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谷鸣(发自香港)
随着人民币风行香港,是否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已成为港人和中央政府都开始认真思考的话题
虽然香港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将于明年1月1日才真正实施,对香港工商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也须到时方能真正实现,但相比之下,新出台不久的个人游措施,已使9月南下香港的内地旅客即时明显增加,市面流通的人民币现钞比起预想之中更多。香港能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颇富争议性的课题,也就比起任何时候都更有现实意义。
今年7月初,香港特首董建华赴北京述职后,回到香港公开表示:“中央同意当条件成熟时,优先考虑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如今看来此举无疑具有前瞻性,只是情况显然没有港人希望的那么顺利。先是有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撰文公开质疑此举是否符合国家利益,认为不应该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既而内地也陆续有对此建议的争论声音提出。
到了9月初,刚刚访京回港的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回应媒体提问时,颇为低调地指出,市场对人民币离岸中心一事“太兴奋、太有野心”。唐强调,最重要的是先跨出一步,让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然后循序渐进。香港总商会主席黎定基亦表示,对于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问题,不少内地官员已经表达过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应该给予更多时间供内地财金人员研究如何落实。
港府显然不希望关于是否应办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争议,阻碍香港银行争取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等四项人民币业务。
目前内地接近官方的最有分量的声音,来自于身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他8月底曾赴港访问,当时这个访问团在香港遇到了金融界前所未有的兴趣。然而李扬回到北京后的表示出乎意料,他称,在香港访问期间曾就在港人民币问题作深入讨论,估计在港人民币一年流量约700亿元,但是存量不过20亿元,反映在港流通的人民币和留下来的人民币数量差别甚大。
“由于在港人民币存量仅有20亿元,现在谈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不大。”李杨认为,因为香港的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实际上没有正式的流通渠道,大量的人民币应该是通过非官方渠道流回内地。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18日的香港之行,坊间认为,更多是为捍卫人民币汇率稳定进行对外界的发言。至于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之议,一般都以为,高层在慎重权衡利弊之后,已决定暂时搁置此议。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理由,是条件和时机暂时都不成熟。
短期而言,官方的态度已然明确,不过,实际的经济领域需求和学术界的呼声依然存在。
人民币风行香港
本来,大多数内地城市到香港的个人旅客“自由行”是9月1号方才实行,而早在8月中下旬,大批通过各种渠道南下的内地游客已经遍布香港岛和九龙。晚上10点多的地铁之中,尖沙咀站和铜锣湾站还是人群川流不息。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即使是夜雨连绵,快11点的时候,出入境的检查大厅里面还有几百人排出十几条人龙。SARS好像从来就没有到过香港一样,各种商店都兴高采烈欢迎内地同胞来消费。香港购物天堂这个称号,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除了旅游业和不少商铺喜逐颜开之外,生意畅旺的还有维多利亚港两岸的600多家货币兑换店。“虽然以往美元和很多外币都能够在香港自由流通,但是香港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去一个月以来那么典型的‘一城两币’现象。”湾仔一家货币兑换店的许姓经理笑言,从来没有想过一天之内能够有高达6位数的人民币兑换生意。
香港商家的应变能力确实很强。在港九闹市,如今不时可见店铺大书“本店接收人民币”的告示,以扩大市场客源。
因为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的热度出乎意料,坊间的各类专家纷纷预测,未来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可能远远高出原来700亿元的保守估计。瑞银华宝公司作了一个测算,假定2002年内地游客增长50%,随后假定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中的3000元花在香港,香港市场上在2005年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全部花在香港,则2005年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会达到3140亿元的规模。
不过,由于大部分银行现时还不接受商户的人民币现金存款,所以大部分旅客和经营的商户只有光顾街头兑换店。长期负责香港旅行团的旅行社经理赵扬介绍说,“几乎每间店的兑换率都不一样。”以他接受采访的9月7日当天为例,湾仔的港币兑人民币是1∶1.068,而在尖沙咀东部则是1∶1.064,在旺角,这个数字又变成了1∶1.058。
兑换店本身都是小规模经营为主,提高兑换率,一旦数额巨大,就容易衍生金融波动。熟悉中港经济联系的赵扬不无忧虑地指出,事实上,香港特区的营商成本一向很高,租金和工资都贵,“商户如果手持人民币而被迫贵价兑换,无疑有损经济效率,洗黑钱和伪钞则难以监控,则最终此一成本亦必转嫁在商品价格和社会稳定之上”。
在亚洲周边国家,人民币已经畅通无阻。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家温天络就有切身感受,他到泰国及柬埔寨出差,发现人民币成了该等地区的硬货币,比美元还要受欢迎。温表示,这里面的金融机会绝对值得香港人和内地金融部门深思。随着大量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香港地下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这无论对两地货币管理部门,还是对资本市场、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好的跳板”
“人民币离岸中心在香港的设立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争论,只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直支持人民币离岸中心设立在香港的经济学家钟伟态度乐观,“从学术层面,关于香港是否可能成为离岸中心的讨论,无论其看法是肯定、否定还是折中都值得深入下去,以免在政策层面造成轻易肯定或否定的盲动。”
钟伟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思路,就是“新一届中央银行态度积极,他们显然希望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有更多的成效。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香港是一个人民币最合适的跳板,而且几乎是惟一的通道,香港市场能够对人民币的走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香港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廉洁有效的司法和行政体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多年积淀的国际金融中心氛围,是内地的上海、北京和深圳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企及的,即使是上海引为荣耀的强政府优势,在银行家眼中也可能是某种顾忌而不是引力。”钟伟非常坦白地说出他看好的理由,“香港不仅可能作为离岸中心,也可能在内地资金调度、结算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指出,局限于地方和部门利益去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不是科学和理性的态度。
在中银香港任职多年的巴曙松博士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也比较鲜明,他认为,中国内地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市场化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兴起正好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和缓冲。
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最为敏感的问题是中国内地监管当局可能担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兴起是否会对境内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冲击。例如,货币投机者可能会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积累人民币头寸,进而在相关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但对香港金融业有丰富认识的巴曙松认为,这一担心是可以控制的。他提出的方案包括,首先是能够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可以从大陆背景的银行以及香港当地的银行中选取,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金融监管当局必然也会加强对于相关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业务活动的监管,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及其离岸市场的平稳;香港金管局可以对离岸的人民币存款规定一个准备金比率,通过准备金以及相关的机制,中国内地的监管当局也能够掌握相关市场上的人民币供求状况。另外,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起步阶段,中国内地的监管当局还可以禁止或者限制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同业拆借,或禁止、限制离岸人民币存款在同一金融机构于香港和内地分支机构之间的调拨使用,以便在起步阶段尽可能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冲击。
如果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短期内还可以由政府的行为主导、由政府有意识地决定前进的速度和方向的话,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和离岸市场的兴起,则基本上是一个市场需求推动下的自发过程。“香港是否会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给出真正解答的将不是学者,不是官员,不是政府,而是市场。”钟伟说,“我们的努力,不过是非常有限地促进或延缓这一进程而已。”
对于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前景,钟伟的预测是两三年内便可实现。而9月的香港金融界,盛传中银香港已经制订了一份接受人民币在香港存款然后回流内地的方案。如果这套机制能够实现,那就意味着迈开了通向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一步。
离岸金融中心
一般来说,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但二战之后,各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