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10年:卖方市场条件下的扩张
屡试“新招儿”为发行助跑
1981年的《广州日报》,为日出对开4版,发行量为20万份,售价为每月1.5元。这种规模一直保持到1986年。1987年该报在全国省市报纸范围内率先将报纸扩为对开8版,报纸定价提高到每月3元。这次扩版的直接效果是广告收入的提升,广告收入成倍增长。1988年该报发行量达到33.7万份,比扩版前的1986年提高了23.44%。到1989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达到48万份,每份定价0.25元,广告收入达到1580万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发行量的扩大使《广州日报》获得了更多的广告需求,对报纸版面有了更多的要求,然而由于报纸扩版带来的高额邮发费用却把报纸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邮政部门。
此后,面对报业市场的竞争局面,一方面,《广州日报》调整了过去采访与编辑各干各的脱节局面,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大编辑中心”,将产业中的“质量”概念引入新闻的加工过程,保证了报纸一半以上的版面“当夜即拼”,大大提高了稿件的及时性、新鲜性。1990年元旦,《广州日报》开始自办发行,并推出“早茶战略”提出 “每天和太阳一齐升起”,保证报纸在早晨7点半之前送到读者手中,着手培养广州市场早晨读报的习惯。这样,由于自办发行免于受邮政部门对报纸版面的经济控制,《广州日报》基本获得了报纸版面的控制权,可以随时根据广告客户的要求随时增减调整版面。因此,在其他传媒的广告消费者苦苦排队等候刊发广告的时候《广州日报》已经基本做到了“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随时安排、全部满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广州日报》培养早报市场的过程中,虽然1990年发行量掉到24.9万份,1991年甚至掉到了23万份,但是这两年的广告收入依然不减,1990年达到2250万元,1991年广告收入达到3900万元。
同时,《广州日报》开始积极推动市场发行,提出“发行关乎报社生死”的口号,把发行分销放到了报社工作的首要位置。自办发行后的几年中,《广州日报》的发行费率为36%,宣传费用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广州日报》采用多渠道发行策略,组织了《广州日报》发行公司,实行扫楼战术,挨门挨户上门征订;除自己的专业发行队伍之外,《广州日报》还向1000多名报贩批发,由于报纸好看好卖,报贩积极性很高;还在市区主要商业区建立起自动售报点;最为独特的是借鉴日本发行经验,建立连锁店有限公司,连锁店既是报纸零售点,又是零售报贩的批发点,还是全年订阅的订阅点,同时兼营书刊发行和零售文化用品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不仅在报纸发行上体现便利和顺畅,为鼓励读者主动接触报纸,还采取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实行“先看报纸月底收费,送报上楼不另收费,月月抽奖旅游免费,兼赠报箱同样免费,八点送到超值消费”策略,提高报纸的吸引力。高投入的发行策略使得《广州日报》发行量迅速提升,1992年为43万份,1993年为51万份,1995年61万份,1996年61万份,1997年78万份,1998年92万份,1999年102万份。
敞开大门接纳广告
此外,《广州日报》在广告经营方面独具匠心,首先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广告代理制。它的广告经营、广告代售点,不但让广告公司去做,还自己在广州开了无数的小门脸、连锁店。其中由连锁店经营的分类广告代理一开始就为报纸揽回数百万元份额,到2002年,仅分类广告一项就达到2亿多元。另外,伴随报价一直较低的是《广州日报》推出的较高广告费率。在报纸零售价格水平上,它相当于香港报纸的1/6,美国报纸的约1/5,与70年代数据相比,但广告价格却是香港的3倍,与美国报纸相当。伴随上述积极的广告策略,1992年,该报广告收入达到8100万元。而到了1993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达到51万份,广告收入1.85亿元。尽管1994年该报发行量下降,但是由于有广告策略的支持,当年广告收入还是达到3.06亿元。而到了1996年,广告收入达到5.1亿元。
分析《广州日报》这惊险的一跃,我们可以看到,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旺盛的广告市场需求,正是《广州日报》敞开大门接纳广告,使得它迅速地跨过早报市场培养期的低谷。1990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对于《广州日报》来说是发生质变的时期,在抢先实现对广州市场资源的最大吸纳,实现快速原始资本的积累之后,《广州日报》开始准备出击属于竞争对手的空间。
第二个10年: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争夺
扩版引发“三国大战”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国际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广州日报》在自己的办报理念初见成效后,便开始酝酿大动作,从1993年开始就企望组建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组建报业集团的申请获批,这是中国第一家获批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是这样为报业集团下定义的:报业集团应该是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及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容非报业经营实体的产业联合体。
在此背景下,《广州日报》开始出击发起挑战对手的市场竞争。1996年下半年开设了“珠江三角洲新闻”每日专刊,陆续开设每日文艺专版《娱乐新闻》、《珠江》、《连载》、《艺圈广角》、《读书》、《文化》等文艺副刊专版。专版总数在1996年就达到67个。双休日市场也是《广州日报》重点开发的对象,每周六出版40版的《广州日报周末版》,周日出版16版的《广州日报星期天》,与国内其他日报相比,在版面容量与编辑质量上都是佼佼者。《广州日报》的出击使《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纷纷强化广州新闻和珠江三角洲新闻,广州报业迅速演变成了“三国大战”。
在竞争中,《广州日报》提出“追求最出色的新闻”,突出新闻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一家报纸每天有20多个新闻版,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广州日报》不无自豪地声称每个年龄段、每种身份与职业的读者都能从《广州日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州日报》不断创办子报、子刊。先后创办了《足球》、《广州商报》、《现代育儿报》、《广州英文早报》、《新现代画报》、《广州文摘报》、《老人报》、《舞台与银幕》、《岭南少年报》、《商旅导报》、《美食导报》、《南风窗》、《看世界》、《赢周刊》等共14家报纸、3家杂志、一家出版社以及大洋网站。
随着竞争者不断扩版,广州报业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的竞争态势,《广州日报》扩版的步伐逐步放缓。到1998年它基本保持24版,与1997年相比有所减少。到1999年,《广州日报》首次宣称发行量超过百万(110万份),同期《羊城晚报》达到130万份。2000年下半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超过《羊城晚报》。这表明广州报业进入到新的市场发展阶段。
营销策略不断拓展
2001年元旦,尽管已连续5年稳居广东报业领先者地位,《广州日报》头版一改“要闻式”编排的惯例,以近1/3的篇幅,在正中间位置刊出了自己的形象广告,这显示该报营销策略出现了新的变化,传媒形象提升开始成为《广州日报》关注的重点。2002年元旦,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同北京铁广联广告有限公司就广州——北京旅客列车冠名“《广州日报》号”达成协议,协议规定: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广州至北京T15/16次、T29/30次4组列车冠名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买断。其中两列为《广州日报》号、一列为信息时报号,一列为看世界号。《广州日报》再次开中国报业先河,与国内最好的旅游列车珠联璧合,成为中国第一个用铁路列车冠名的报刊,推动了其报纸品牌在全国扩大影响。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短短20年内,由原《广州日报》10万份的发行量,3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163万份的发行量,40亿总资产的巨型报业集团。现在的《广州日报》平均每天出报对开40大版周末对开48版,其中一半以上是新闻版和彩色版,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城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密集的发行覆盖。现在,如何成功寻找到多点支撑的集团架构将是该报在新的发展时期的首要任务。(朱春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