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 |
8月25日13:30,搜狐传媒“记者在线”第三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4):地理今后如何进行选题的扩展 08/25 15:50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3):地理如何进行题材的细化 08/25 15:46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2):地理是如何进行内容定位的 08/25 15:40 ·“四川专辑”策划单之蔷(1):当初是什么促使你加入地理杂志 08/25 15:32
主持人:现在的地理市场,或就您这本杂志来说,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细分化的状况?比如出一些城市地理或者旅游地理杂志?
单之蔷:这种细分现在看来还是不太可能,把地理分到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分到这个层次又面临着专业化的道路。专业化的道路必然是少数人的事情,正是由于它的综合性才能够形成一个杂志的媒体市场,使大家都感兴趣。我说综合性为什么感兴趣,作为一个现代人,你需要有教养,地理知识是最容易成为一个人的教养。比如你马上要到广东去了,你要是看过我们广东省的专辑,你会知道广东省有自然、历史、文化很综合的知识,对广东就心中有数,和同事可以侃侃而谈、可以介绍。这很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主持人:您做杂志会不会面临一些苦恼?您想做的东西太多了,一年只给你12次机会,每次选材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困惑。
单之蔷:有人认为,你们这么做下去还做什么?做完省的专题再做什么?尽管地理知识是综合的,范围非常宽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一种感觉,这个东西有没有地理味。我们经常碰到一些稿子,因为没有地理味就不得不放弃。地理味需要你形成一种感觉把握它。
主持人:您什么时候准备策划四川专辑的?
单之蔷:我们做专辑,中国过去一直没有像《国家地理》这样一本杂志,中国各个省没有从头捋一遍,关于中国地理的ABC普及工作没有完成,尤其各个省。做专辑有多种手法,比如按照省、市、县,也可以按照自然区域划,比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这样也可以。我们觉得以省为单位做,从市场角度考虑,中国人大部分都有一个爱省的观念,一说一个人,你是哪儿的人,比如说你是吉林人、四川人,还是以省为单位。省的概念对中国人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以省为单位做专题可以会取得好的市场效果,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试刊,看效果怎么样。但是我们自从做一期北京的专辑,我们当时做得很辛苦,它的反响不是很强烈。北京这个地方大家太熟悉了,你要没有独特的角度,没有令人钦佩的题材很难做好。我们做新疆专辑的时候一下子找到感觉,我们把新疆专辑提出来的时候,刊物迅速卖光了。新疆领导向我们杂志打电话感谢我们,新疆晚报还讨论这个事情,国家地理做新疆专辑,这样的专辑为什么我们自己做不出来?当时反响很强烈,这个事情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趁热打铁,加快速度,一本一本要做好。
我原来在《人民日报》工作那么长时间,但是自从办《地理杂志》,我发现对这个国家是越来越热爱。任何一个省都是那么丰厚,你是做不完的。每次我们都是忍痛割爱,为了版面,放不下,被迫牺牲一些稿件,这次四川专辑我们拿掉四个稿件,本来已经做好了,这次做了200页,但是还是拿掉了三篇稿子。做新疆同样往下拿,做哪个专辑都是一样。我们国家的一个省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一样,历史文化、自然条件都是非常非常深厚的。我们做起来觉得内容非常充实。
8月25日聊天现场 左:《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 右:搜狐主持人吴彦鹏
主持人:是不是做省太难了,所以做省没有连续性。
单之蔷:就我们现在的编辑力量而言,不可能是连续一期一期做,因为做专辑要耗费我们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和常规版的区别在于,常规版内容的结构是阻隔,这种阻隔根据我们平时组稿就可以了,它不要求非得哪篇文章不可,我们有自然的、城市的、动物的、植物的,有这样一个结构就可以了。我在每期内容是一个结构,我们照顾到这些方面,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就可以了,比如动物的既可以写海南的长臂猿,也可以写云南的金丝猴,只要组织在一起就可以了。写四川专题,马上限定住,这篇文章一定是这篇不是那篇。我们研究出四川专题的一个选题结构,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稿子任何一篇稿子不能替代,要求你做一篇专题的时候,每篇稿子都是你策划出来的,而且是你组织人,或者是我们的人,或者我们委托某人,或者我聘请某人完成,要求我们花费的时间、精力很长。
我们做专辑的时候是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先把我们认为中国自然资源最丰富,做出图片最漂亮,最能吸引读者的我们先来做,就像吃葡萄应该先吃最好的,我们采取这个方式。四川我认为是中国自然资源和文化方面最丰富的一个省,做四川应该做得最棒最厚。我当时有一个愿望,想把四川专辑做成三百页,由于SARS病毒出现,我们把这个计划取消了。我们在思考四川专辑怎么做,当时我们想做成杂志社另一个高峰,我们也相信它会有很好的市场效果,策划做出三百页,后来由于SARS取消,为了策划这个专辑,我大年初二飞到成都去。当时我们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到成都以后拜访了许多人,召开了好几次座谈会。有作家,比如像《四川文学》的副主编高红,还有《现代文学评论》,还有一些科学家,四川成都山地所的,还有四川地质调查队最工程师范晓先生,还有四川省社科院的,我们接触了广泛的一些人还有一些作家和记者,和他们讨论怎么做四川专辑。我们听取他们的意见,把一个选题结构的框架搭出来,最后我们搭成这样一个结构,“山水成人路”,表达四川的山、水、人、路,最后我们把路这部分去掉。
四川专辑我的感觉是,我们在结构上策划还是很棒的,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思想,我们做专辑实际是难度非常大,压力非常大。做任何一个省,这个省人家出了无数的书,关于四川什么地方人家没有讲到,现在轮到我们来讲,我们有特点,有什么样的能力把它讲得吸引人,让人看了觉得这个东西说了一些前人所未说的东西,这是最大的压力。我们每做一个省,那个省的文化和思想我的感觉他们都在盯着我,一些非常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来看,《国家地理》它能说出来什么。这次我到四川去,我最苦恼的就是我在思考我们有什么样新的思想、新的主题,能够做出新四川来。最后我们四川专辑还是非常有突破的,通过我在四川的观赏,最后我得出一个节乱,四川川西的群山在过去媒体没有炒作过,闽江以西这个区域在民国期间专门是一个省,这个区域特点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没有任何过渡就拼织在一起。大家感觉是天府之国,但是再往成都稍微往西不到二百公里,大山崛起,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正是中国第一个台阶青藏高原向第二个台阶过渡的地带,这个地带全是高山、高原,这里面有几条著名的大江,由北向南穿过这个地带,然后是巨大的高山。这个区域过去媒体经常报道,但是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角度去看。我们今天的角度是,四川的群山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登山价值、探险价值这几个方面都是东部群山所没有的。四川西部有些山和东部的泰山、庐山、黄山完全不同。这些山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绝不亚于东部的一些山。我在走之前看到一本杂志,《风景名胜》,在中国评选十大名山,根本没有四川西部一些山,基本是传统的一些山,当然把珠穆朗玛选上了,还有台湾的玉山,不是从山的角度考虑,而是从别的方面考虑。我们提出一个观念,四川西部的山实际上丝毫不亚于我们国家东部的名山,他们完全有资格进入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名山行列。但是由于文化原因,这些山不被人视。有雪山和冰川的问题,那里的山在地理学上是极高山,地理学把山分成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我们国家东部的泰山、庐山这些山顶多算中山,海拔在两千米以下,山地进行分类相对复杂,涉及到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写博士论文都可以的。
这次我到四姑娘山、九寨沟这一带,这是当年红军当年走过的路。我走的地方正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红军长征是政治上、军事上的行动,这些高山大河成为政治行动的阻碍,尤其过去我们看到大量的宣传品,会渲染草地雪山的险恶和人的对抗性,它不是从审美观点去看雪山草地,要是用审美观点去看,情绪完全变了,一片壮丽山河。你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看,你看不到美,尤其现在是旅游和休闲的时代,大家都要出去,你看山河的时候应该换另一副眼光。我们想通过四川西部的群山,在看山的观念上呼唤一场革命。大家不要总抱着传统的观念去看山,我们在上面发表的照片非常有意思,武夷山,西部壮美的山很少有的。九寨沟我认为最没有意思,但是人特别多,很多公共汽车,完全是公园化了,不像大自然。同样我去的四姑娘山,人很少,九寨沟离成都很远,坐车要一天,四姑娘山离成都一个小时就到了。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不愿意看雪山冰川,就愿意看九寨沟像盆景一样的山山水水。
今后我们还要做的事就是呼吁大家欣赏雪山和冰川,这是中国最丰富的自然。中国西藏有多少雪山和冰川。中国西藏地区大约有五万多平方米的雪山,这是中国将来最有价值待开发的户外活动和旅游所在地。
主持人:一提到雪山,大家想到滑雪,想到欧洲。
单之蔷:中国传统文化太强大了,黄山和庐山和贡嘎山完全是在北纬29度左右,都在同一个纬度线上,非常有可比性,如果是平地的话,景观应该是一样的。贡嘎山气象万千,我在贡嘎山脚下,车刚一出去可以看到棕榈树、竹子,路边农民的家中隐藏着竹子。再往上就像热带雨林似的,里面有老树,还有高山草甸,分灌丛和荒漠,再往上是冰雪地带。贡嘎山自然带可以分出七个,庐山和黄山大约就是两个。一到贡嘎山可以看到七个自然带,大自然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植被,动物、天气、土壤甚至地貌都是按照带状分布。西部的极高山有这样的优势,甚至跟东部的山水不能媲美。我们希望东部的人到西部去看山,不仅仅局限在东部。四川有一条线,这两条线两边截然相反,一提四川一亿多人口,实际西部人口非常稀少,整个人口集中在一个县的东南侧。西部整个是地广人稀,居民点分布寥寥无几。四川西部应该提供景观,东部提供产品。首先东部人应该到四川旅游,中国西北部雪山和冰川资源太丰富了,这应该是中国今后审美或者旅游、户外活动最有潜力的地带。这个时代现在刚刚有一点苗头,完全没有到进行很充分的状态。国家地理呼吁这个事情,呼吁人们欣赏中国西部的雪山和冰川。我们今后还要做这个事。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