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没有希望保留的,但我们还是要争取”,9月15日,湖北某县级报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的8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按照细则规定,9月30日之前,300多家县级报纸,除部分经营状况达标的外,全部停办。 有接近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改革的知情人士断言:“300多家县级报遭停办命运的应为95%以上。” 在全国300多家县市级报纸中,牵涉到的上万新闻从业人员的去向问题无法回避!据推测,这样的报纸每个省大概在10家左右。 程军是江苏省苏北一家县级报的记者,他告诉本报记者:“我所在的这家报纸是必停办无疑,好多同事早已闻风离开。” 据保守估算,仅以每个报社有30人需进入市场重新找工作来计算,全国近300家被停办的报纸中,至少会有9000人要成为打工记者。 众所周知,当前新闻行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各大高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源源流向本来就已供大于求的传媒业,其次,更要命的是——在传媒业以市场化标准决定用工的前提下,“这些县报记者的整体素质令人堪忧。”有人士指出。 的确,即使在年龄上,很多县报记者也没有优势,有60%的记者都已经拖家带口,年过30岁的比例相当高。 据了解,全国县级报社的记者大多只有专科文凭,真正经过正规院校培养的记者只占30%。 “很多记者最熟悉的还是新华社的写稿方法,对新闻的理解不透彻。”有熟悉县报记者生存状态的《湖北日报》记者向本报记者介绍。 本报调查发现,由于县级报纸的方方面面都管得非常死板,记者能个人发挥的地方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记者的普遍业务能力都不被市场化的媒体看好,但这些市场化的媒体又是他们惟一可以考虑安身立命的所在!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县报记者坦言:“不论你如何降低门槛,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就只有这么大,估计很多人找一段时间还没有工作的话就只有放弃或者改行,但改行又能做什么呢?(姚海鹰)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