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身份被故意泄露一案的司法调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0月2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将调查范围由白宫扩大到国务院和国防部;与此同时,一些国会议员和批评家开始将矛头对准中情局局长特内特,白宫也因为他要求司法部介入调查而对其颇有微词。一时间,这位美国最大情报机构的掌门人成了“风箱中的老鼠”,有关特内特前途的传闻与猜测充斥着华盛顿。虽然白宫和特内特本人极力辟谣,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即使布什成功连任,特内特也将在明年总统大选后与现任国务卿鲍威尔一同离开政府。
中情局长可能再成替罪羊
把现在的特内特形容成“风箱中的老鼠”可能都不足以概括他的尴尬,因为对他的指责和不满来自两个方面。除了民主党一直认为特内特为服从布什政府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政治需要而提供“虚假”情报外,一些白宫高级官员也加入到指责中情局的行列中,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中情局在伊拉克工作的失败才导致了美国政府现在所处的尴尬状态:无法在伊拉克找到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来证明其对伊战争的合法性。
就连一些一贯支持情报机构的共和党人也开始对中情局的工作表示怀疑。上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人高斯致信特内特,质疑中情局是否对它自1998年后从伊拉克获取的大量间接情报进行了严格甄别。高斯本人以前也是一名中情局特工,他认为,在1998年联合国核查人员离开伊拉克后,中情局几乎没有能力在伊拉克雇佣情报人员来为美国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
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来自堪萨斯的共和党人罗伯茨则对记者表示,中情局官员戴维·凯所发布的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初步报告令他“很不满意”。 戴维·凯负责在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寻找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他在最近的报告中表示,目前寻找工作仍在继续。这无疑给了一直以此为借口坚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布什政府当头一棒。
尽管如此,中情局长特内特仍然表示,他坚信情报分析家在2002年10月的《国家情报评估》中所持的观点,即伊拉克拥有化学和生物武器,并且重新启动了核武器发展计划。
尽管特内特领导下的中情局一直在努力寻找支持布什政府发动战争的证据,身为局长的他也在布什处于危难时刻的当口挺身“护主”,可白宫方面与特内特之间的裂痕却似乎越来越明显。此次可能牵涉到白宫官员的中情局特工身份被故意泄露事件(美国媒体称之为“夫人门”事件)发生后,中情局立刻致信司法部要求其进行调查,白宫虽然不得不承诺全力配合,私下里却对特内特怀恨在心。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布什的高级顾问对中情局的做法非常愤怒,认为他们的做法羞辱了白宫。然而,据接近特内特的人士透露,并不是这位局长本人要求发起司法调查的。他们解释说,在发生了泄密事件后,中情局的常规做法是由他们的律师团将案件直接转交司法部,并不需要事先征求局长的意见。一位前中情局高级官员认为,表面上看白宫是因为情报工作本身对中情局不满,而实际上他们另有不可告人的原因。他说,其实很容易理解白宫与中情局之间的紧张气氛,因为白宫不能容忍对它的批评。
与总统工作关系良好
用特内特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就像是“三明治中间夹着的那块肉”。尽管如此,他仍然表示,自己将保持低调的作风,继续努力工作,因为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更大的危险和威胁需要去应付。接近布什和特内特的人士都表示,这位中情局长在近期内不会离职。
他们说,目前特内特与总统之间保持着“良好和密切”的工作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特内特才得以稳坐中情局局长宝座长达6年之久。再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超过理查德·赫尔姆斯,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仅次于艾伦·杜勒斯的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担任了8年半的中情局长,一些知情人士分析,如果特内特要刷新杜勒斯的记录,必须干到2005年7月以后,而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为特内特很可能选择在明年的总统大选后离职。
离职传闻四起
就在不久前,情报机构的一些官员纷纷预测,特内特已经决定在今年年底前辞职,并加盟由他老朋友赫伯特·艾伦领导的纽约私人投资银行。一位已退休的中情局高级官员更是表示,他已经从该银行所属的艾伦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一时间,有关特内特要辞职的消息在情报界和国务院传得沸沸扬扬。
但是,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立刻出来表示,总统仍然对特内特非常信任,认为“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在一份声明中,赖斯对特内特大加赞赏,称他在对中情局大举改革的同时很好地维护了美国情报界的优良传统。中情局的官员也出来表示,传闻并不真实。其实有关特内特辞职的传闻也和他不久前出席艾伦为媒体大亨举办的一个高级研讨会有关,在会上他还对听众发表了关于世界趋势的演讲。
一位资深的中情局特工表示,其实局里大多数人都认为,特内特不会辞职,也不会被总统解职,因为自从他为布什背了黑锅后,他就相当于“穿上了防弹衣”。
记者的防弹衣
目前穿上了防弹衣的不止是特内特一个人,还有至少6名知情不报的记者。他们的防弹衣虽然不是总统给的,却更加可靠有效,因为他们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据悉,除了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外,至少还有5名记者知道是谁泄露了中情局女特工的身份,其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每日新闻》的记者也和泄密官员有过类似的交谈。
目前美国司法部对泄密事件的调查还局限在政府官员身上。由于可能接触到类似机密信息的官员多达上百人,因此要对他们一一排除非常困难。前任司法部长雷诺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以往进行的此类调查几乎都不了了之,甚至连个嫌疑人都找不到。于是,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6位知情记者的身上。他们是否应该保持缄默?如果他们这么做,法律是否可以迫使他们打破沉默?
《每日新闻》的一位资深编辑对此表态道:“我们的一贯政策是保护我们的新闻线索。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知情人就不可能向我们提供情况。” 而曾与泄密官员有过谈话的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米切尔更是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媒体职业道德的高度。她说,她决不会透露那名官员的有关信息,因为“这是作为记者的基本道德”。第一个将女特工情况公诸于众的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也坚决表示,他如果说出泄密官员的名字,就没办法在新闻界混下去了。
为提供线索者保密一直是美国新闻界的传统。当年将有关“水门事件”的机密材料交给《华盛顿邮报》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的那位“影子”人物至今都是一个不解之迷。其实不少美国记者也意识到,大多数向他们提供情况的人都抱有自己的目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竞选中的一方往往为了诋毁另一方而向记者提供对方的黑材料。
在此次泄密事件中,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本人也很清楚地意识到,白宫官员向他泄露女特工的身份就是为了报复她的丈夫对布什政府的批评。但同时,记者普遍认为,他们必须遵守保护线索提供者的原则,哪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有违公众的利益。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也承认,他认为官员故意泄露机密是很不好的事情,但是为他们保密却是记者的“个人荣誉”所在。
就因为他们是记者?
虽然新闻记者的理由冠冕堂皇,但为数不少的普通美国老百姓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们质疑道,既然政府官员故意泄露情报人员的姓名触犯了联邦法律,那么为什么充当了帮凶的记者就可以安然过关?他们认为,罗伯特·诺瓦克和其他5位记者有义务站出来揭发泄密的官员。
针对记者所说的“暴露新闻线索提供者的姓名可能导致他们被解雇或受到政治迫害”,批评者指出美国媒体就是靠这种方式来诱惑那些抱有不良目的的人提供线索,达到牟利或哗众取宠的目的。更有人指出,媒体有时并不遵守他们所说的“原则”,比如在弹劾克林顿期间,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就是在媒体的合作下泄露了大量的细节。
知情记者是否会被传讯?
有人认为司法部在调查“夫人门”事件时应该传讯罗伯特·诺瓦克以及其他5名知情记者。但一位前联邦检察官却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在他看来,这只会让有关记者变成英雄,他们也可以趁机抬高自己的书价,来个名利双收。就连一些媒体人士也认为,虽然记者在本案中不应该被传召作证,但如果真的让他们上法庭,就会正中他们的下怀。作为年轻记者,他们会很珍惜这个出名的机会,甚至不惜以坐牢为代价。
就在双方的争论热火朝天进行之时,华盛顿一家法院9月30日作出判决,《星条旗报》的记者不必透露向他提供情况的政府官员的姓名。(欧叶)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