研究"。 因此报纸在假日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均有所提高。
  其次,报纸在假日中出现了一个相对广阔的报道空间。相对而言,节假日里各类政务活动减少,"规定动作"的稿件少了,许多报纸特别是党委机关报可以自主支配、"精耕细作"的版面多了,报道的内容、角度能够更多地关注百姓,关注社会生活。
  第三,报纸的广告经营在假日里也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商机"。以往,商家觉得节日期间人们娱乐休闲,没时间读报,广告从来都是淡季。现在节假越放越长,商家的广告观念似乎也开始有所改变。广告大战已经成了商家能否在假日经济中制胜的先决条件。
  新闻媒体对节假日报道是否重视,反映了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被动的适应市场,一种是积极的开拓市场;从短期看来,由于目前节假日期间的广告总量和阅读率均低于平时,适度压缩版面、减少发行确实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越早重视假日媒体市场的开拓,就可能意味着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或许这个将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相关链接:假日的报纸怎么办?

请给专题打分(最高5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