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网络揪错”沙龙活动于9月5日13:00至15:00在搜狐举行,到场的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于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业务指导佟乐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厉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龙生
今天请到了北京日报的陈先生,您谈一下体会。
陈先生(北京日报):
我是京报网。现在我们一般的每个人负责几个频道,比如我做北京新闻、图片新闻,还有数码时代,我讲我具体的感受,像您刚才说这种文字里出现了错误什么的,有几种可能,一种就是属于像记者笔误一样,这个可能是自己敲字的错误,可以马上改过来。
还有一种情况本身就是在使用错别字,不是笔误的问题,他本身使用的时候就认定这个错别字是正确的。
还有一种是基于他从报纸媒体到刚才这个老师说的,从报纸媒体到网站媒体的转换过程当中,因为报纸有几种标题,比如有主题,还有副题,还有肩题,而且报纸很少直接用主题的,像北京赢了一样,比如北京申奥多少票通过了,报纸在做电子版的时候,报纸完全做网站的时候可能就提一行题,要么就改题,如果要是作为电子版,只能照搬原来的纸媒体编辑的表特,很多的标题都是不通的,有的没有主语,或者仅仅是一个词就可以当标题,实际上是非常晦涩的直接读起来。
再有一个,从其它网站转载的时候,标题跟标题之间,各个网站的标题字数是不一样的,是根据网业的设计之间的设计有关系,比如北京新闻就是15个字一题,实际上有一些文字相对好一点,这个题比较简单,好说,你可以往里面加一点东西,可以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可以做一些副题,有的说不清楚,15个字很难说清楚,今天上午做了一个题,北京有一个户籍改革要放宽,是具体的措施出台,一个是未满18岁的孩子可以随他的父亲落户口,还有一个判处有期徒刑和劳动改造,到一年的不注销户口,还有出国一年以上的,这些题很难一次都说清楚,你肯定要挑两个主要的,但是这个主要的要想搁在15个字很难,比如未满18岁的可以随父落户,把18岁的岁删掉,未满18,户口随父落,只能说在口语上能理解,但是还不够规范。
于虹:
这个我觉得倒可以理解,因为标题要浓缩一个信息的内容,第一个我说你这个没有错,我吃透了法律精神,法律确实是这么规定的,未满18岁可以随爸爸的户口进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说对了,我对这个文件的精神,不可能像你说的,不可能浓缩那么多的内容都上了一个标题,我只能挑最主要的吸引大家,我觉得这个办法是妥当的。
陈:
是,我可以从几个角度卡这个问题,比如今天上新华网发了一个消息,外交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法律都回答很多问题,新华网每次遇到这个问题都是单提一个问题来做,其实可以说今天外交部发了一个发布会。实际上这个发布会有很多很多,一共好像有七个问题,挑了一个问题作为题目,这样做还是妥当的,但是好多内容会丢内容,如果你做的话。
于虹:
因为在标题里寥寥数语,只能捡最主要的,前提是你别出错,未满18岁可以随父亲,你不要说未满16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在若干个规定里,户籍管理的一些政策性的突破,若干规定里,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吸引人,最打动人的,所以把他选择出来做标题,这个办法其实是挺好的。
陈:
对,这个只能作为网民可能逐渐能够理解这个。
于虹:
我觉得网民不是挑的这个错,这个能理解,但是中间我说的那种错,如果说未满16岁可以随父,你出现了这种错误,网民觉得你的信息选择有错误,你对政策理解有错,他不能容忍这个,但是你在多项的内容里,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做标题,这个网民是没有意见的。
陈:对,这是一个方面,它和报纸媒体之间的区别,它的标题不可能完全含概这个文章的内容。还有一种标题,是并列的内容,或者说这篇文章内容非常长,作为编辑可能如果要重新编题,你需要通读这个文章,这个编辑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偏颇了,他再重新做这个题就很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比如文章非常长,公布互联网规定,如果是报纸上作题就是互联网规定今天公布,作为网站可能不希望直接用这个题,你可能就会想从里面挑一些,比如说对网站建设的规定,对网吧建设的规定,假如不过50万注册资金不允许建设网吧,但是在挑的时候就会断章取义了,把这个文章内容就给曲解了,实际上你在读的时候,通读下来发现不是这个意思,我都出过这个错误,可能也是时间比较紧,网上新闻能够快速更新。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