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博弈:寻找最佳契合点
----版贸引进输出比例失衡的分析与对策
当今中国的文化人是幸福并快乐的。他们坐拥世界知识与文化的宝库,不仅可以随时阅读欣赏经典文化读物,还能够以基本与世界同步的节奏在第一时间领略最新优秀出版物的风采。随着我国版权贸易加速踊跃的开展,目前国内图书版权输入输出日趋活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特别是近期内,国外书业我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图书市场,《哈利·波特》、《魔戒》、《丁丁历险记》等世界级水平的畅销书纷至沓来,在中国书业掀起了阵阵狂潮。前不久的《哈利·波特五》英文原版在世界同步发行,大举进攻中国书业市场,竟创下了首发5千册的原创书发行纪录,使得海内外出版商不得不惊叹中国新一代高水准、高层次读者群体中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令人欣喜、振奋的书市波澜之中,研究并分析我国版贸工作中的某些一般现象与特殊规律,对搞活今后的工作是十分重要及必须的。
人们注意到:中国国家版权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数字表明,2002年我国大陆引进版权项目10235项,而输出项目为1317项通过出版社输出,是版贸工作史上输入输出最为活跃的年份。其中,引进项目最多的5个省市区为:北京、上海、辽宁、天津和湖南。而输出项目最多的5个省市区依次是:北京、上海、辽宁、湖北和江苏。
如果以此前业内人士掌握的引进输出项目之比为10:1的经验数字对照,人们发现,在过去一向薄弱的版权输出项目中,2002年有了较为令人欣喜的发展,其数字比2001年增长了1倍多,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由此,“10:1”这个经验之比已经得到了良性修正,目前的版贸逆差已降到了不足9:1,这无疑是个令业内人士振奋的好迹象。
详细研读这份报告,人们还发现,中国版权引进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排列为: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及日本。在版贸逆差中,美国和英国所占比例最高,其二者之和占总数量的71.02%,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双边版贸交易中,却出现了顺差现象,输出数量已高于引进数量,二者之差为174种,也就是说,输出高于引进量为174种图书。
在版贸交流中,北京因拥有大量中央及地方出版社而在总量上一枝独秀,占总量的61.14%;而原来在自身历史上基本未成功的进行版贸交流的3个省区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始了自已的版贸工作,它们是:新疆28种,重庆19种,宁夏4种。
从版权输出的国家或地区分析,我国大陆向美、英等西方国家输出仍呈现“冷”趋势,向美、英、法、德、加五国的输出合计仅18种;而热点依然偏居亚洲,特别是我国港台地区。向我国港台地区、韩国再加上日本的输出数量,占输出总数的94.68%。由此表明,我国书业还远未打入西方主流市场。并且,对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并不理想,对日版贸逆差为89种,对韩国是172种,对中国台湾地区是520种。
――结论:冲出亚洲尚待时日,走向世界更是任重道远。
文物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对中国图书进入欧美主流市场者仅属“凤毛麟角”感到忧虑。他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史中独树一帜。承担文化传承主要功能的出版物,走向世界的步伐应迈得更大。他说,一味追求经济目标,使我们出现较大的逆差。分销放开对于新闻出版业来说,挑战大于机遇,虽然国家有一定的保护政策,但有些社经不住诱惑。需要国家拿出一定的办法搞输出,占领国外市场,单个的出版社是做不到的,需要国家的总体整合。对于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目前大垄断打破不易,但可以分别将垄断各个击破,有计划地重点设点去做版权输出。
其实,“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新闻出版总署“五大战略”之一,也是新闻出版系统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有关机构始终在进行着不懈的摸索和努力。出版人多年来深感图书出口是我国出版业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同样,海外出版机构的同仁也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哈考特教育国际出版部顾问、英特国际版权中心编辑主任王惠平博士认为,出版物的版权同其他商品一样,能否售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就是说,你的书籍会引起国外读者的关心吗?能否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或知识、乐趣或欢愉?这些都是国外出版商所普遍关心的。他认为,国内出版人在选题运作及编辑角度方面,应该及早为版贸交流埋下伏笔。他说,编辑们每做一个选题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题目国外、港台地区读者是否也会感兴趣?作者则更应该在著述时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站在“国际讲坛”上,对自己的话题进行“国际透视”。因之就会在字里行间,或是在一个额外的章节里,把自己的作品同境外读者联系起来。
事实上,中国出版人在出版物的生产环节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于版权输出的探索。苏士澍社长建议说,应有针对性地调研国内版贸输出资源,对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门别类的输出项目策划,制订宏观项目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内大量装帧精美印制精良的文化类出版物,在国际市场就很有号召力,赢得了不少国际书商的青睐。这一点我们可以总结的经验已然不菲。
“走出去”,“怎样走”?若令版权畅行流通,关键在于疏通渠道,这已成为海内外关心中国出版业发展人士的共识。
曾在国内出版社做过8年版权贸易、留学英国牛津布鲁克斯黄女士认为,我们缺乏的是优秀的图书发行人员,难以让我们的图书更多地走出去。她解释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版权代理人员也是发行人员的一种。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外国人才会真正懂得中国整个国家的状况、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国际市场上的需求。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杨益萍副局长将上海版贸交流活跃归功于重视及组织好国际书展的参展工作以及大力举办相关活动。上海市局除积极地、有的放矢地倾力参加重要国际书展,卓有成效地介绍沪版图书外,还致力于开办类似“沪港出版年会”(已办8届)及上海版权贸易洽谈会等重要活动,以大力推动优秀出版物走向海外。该局去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俄罗斯上海书展,书展现场兼办“江南情”中国画展和“今日上海”摄影展,酿就了良好的中国江南文化氛围,润物无声地吸引了大批俄国读者,形成了“走出去”的不凡声势。
因对种种类似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书业走向海外活动非常欣赏,纽伯格国际协会代表安德鲁先生与中国出版界已合作经年。目睹了许多辛勤工作、努力推介出版物的中国同行,他的评价是“中国的出版人充满激情”。
出版圈内人们所熟知的版贸大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权输出累计达数百种,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该社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赵昌平从成功的实践中思考并对版贸输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应该组织一批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外语水平高,公关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专攻市场调研,力争尽快了解、熟知国际版贸的“游戏规则”,广交朋友,并团结海外华人圈的朋友,采取“攻势”思维,加强各出版社之间的合作。
许多人都认为,“走出去”输出版权固然很好,但由于费用或成本太高,使版权输出成为费力不讨好的“微利”行业,那么在出版社的整体工作中所占经济成份就会很低,如此便制约了版贸输出的步伐。
安德鲁先生也同意上述认识。他发现,中国的出版社寻找国外书的版权很艰难,渠道也不甚通畅,的确是“微利”行业。他觉得中国可能有不少出版社认为不值得为几千美元做那么多繁琐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在国外属于“厚利行业”的版贸,在国内却成了“微利”,差距为何会如此之大呢?关键在于国外印数高、定价高。印数高的原因之一是有版权代理、有经纪人的书稿一般为畅销书,出版社的分销渠道非常发达,问世后打开市场极快,印数非常高。美国从1996年开始,版权业的出口额已超过汽车、飞机等制造业,成为不可一世的出口份额最大门类。而中国由于图书定价体系与国外不同,定价较低,印数也不高,大部分非小说类图书起印数刚刚过“万”,所以收益便明显不足。
与海外的一些出版大国相比,我们的版贸输出的确是弱项。但应该看到,这一差距正在缓慢地、却表现清晰地在日趋缩小。那么,在客观环境方面,出版人还须作何种努力,呼唤政策“资助”呢?
200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委员聂震宁、苏士澍、赵昌平、王军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联名签署会议提案,吁请中国政府给予中国图书版权输出以必要的政策支持。
聂震宁委员例举了在一些国家有效运作的实例。他说,法国、瑞典、挪威、西班牙、以色列乃至一些阿拉伯国家通常的政策是:倘若国内出版单位向别国输出版权,则这些单位可以得到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与奖金奖励,以感谢出版单位推销本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由这些国家的政府出面,代出版单位向对方支付某些费用。他说,走出去问题不是简单的产业化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大的实力,所以完全交给市场是不行的,国家应该把它归纳入文化事业上来考虑,政策上也应给予支持。这个问题是政府主管部门、全行业全盘思考的问题,哪些属于产业上的,需要进一步搞活,哪些属于政策上的都需要弄清。
其实,出版界人士了解到,在我国,亦列有对外宣传的专项经费,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够及整体协调问题,这笔费用一般用于印刷宣传中国建设成就、人民生活、历史文化的小册子、折页,向海外人士发放。他们以为,将此笔款项直接用于资助版贸的输出项目,用以补贴不赚钱或少赚钱的输出图书,效果一定很好,宣传功能也必然会优越,事半功倍。否则,版贸交流中,特别是版贸输出中“微利”的局面不打破,势必千万此项工作的“后劲”不足,长此以往,会使目前书面良好的形势发生滑坡。
众所周知,比之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的华人区,我们的图书文化内涵丰富,质量高,装帧水平也较高,极具市场潜力。出版界的有识人士认为,倘若政府能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则会使版贸输出的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曾在今春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中,呼吁对版权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版权产业由于缺乏开拓精神而难以参与激烈竞争,谋求自身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版权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他们大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他认为,让版权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争取建立一批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为总部的全国性版权产业集团,使他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占领全国80%以上的市场,并创造条件瞭海外设立分支机构,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各国人民提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产品。
版权贸易、交流与合作,已成为BIBF的重要活动内容。中国出版人在不断的总结摸索中,使版贸交流日新月异,也使版贸输出的数量不断攀升。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会有更多饱含中华文化芳馨的文化产品远涉重洋,流芳海外。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