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设计师被害……”这是日前个别报摊主向行人推销某小报时的叫喊声,由于举国欢庆的“神五”载人航天飞行刚刚圆满成功,这个叫喊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然而经查实,因旅游考察被劫杀的被害者周鼎新“并未参与‘神五’设计”,也不是如一些小报和网站所说的“系中科院院士”。显然,这又是一则被一些媒体错发的“新闻”。其实,像这样的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只需稍稍留意一番,或向权威部门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或亲自动手查阅相关资料。遗憾的是,这些媒体的有关记者编辑及审稿人,都贪图“省力省事”了。对此,不少读者表示了气愤和批评,理所当然。 当前人们对一些新闻媒体有意见甚至反感,决不仅仅限于上述张冠李戴之事。少数新闻媒体同样也存在着让群众不满意、不高兴的假冒伪劣现象,这也并非什么“新闻”了。其一,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某些记者凭着道听途说,便抢发稿子,编辑则以越荒诞越能吸引眼球的选稿标准,不予核实,一路绿灯,拿到版面上热炒爆炒,甚至添油加醋,大抖各种无中生有的“猛料”。其二,“色迷迷新闻”成为一大公害。有的报纸办得实在有些“出格”,简直应该注明“少儿不宜”了。除了三天两头见诸报端的袒胸露背的明星、名模以及男女影星接吻的镜头外,明星绯闻在报道中也占了很大比重,像“谁谁暗恋某某了”、“谁谁发生婚外情了”……如此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似乎人们只关注娱乐界人的性事,热衷于男女间的关系。其三,低级趣味的新闻充斥版面和荧屏,一些媒体为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专爱炒作无聊的东西,以迎合某些低俗口味,新闻变为“星闻”,大凡“星”们的吃喝拉撒睡,“捡到篮里都是菜”,像某名星喜欢什么颜色、是什么星座、养什么宠物之类的报道占领了版面和荧屏;还有什么某女大学生与狼共舞,什么一只老母猪吃掉一小童,等等,不一而足。其四,有偿新闻变着把戏胡弄受众。有的记者简直就成了某个单位、某个行业的“代言人”,或为某个产品做“软广告”,或为某个单位“歌功颂德”,这些采编人员当然是在得到对方丰厚的“回报”下才会如此“帮忙”的,什么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统统被一个个“红包”,一项项“特殊享受”所代替…… 套用一句“常用语”,媒体中存在的假冒伪劣“新闻”,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某些采编人员心目中,办报除了寻觅各种“轰动效应”的卖点以外,什么正确的舆论导向,什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他们一味迎合一些读者中不健康的阅读倾向,只注重报纸能否好卖,如何创收。归根到底,是有些人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忘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责任。这正是某些媒体炮制假冒伪劣“新闻”的根本原因。 有乱就要治。人们深受各种假冒伪劣商品之害,无不切齿痛恨,主管部门也有一套办法整治。但对于伤害人们心灵的假冒伪劣“新闻”,仍缺乏有效的惩处。许多当事人继续伺机恶炒其他新闻,毫发无损。要动真格的,就要对那些恶意造假者加以惩处,决不手软。靠发布假新闻捞一把的,要收缴其非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诉诸法律。体育界对服用兴奋剂情节严重者要开除出队,新闻界中凡是进行恶意搞假冒伪劣“新闻”的编辑记者,经教育而又屡教不改的,是否也应该予以清除?(陈向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