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昨首次透露救助站两个月帮了六万余人,同时指出———
本报讯 《全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实施两个多月,各大城市都建立了救助站,但同时街上流浪乞讨人员也有增多的趋势。民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窦玉沛昨天首次对救助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 窦玉沛从四个方面描述救助制度目前实施的情况:救助机构已经基本到位。救助的制度基本建立。除去国务院颁布的办法外,民政部制定了实施细则,各地又对救助的程序,包括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做了一系列的规定。救助工作有序地开展。新制度实施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窦玉沛同时表示,救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反而增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原来流浪乞讨人员由公安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及民政部门收容起来送到收遣站进行救助。而新的救助制度依据的是“自愿收送,无偿救助”的办法,有关机构不能再强行收容。在制度变革过程中,流浪乞讨人员没有得到有关信息,不知道或找不到救助站,所以街头的流浪人员反而增多。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人以流浪乞讨为致富手段,不愿意到救助站去求助的情况。窦玉沛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加强宣传;另外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段设置一些标识牌进行指示,探索引导护送的机制。 据介绍,在救助制度实施之前全国共有832个收容遣送机构,经过改造之后成为了777个救助站。777个救助站50天救助了60400人,平均每天每个救助站只救助1.5人,这是否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窦玉沛表示,救助站建立之后的确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人员蜂拥而至的情况。今后要根据实际调整救助站的规模和地区分布。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