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传媒专题

  早已经习惯了被传媒渲染的生活,这一次却把她摆在了被关注的位置。宽容也好,吝啬也好,毕竟传媒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如此重要。
  搜狐传媒视线,把目光锁定传媒!

专 栏 作 家
喻国明 张 寅
潘燕辉 何 力
张 寅 毛寿龙
唐绪君 肖余恨

往 期 回 顾
·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传媒业,最后的暴利还是又一个泡沫?
·中国媒体的“官本位”
·百年号外浓缩历史风云
·报刊发行——新闻出版改革的第一个撬点
·当SARS碰撞中国传媒

更多>>


·凯利之死与西方媒体的“伊拉克门”
英国著名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轰动了整个英国,
不仅危及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途。也让BBC数十年来在新闻界树立的良好口碑正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
传 媒 评 论

小 调 查
1、第四媒体会成为强势传媒吗?
肯定会
不会
不知道
2、您现在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什么?
报纸
广播、电视
互联网
短信
3、如果您只能在上述媒体选择一种,您会选?
报纸
广播、电视
互联网
短信
4、您对网络媒体最大寄望是什么?
更快速,真实、可信
全面、深入的报道及分析
加强互动性
您现在的位置:视线大本营>传媒视线
栏目编辑:吴彦鹏 Email:Jakewu@sohu-inc.com
广东人民法院封杀6记者
舆论监督遭遇司法独立?

  据报道,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庭审活动。其依据是广东省有关方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6月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采访报道法院审判案件活动的若干规定》。

  事件的起因是:不久前,这6名记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广州市中院正在审理的一宗离婚析产纠纷抗诉案……

相关链接:法院“封杀”六记者 引发新闻报道与司法透明讨论  
     广东人民法院封杀6位记者 舆论监督已成奢望?


[我来说两句]  [话题推荐]
·“法院未判,记者已先判”?

  广州12月9日电 2003年11月21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广州海事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下发了《关于禁止戎明昌等六名记者旁听采访我省法院案件庭审活动的通知》(粤高法〖2003〗252号,以下简称《通知》)。依据这份《通知》,从2003年11月20日至2004年11月19日,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六家报社的6名记者将被禁止到广东省三级法院旁听采访案件的庭审活动。

  11月7日和11日,六家报社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宗离婚析产纠纷抗诉案,报道大意为:在一宗离婚析产纠纷案中,妻子分得百万家财,却同时要分担丈夫的百万债务;此案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后,广东省检察院提出抗诉,由广州市中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正是对此案件的报道使得各报社的撰稿记者招致“封杀”。在《通知》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称:“该案由广州中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正在审理之中,有关事实和证据正在深入调查核实。上述记者仅凭掌握的有限材料及旁听庭审的情况,就公开披露所谓的‘案件事实’并加以评价,‘法院未判,记者已先判’,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对审判工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八条规定”与司法透明

  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有受到“制裁”的记者提请记者注意这样一个背景:6月间,广东省有关方面和广东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采访报道法院审判案件活动的若干规定》(粤高法发〖2003〗11号)。而这一《规定》,也正是此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6名记者实施“制裁”的依据。

  《关于规范采访报道法院审判案件活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共有八条,被当地记者称为“八条规定”,其主要内容为:“依法公开审理、尚未宣判的案件,记者可以旁听,但不得进行采访报道”;“已经公开宣判的案件,可以采访报道,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事实和法律负责,并且不得作出与法院裁判内容相反的评论”;“省级以上(含省级)新闻单位采访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经省法院新闻办公室审查批准”,等等。

  媒体一方的意见是,“依照规定,所有案件在审理前审理中都不得报道,审理后不得批评,等于剥夺了媒体对法院的舆论监督权”。

  而来自法院一方的解释是,出台此《规定》,主要是考虑很多案件在法院未宣判前,媒体就大肆报道,给法院的审理工作带来很大干扰,有“法院未判、媒体先判”之嫌。一名工作人员举例说,早先河南郑州的“张金柱”案,就是一个媒体先判、“民意杀人”的典型。此外,由于法院方面的负面新闻太多,损害了法院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如果媒体对已生效的判决说三道四甚至背道而驰,将进一步“损害司法的尊严,削弱人们的法律信仰”。

·“司法独立”拒绝舆论监督?

  司法审判要独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广东省高院出台上述规定,其初衷也是为了维护司法独立,保证审判的公平、公正。但司法透明、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同样重要。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知情权和言论权,而大众传播媒体的报道自由就是这二者的集中体现。我国法律规定:“凡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不宜向社会公开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其他案件都要公开审理,允许记者旁听”。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也曾指出:“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要依法保护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

  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确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但广东省高院显然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关系,片面夸大了对立的一面。司法独立的要义是在司法过程中排斥外在强力的支配,主要是其他国家权力的干预,并不是对新闻传媒这样只有有限影响力的因素的一般性排斥。无论是媒体对新闻的报道,还是由此产生的议论,并不具有强制性效力,它的效力仅是说服性的,其是否能够影响司法过程取决于司法官员的独立意志。

  法院对记者颁布封杀令,实际是种越权行为。即使记者报道中出了问题,也应由有权进行处罚的机关(如新闻出版局)进行处罚,而不是由法院来执行。法院在封杀记者的同时,也等于封杀了自己,阻断了社会公众了解法院的途径,这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法院的社会公信力,降低公众对于司法公正的信心。

  作为法律代表的法院“出此下策”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其他政府部门效仿,动辄将记者拒之门外,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将只能是奢望。

·法院不能成为自身争讼的裁决者

  广东高院剥夺记者采访权的依据,竟是其自己先前下发的《关于规范采访报道法院审判案件活动的若干规定》。法院自拟依据并自己裁决和自身利害相关案例的“封杀”之举,显然有违法理,且有失公平和公正。

  广东高院“封杀”记者的起因是6名记者所在的报纸分别从不同角度客观报道了广州市中院正在审理的一宗离婚析产纠纷抗诉案。报道后,广东省检察院提出抗诉,由广州市中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这本是新闻记者履行自身采访权的行为,而法院在没有任何报道失实依据的情况下,就擅自对下发“封杀令”,显然于理不通、于法无据,更违背了“人不能裁决有关自己争讼”的原则。   

  法学上有一项自然法则,即任何人都不能充当自己的法官。而广东高院“封杀”记者的行为,恰恰违背了这项法则:其依据自己下发的规定,向记者下发出所谓“封杀令”,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媒体对法院的舆论监督权。而其“封杀”记者的理由也同样难以立足,广东省高院称:“该案由广州市中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正在审理之中,有关事实和证据正在深入调查核实。上述记者仅凭掌握的有限材料及旁听庭审的情况,就公开披露所谓的‘案件事实’并加以评价,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对审判工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可是,只要记者报道符合事实,怎会“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判秩序,对审判工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即便法院所说的这些理由成立,法院方也无权在未经第三方确认的情况下就把自己与记者的“争讼”自行裁决了事。

·盘点2003:记者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受到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 见诸媒体的记者采访被打事件包括:
  1月5日,《济南日报》和《山东青年》的3名记者在山东省宁阳县采访时被殴打;
  7月22日,《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环卫队十几个工人的围殴;
  8月1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南京4家媒体记者到江苏教育厅采访一个会议,被保安群殴;
  8月9日,广东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广州海印布艺总汇时遭保安群殴;
  8月13日,《京华时报》记者在北京街头采访时被人追打;
  10月10日,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河南登封市一煤矿透水事故时被殴打;   10月18日,山西《生活晨报》记者在307国道夏家营收费站采访时,被两名歹徒掷砖头,采访车被砸,记者手臂受伤;
  11月7日,湖南长沙电视台记者在宁乡县采访时被围殴,采访设备被毁坏;
  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山西省保德县采访一污染企业时被殴打;
  11月20日,福建电视台记者在寿宁县采访一起建设纠纷投诉时,遭县建设局局长的殴打,摄像机被扔进了河里;
  11月29日,湖北电视台记者在宜昌采访一家欠薪企业时被殴打,摄像机被夺。
  ……[详细]

视线回顾:

  捍卫记者的采访权

  记者,危险的职业!

  新闻监督的法律“盾牌”

他们在另一个战场坚守 >>
请给专题打分(最高5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