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电视节已于日前落幕,为期4天的活动达成意向性成交金额4.8亿元,创下历届之最。而大幅增长的部分大都来自引进节目,特别是电视剧以外的其他节目,比如纪录片、动画片、科教片等。而在近几次的大型电视节交易活动中,电视节目品牌化的制作理念也越来越为商家看重。就以上现象,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引进节目缘何天价 据统计,在此次电视节中,共有3189部(集)海外电视节目签了引进意向,预计成交额超过1000万美元;向海外输出各类电视节目3536部(集),成交额超过400万美元。我们向海外输出的作品要比引进作品多,但输出成交额却远远低于引进金额。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不必担心引进节目会对国内电视节目有所冲击,它的引进只能让国内市场更加良性运作。之所以加大海外引进节目的力度,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节目的引进,主要由于国内缺少专业制作机构,国内对此类节目的供求,无论是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之竞争。”北京电视台有关负责人说:“海外专业类节目的引进,可以调整市场需求,形成良性的生产规划,向海外引进节目也是我们一个过渡的过程。”谈到输出金额与引进金额的落差时,尹鸿说:“一方面是输出节目的购买方在国外不是主流群体,他们购买我们的节目是作为主流节目的补充。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产生国际效应的品牌节目,而国外这种品牌节目价位非常高,像discovery等,所以这种差价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电视剧不再最受关注 在此次展会上,对电视剧的关注热度略逊于卡通、纪录片的风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批从国外引进的卡通大片,像《成龙历险记》、《卡通总动员》等。纪录片在数量与质量上较之往年也有所丰富与提高。一些制作商认为,“纪录片的发行越来越畅通,与国外市场也有接轨之势。”一些影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纪录片的市场空间比较大,而其风险性也远低于电视剧。”四川电视台一位频道负责人说:“观众的需求多样化了,欣赏口味在不断提高,纪录片的热潮,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必然,人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信息。” 打响品牌是关键 近来,“激情”系列、“秘史”系列的成功使一批影视公司开始致力于挖掘自己的品牌作品。一些刚成立的影视公司甚至以公司名称标明自己的定位,像“普通人影视”、“友视文化”、“旅游卫视”、“金盾影视”等,另一些影视公司则致力于开拓电视题材新领域,昭然若揭地在展台上打出独特的品牌形象,甚至还请到形象代言人。普通人影视设计的展台及打出的“只拍普通人的生活”的标语引人注目,其宣传负责人说:“现在电视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影视公司的实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同行中树立自己的招牌产品是最重要的。” 开拓新的电视题材的确非常重要,而由金英马影视公司打造的《康定情歌》是此次展会中惟一一部民族题材作品,其负责人滕站说:“影视公司逐渐意识到树立品牌的重要,树立品牌的好处在于不仅是活广告,而且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对影视公司的一份保险。像民族题材作品还未受到市场验证,观众对不同地域的作品有没有排斥?眼下这部作品在预售时受到商家的青睐,如果它播出能为观众接受,我们还会不惜成本拍反映江南水乡地域的电视剧《茉莉花》,打造一系列的民族题材作品,也形成我们的品牌。”对于业内品牌意识的强化,一些业内人士非常赞同,北京超越传媒负责人樊怡红说:“电视剧分类越来越清晰,对其销售是非常有利的,品牌化经营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专家同时认为:“打造品牌也是清理市场的一种手段,是提高电视作品质量的关键。”(李彦)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