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传媒专题

  早已经习惯了被传媒渲染的生活,这一次却把她摆在了被关注的位置。宽容也好,吝啬也好,毕竟传媒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如此重要。
  搜狐传媒视线,把目光锁定传媒!

专 栏 作 家
喻国明 张 寅
潘燕辉 何 力
张 寅 毛寿龙
唐绪君 肖余恨

往 期 回 顾
·主流媒体,都市报的当然追求
·传媒业,最后的暴利还是又一个泡沫?
·中国媒体的“官本位”
·百年号外浓缩历史风云
·报刊发行——新闻出版改革的第一个撬点
·当SARS碰撞中国传媒

更多>>


·凯利之死与西方媒体的“伊拉克门”
英国著名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自杀事件轰动了整个英国,
不仅危及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途。也让BBC数十年来在新闻界树立的良好口碑正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
传 媒 评 论

您现在的位置:视线大本营>传媒视线
本期策划:王宏达 程行明 
皮之不存,九千名记者毛将焉附?

  今年的8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按照细则规定,9月30日之前,300多家县级报纸,除部分经营状况达标的外,全部停办。
  有接近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改革的知情人士断言:“300多家县级报遭停办命运的应为95%以上。”
  在全国300多家县市级报纸中,牵涉到的上万新闻从业人员的去向问题无法回避!据推测,这样的报纸每个省大概在10家左右。
  据保守估算,仅以每个报社有30人需进入市场重新找工作来计算,全国近300家被停办的报纸中,至少会有9000人要成为打工记者……[全文]


专题:中国报刊改革拉开序幕  [我来说两句]  [话题推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接下来,在全国新闻行业裁刊的阵痛中,最痛的还是被砸了饭碗的记者。据了解,此次新闻媒体行业改革,有近九千名记者将失去他们附之已久的“皮”,何去何从,对他们来说,一边是困境,一这是机遇。
困境:无冕之王回到平民的日子
  对记者的关注,在今年已然成为新闻行业自身的一个热点。从新华社派出采访繁峙矿难的小分队在繁峙的黄金面前全军覆没,到采访河南省登封市昌达煤矿透水事故的新华社记者被殴打致伤,职业道德的缺失与敬业精神并存的背后,再加上各地裁报裁刊,记者跳槽、下岗、甚至犯罪入狱等现象的披露,人们发现:记者,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了。因为就在当前,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共用“下岗”这样的字眼来面对现状。
  对九千名失去“皮”的记者来说,困境即现状,现状即下岗。
  中国新闻行业行政办报办刊的色彩很浓,在全国所有的报刊中,相当比例的报刊都依附于国家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而存在,或主办,或协办,或挂名,套用行政的壳去获取资源,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在行政的壳下,这些媒体在人员构成上,从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转化而来的记者占有相当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面临困境的也就是这批人。
  他们将何去何从?一是脚踏两只船的,如今放弃沉船,回到行政的岗位,继续其公务员的工作。这批人本来在办报办刊的过程中,身兼记者与公务员的角色,去其一,还会余下一碗饭;一是摇身一变,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考公务员,或者在行政事业单位应聘谋职,继续那种驾轻就熟的行政生涯。当然,还有一部分记者,本身不具备任何行政背景,同时,在职业技能上也明显欠缺,就有通过下岗另谋生路的方式来解困了。当年,《广东劳动报》撤销后就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记者回到了行政机关,一部分去考公务员,一部分去了其它报刊。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裁刊裁人对九千名记者来说,并不都是困境,对有些人来说,这也是一次机遇。面临困境,何去何从,也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在这个分化的过程中,优势的发展总是属于强者。从当前新闻行业的改革形势来看,对一名记者的发展前景来看,不管是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谓也好,还是曾享受过“副县级”待遇也好(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人民日报》记者下来采访,要求按副县级标准接待),是金饭碗也好,是铁饭碗也好,面临现状,已经没有过去,只有将来还需要这九千名记者面对。
  不同的人,因为能力、目标、机会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机遇。一部分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前面举过的《广东劳动报》的例子中,有部分记者通过应聘的方式,在《南方都市报》获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而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已成了南方最大的城市生活报。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了发展的基础,但新的环境又给了他们二次成长的机会。
  另一部分则在机遇和能力的平衡点上挣扎。坦言之,这些被裁被停被并的报刊无论是从办刊方向上,还是从办刊形式上,以及内容、质量等等,都无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而这类报刊的发展现状也使一部分记者的业务能力无法提高。同时,这部分记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或者,发展目标与实际工作要求无法达到一致,在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处于“漂”的状态中,在新闻行业的各类报刊之间游荡,成为记者中的“漂一代”。
  当然,还有一部分,做自由撰稿人,通过写作来获得收入,象“流水线上的文字工人”一样,按照各类报刊的要求,投稿或定制各类文字生存。也有转身进入新闻相关行业,比如广告行业就职,依靠文字生存。
寻找生存与职业道德的支点

  面对竞争,面对市场,从报刊行业竞争传递下来的压力,也让如今的新闻从业人员感到压力。是要生存,还是要职业道德?按说,这不是一个问题。而事实上,这确实又是一个大问题。以一家普通日报的情况来分析,一般报纸可划分为党政要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仅仅按这些版面的不同来给记者分类,其中的好坏业内人一眼就知。党政要闻记者通过其职业获取在党政方面的资源,谋取好处;财经新闻记者可以搞有偿新闻,收红包;社会新闻记者好的可以收车马费,差的则要蹲马路找新闻,按稿计酬;体育新闻记者是带职球迷,吃苦多捞钱少;娱乐新闻记者是狗仔队和剪贴板,油花也没一滴。据最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记者收入的高低,有很大程度就跟工作上的隐性收入有关。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职业道德时时拷问记者们的操守。繁峙矿难采访过程中,新华社一小分队全军覆没,其实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就给九千名下岗记者中的再就业者出了一道难题。一方面,他们的下岗,是深化新闻行业改革的结果,要的就是用更高的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要求打造出一个更加完美的新闻行业,另一方面,他们的再就业,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一旦无法找准生存与职业道德的支撑点,那么,深化新闻行业的体制改革在形式上可能会求得发展,但在内涵上会与新闻的职业愿望相悖离。
  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从报刊上读到了假新闻,越来越无聊的社会新闻和越来越暴露的娱乐新闻。的确,九千名记者下岗说明他们原来所从事的刊物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如果新闻行业在职业道德上一味沿着市场化的路宽容下去的话,这批记者中,重新回到新闻行业的这部分刚刚褪掉行政装,又穿上市场的迷彩服,这对新闻行业的改革来说,是旧问题刚改,新问题又来,而且更严重性并不亚于前者。
  总之,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记者下岗,其实不用我们用更复杂的眼光去关注,因为类似的事,在其它行业中,我们已经看到过,不是什么社会问题或行业问题。最近,《南方都市报》进京的新闻极大地刺激了报业同仁,市场是在竞争与发展中获得,同样,记者们的前途与发展,也是在压力下获得的。
  说到底,九千名记者下岗后何去何从,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个人问题。只有个人能力具备,机遇始终会等着你。

请给专题打分(最高5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