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温家宝总理:您好!
每天清晨,当人类期待着的第一缕曙光,从蔚蓝色海面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思也随着浩瀚的海面起伏,我想表达这样一种情感:在一张卫星云图面前,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资源,她以深蓝的颜色告诉我们,大海是人类的母亲和故乡,大海承载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家园,凝聚了所有人对生命、对故乡的热爱。
正如美国人肯尼迪所言“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今天我想向总理表达的是,对于大海所养育的人类,不要问大海能为我们奉献什么,而应问我们能为大海回报些什么。
温总理,我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公民,一个思考海洋与人类命运的《中国海洋报》记者,此时此刻我以这样一段近乎多情的开场白,开始了我写给您的第一封公开信。其中有我对海洋的小小思考,以及向您提出的一个关于请您抽时间阅读《中国海洋报》的小小建议。
虽然我说明这是公开信,但却都是我发自内心的话。我记得2003年3月18日,春风杨柳尽舒展的季节,您在总理履新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您的心里话:“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当时,我是端着餐具站在机关食堂里听完了您的铿锵有力的讲话,非常感动而又感慨万千。尤其是当我获悉自1999年以来,每逢中国人古老的新春佳节之时,您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国家海洋局,通过卫星通讯向战斗在南极第一线的海洋科学考察队致以亲切的问候,更令我这个海洋新闻报人感动。我知道,您对于海洋事业的关心,都是一贯的,无论您是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还是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
今天,我还找到我的工作资料本,上面清楚地记着这么几个过去的日子:1999年2月14日,2000年2月2日,2001年1月22日,2002年2月8日,2003年1月30日。连续五年,您亲自向远离祖国、不畏艰险、日夜奋斗在南极第一线的全体考察队员和船员祝贺新春。在您发出问候的那一刻,在大海的另一端,在所有关心祖国海洋事业的人心头,都会感觉得暖意洋洋。南极的命运也就是大海的命运,大海的命运也就是地球及人类的命运。记得您还说过,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了解地球环境的变迁,预测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大海给予了我们人类那么多,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类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对大海给予更多的回报。
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必然要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但是,我看到周围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新闻媒体,对海洋的关注却极为稀少,海洋蓝色国土意识,海洋强国观念,以及对海洋的情感却少得可怜。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并没有把我国主张管辖的近三百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包括进去,我们的教科书应该为此进行修改,我们的习惯观念应该进行更正。再比如钓鱼岛海洋资源的权益维护、南海油气田的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临海国家的海域划界等等,媒体介绍并不详实,甚至也不够权威。我们需要的却是我们欠缺的。
目前,我国沿海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普遍存在着掠夺性的向大海要资源、要空间现象,无序、无度、无偿开发使用海洋,海洋权益难以维护。按照我们现有海洋法规,许多“市长工程”、“省长工程”,比如宁波北仑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未批先建”,上海在浙江省境内的头号洋山港工程“建设在前、审批在后”等等,沿海地区大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非法或违法用海问题,这是最高层不应忽视的。
作为基层的记者,我经常在沿海地区采访,看到渔民从大海得到的渔业资源已经很有限了,曾经丰厚的渔业资源早已开始枯竭了。可怜的小鱼小虾在巨网的捕捞下插翅难逃,东海的数钱无居民岛屿被无度采石者炸得千疮百孔,陆域80%的污染物随着江河海口直接流入大海,黄金海岸线被一些部门所瓜分,等等。比如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上海市,居然没有一个独立设置的海洋行政管理局,没有一名在上海市政府领取工资的公务员,上海的海岸、码头被各自的利益即得者占有一空,项目密密麻麻,见缝插针,石油、码头、水电、排污等,其中却没有几个单位依法有偿使用海洋,设在上海的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面临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尴尬管理局面……从长江口看,大海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最大的天然垃圾倾倒场,这莫不是海洋的悲哀?莫不是长江三角洲最发达地区最富裕人民的悲哀?
11月初,我在浙江省最南端的海岛县洞头看到,渔民权益受到侵犯的例子不在少数。该县北岙镇小三盘村渔民老大爷老大娘,见到有记者到,就问记者是“真曝光,还是假曝光”,他们伸出胳膊上的累累伤痕和发青的皮肤,甚至有人向记者跪下。为了延续463亩浅海滩涂的长期使用权,为了得到因政府工程施工而造成的近百万元水产养殖损失,他们纷纷站起来对洞头县政府单方面下文件废止长期使用权表示不满,却不料惹怒了某些现管的县官,遭受身体上的打击。他们渔民的生活虽不贫困,也并不富裕,但他们文化水平极为有限,很多富裕的温州人普遍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渔民不大知道海洋法规,却知道有一部《宪法》。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滩涂仍然要归他们使用,他们拒绝每亩仅仅给予350元的补偿。如今,他们提出的要求,县政府并没有满足。而那被县政府收回长期使用权的浅海滩涂,目前已经实施的填海造地工程,工程面积达216.27公顷(合3244亩),投资1亿多元,仅政府财政部门给予的围垦建设补助就达每亩1500多元,经过当地国土部门转让,其中有1000亩滩涂转给开发商,此一项的回报就达9000多万元。现在,渔民不但丧失了长期使用权,如果拒绝每亩350元的补偿,也就意味着两手空空。他们不是头脑简单的渔民,他们提出不放弃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因为他们以后还要吃饭,还要生存。
我还了解到,这块滩涂是用于温州的港口和旅游休闲基地建设而开发的“海上平台”,合法手续并不完善。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没有国务院的审批,这么大面积的填海造地项目,理应成为非法工程,但现在工程已经上马多时,又有谁来制止呢?
吞噬大海,掠夺大海资源现象的增多,更说明了加强海洋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海洋管理机构建设应该跟上,目前已有专家提出设立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或国家海洋部的构想。当然,这是国家大事,即使将来设立仍需要履行很多法定程序。我在这里人微言轻,就不多说了。
海洋事业,不仅仅是依靠加强管理就可以立杆见影。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大宣传工作非常必要。目前,我只向总理提一个小小要求,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们海洋新闻工作者为之奉献的《中国海洋报》,经常了解海洋界信息。我们这份蔚蓝色的四开报纸,诞生于1989年9月27日,报名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题写,每周二、五各出版一期,平均每周12版内容。我们的宣传词是:宣传国家涉海政策、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我们的报纸也和《人民日报》等中央大媒体一样,是一个为人民提供行业新闻资讯的窗口。在此一年一度的订报季节来临之际,我斗胆向您写信,并通过您宣传《中国海洋报》,我认为这是新闻工作者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我知道,日理万机的领导人每天看报读新闻的时间并不多,上网的时间则更少。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向您写封信,并且相信能够通过网络转给您。我从不少网友的文章中得知,您每天获悉的消息也有一些是通过网络传播的。网络传播信息快捷,我就决定试用这个方法。虽然您不一定看到,但作为网民能够使用这种方式与国家领导人沟通,恰恰体现了中共中央提倡的政治文明得到具体体现。
除了我们的海洋报纸,我还向总理推荐一份优秀的报纸《中国青年报》。在中国的新闻工作者眼里,《中国青年报》是一张承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近五十年来许多有志青年都是看着这张报纸成长起来的。我还知道在共和国历史上,这张报纸记载了许多国家领导人阅读《中国青年报》的故事。比如有一次新年过后,时任国家领导人的荣毅仁先生发现每天送来的报纸中缺少了一份《中国青年报》,就连连问秘书怎么回事,原来秘书自作主张,认为荣老已经高龄早已不是青年了,就给予“消号”了。没想到,细心的荣老每天都要阅读这张报纸的,最后就只好补订了。还有一次是八十年代,“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刊发了一张国家领导人的出席大会照片,这位领导人看到报纸后,主动向报社要求放大这张照片,他要放在自己的办公室……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足以说明这张报纸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中华民族兴与衰,时代更替,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洋不但锻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海洋精神还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的人心中。大海是令人敬畏的,又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越快,受到人口和资源的制约越多越紧迫,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热爱我们的国家,更要热爱我们的大海。我们只有热爱大海,才能得到大海给予的更多回报。
最后,向温总理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国家繁荣昌盛,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昝爱宗 于2003年11月11日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