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线特刊:《21世纪经济报道》周 时间:11月12日 地点:搜狐直播间 嘉宾: 李明伟: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副主任、资深记者 主持人: 康建中:传媒研究学者、《品质》杂志主笔、《期刊中国》作者 一个不懂财经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财经记者? 康建中说: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搜狐在线请到的嘉宾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明伟先生。下面请李先生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李明伟说: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下午在比较有新气的平台上跟大家进行交流。我的自我介绍在搜狐上可以看到,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去年刚毕业。但是我的从业时间还是比较长,因为我在读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媒体做。虽然工作年限只有一年,但新闻从业经验也有七、八年了。 康建中说:比较老资格了。 李明伟说:应该说还有一些经历,可以跟大家聊聊感受,至于讲其他的我也不敢当了,只是讲讲大家共同的体会。 康建中说:李先生不妨回忆一下,当初您怎么会到《21世纪经济报道》,为什么会选这么一家新兴的媒体作为自己上学期间的一个实习单位。 李明伟说: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也跟我的朋友们聊。上海媒体挺多,在来《21世纪经济报道》之前是在上海一家电视台,它有一档新闻类的节目,是当时上海滩收视率最高的,做了十多期,影响也不错。2001年5月份的时候,《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半年不到的时间,在媒体圈已小有名声了。 李明伟说:当时一个老师推荐我尝试一下做财经类记者。因为我已有做记者的经历,包括新闻、政法等等,但一直没有做过财经类。财经类对我来讲还是相对陌生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有一点我的老师讲得非常好。因为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财经就是这样一个领域,有无穷的东西让你去面对。因为自己还年轻,想经历、尝试更多的东西,学习更多的东西。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准备到《21世纪经济报道》学习、体验的。 康建中说:那您刚进《21世纪经济报道》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 李明伟说:最早是在综合版,然后是产经版,两个版都在做,做中国新闻,做地产、药业方面的新闻。当时相对人还是比较少,所以这一块不断有题目在操作,写了一些文章。编辑部这块儿沟通得不错,感觉也是很好的。因为第一次到这种媒体来,感觉和传统的媒体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2001年11月份商业版创刊,我是2001年5月份到报社的,2001年8月份报社充分考虑了记者各方面的情况(做了一个安排)。我觉得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虽然我当时还是学生,但给我的待遇以及称号都是“本报记者”了。2001年11月份我从产经版、综合版转到了商业版,因为当时商业版刚刚开始,需要记者,我就在商业版一直工作到现在。 康建中说:2001年到现在快三年了,《21世纪经济报道》也是一步步长大,从最初的周报到现在的周二刊。其实李先生也是见证了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并且把它也作为自己毕业以后从事的第一份职业。当然我们都知道第一份职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您能否从您的切身经历谈一下,《21世纪经济报道》成长的过程中,其中哪些给您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 李明伟说:我刚刚进入《21世纪经济报道》是2001年5月份,当时正是《21世纪经济报道》开始在市场上不断成长和壮大的时期。我进去的这段时间也正好是报纸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是汲取到了很多的养分。一直希望自己能为报纸的成长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的确如你所说,是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亲身感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报纸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国内报业市场上拿到这样一个地位,2001年用了半年左右完全立稳脚,打出声誉,形成品牌,我觉得中国报业市场需要这样的报社存在。2002年一刊变两刊,也是坚持了在2001年创业的优良传统。最成功的东西就是我们调查做得非常深入,第一手独家采访,作为突发事件背后真正的新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坚持的。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做一些调整,比如从一刊做成两刊,因为我们的报纸一直在讲长远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所以我们未来的方向是做日报,做成中国权威的财经日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现在每走一步都是在这个方向努力尝试。所以我们不断地领会编辑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定位,以及对稿件的要求。比如现在我们很强调新闻的品质,包括操作的品质,从采访、写作到最后见报,最好达到精品。另外是强调我们的权威性。这些领域都是我们一直很关注的。 所以我们的过程也是不断巩固以前好的东西,再不断地按我们的目标调整以前好的状态。把好的目标集成,再调整一些还有欠缺的地方。这是我作为一个记者感受到的东西。我们这么做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现在也是有能力这样做。现在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记者,按照我们的目标去做。 因为我们很多选题,包括2002年一起比较好的,引起比较大反响的策划性的报道,到目前我们对最新事件的报道,对地产领域的报道等等,都说明我们这一块的记者都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有能力按照我们这个报纸的定位、节奏(走)。现在一周两刊对记者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我现在主要是做商业,分管的是商业和财富这一块,现在还是一周一刊。 所以我们后面这一块,还没有感受到前面非常快的节奏。但现在我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就是怎样把我们所坚持的深度性体现得更好,使我们的品质更优秀。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康建中说: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的副主任,李先生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一个年轻的记者同一份年轻的报纸之间,年轻记者在年轻报纸里成长的空间、施展才能的机会更多一些。您能否谈谈《21世纪经济报道》具体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什么样的平台?特别是在用人这方面。 李明伟说:我觉得您讲得很对,这也恰恰是我选择《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01年时我读研究生三年级。当时在我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去电视台,要么去《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其中做选择不是很容易的。但今天我对自己的选择感觉是矢志不渝,因为这个平台很朝气,大家有很多共同的理念、话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对我来说是完全不拘一格的,你来自哪里,你的学历是什么都是其次的,关键是你是否适合这样的环境和媒体运作。 如果你适合,无论你是否毕业,这个平台就给你提供一个应有的机会和空间,让你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以我个人的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21世纪经济报道》就把我转为记者。包括当时的条件都是根据记者的实际情况来做分配的,都是根据 个人本身的发展来看的,《21世纪经济报道》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我觉得这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电视台是一个传统的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是非常新锐,机制、体制都比较活,也少一些约束。我所讲的没有约束不是讲没有纪律,而是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关注了很多东西,可以形成你想要的一种状态。比如说你对某个领域的观察,可以写我所想。 康建中说:可以非常好地把自己的兴趣和事业结合到一块儿? 李明伟说:对,就是这样的,这些可能是现在年轻人比较看重的。 网友:上海新闻中心好象有好几个主任和副主任,问一下这几位主任是怎么分工的? 李明伟说:上海新闻中心现在是三位副主任,一位叫王云帆、一位叫马斌,是最近刚刚升任的。还有一位就是我。王云帆分管综合、产经和IT,马斌是分管财经和金融,我是管商业管理和财富。 网友:一个不懂财经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财经记者? 李明伟说:应该说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是比较好的,但并不等于没有财经的专业知识,没有财经学历就不可以做财经记者。这还是要看每个人后天的学习能力,另外看它对这个领域是否投入。看它的热情和执着到底有多少?财经有一些门槛,尤其是像财经这些金融领域还是有一些门槛。但是稍假时日,只要扑入这个领域中去,一方面动脑筋,一方面动体力。两方面结合起来,假以时日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掌握一个商业逻辑,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商业逻辑,那些门槛是工具化的东西,是一个组成部分,是为这个商业逻辑做服务的。最关键的还是商业逻辑,做财经记者最核心的要务就是把商业逻辑理清楚,要把真相挖掘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而掌握了这个,其他的都是可以克服的。对每个人来说,只要好学都是不成问题的。 康建中说:对,像财经杂志的胡主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明伟说:对,我们现在对记者不是完全看他的学历和专业是什么,这是相对次要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