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9月26日报道,天河区某小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礼仪指标体系,如“说话不带啊呀”、“大人讲话不要插嘴”。据悉,经过半年的努力,该校学生的礼仪习惯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完全是有必要的。笔者为该校所付出的努力也表示赞赏。但该校细分礼仪指标的做法,对行为思想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我觉得有失偏颇。
一般来说,小学生经过幼儿园的短期适应教育后进入小学校园,其思想教育基本空白。因为没有思想教育的指导,学生行为多数偏向于“自发性”,比如“不听话”、“好动”,甚至出现某些不文明的举止行为。究其原因,不在于小学生的行为失犯,因为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何为对错,他们对自己的个体行为还没有清晰的是非之分。从行为的层面上讲,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应该不只是对其行为给以具体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只有在正确礼仪意识的指导下,他们才会去摸索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而该小学用行为克制意识的做法,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另外,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及其生活习性来看,细化礼仪指标对于小学道德教育显得过于刻板。小学校园是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小孩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礼仪指标体系看似给学生道德培养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实际上通过具体规则无形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条条框框的规则教育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实在意义。
不管是规则教育还是灵活一点的弹性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两者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于小学生,我认为少点规则限制,多培养下孩子的道德意识,让意识指导他们怎样做,怎样做更好,这才是小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尹保山)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