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报纸·杂志
南师北上揭开京报盖头 京华、北青哪个压力大

MEDIA.SOHU.COM  2003年10月31日17:18  中华新闻报

  南师北进,京报入市,近日正成为传媒业热门的话题之一。京报———这未谋面的“新娘”毕竟悬念技巧运用得不错,许多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盖头下的真面孔。

  不过,在“真相大白”之前,已有消息陆续传出:

  使用生活时报刊号,原定10月20日创刊,现定于11月正式出版发行;

  京报的大多数版面将通过卫星传版方式克隆南方都市报,其他版做本地新闻,本地新闻版数可能比现有北京任何一家都市报要多;

  京报的管理模式将直接采用南方都市报的模式;

  京报的中层管理人员有七八十人来自南方都市报;

  更有南方都市报的总编辑程益中令人惊讶的自信。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北京时报(即京报)近三年的目标是,2005年收支平衡,2006年年广告额达10亿元人民币,发行量100万份以上,报纸日均版面100版,成为北京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

  有人说他自信,有人说他狂妄,到底他的话有几分可行、几分可信,一时激起论声无数。各方态度谨慎

  光明日报一位副总编辑对外界传言略有微词:传言传得太厉害了,而且信息有真有假。

  本报记者几经反复,联系到光明日报处理京报事务的负责人戴字耕,连续几天他都在开会。记者说明来意后,戴字耕感谢记者对京报的 关注,但同时无奈地表示:关于京报的炒作太多了,而且许多消息并不完全正确,不过京报11月份创刊的信息比较确实,虽然具体时间还未能最后敲定。

  戴字耕对记者表示歉意,称自己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即刻就要带着部下去军训,工作头绪十分庞杂。他说,对于这些传言和评论,等事情走上正轨,京报人自然会主动谈一谈有关情况,包括京报的出版思路、未来构想、架构模式等等。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京报总编辑杨斌也表示,现在还没到接受采访的时机,恐怕还不能对京报相关问题进行回答,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可能更好。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的一位负责人对此事并未表现出更多的强调,虽然记者就“这是首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办报的模式”的问题咨询关于新闻出版总署在批准此种模式时的政策及大局考虑,该负责人称,京报的创办可能是有关方面涉及报业改革或者创新的考虑,新闻出版总署只是执行批复的行政部门,对此没有更多的评论。

  总之,有关人士态度均很谨慎。

  北京媒体评说

  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感受最大压力的不是我。

  北青报社长张延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有传言,京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将会是北青,我觉得这不太可能。首先,一份新报纸进入市场是要以零售为主要销售方式,而北青是以订阅为主的,就这方面我认为它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京华、信报和晨报等,他们是以零售为主的。至少目前它要进入订阅市场和争夺高端读者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其次,我认为京华时报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因为京华时报本身体现了一些南方办报理念和模式,如今京报的模式可能与之有相类似之处,比拼之下,他们可能会有相当压力。

  京报的诞生对北京报业市场无疑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必定会带来新的办报理念和风格,也会带来一种竞争。面对报业市场的竞争,北青报将会向着传媒集团的方向发展,从更长远的方面去完善壮大自己,一定会赢得更多读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有信心面对竞争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面对即将来临的竞争则表现得充满自信。他指出,任何一家新报纸进入市场都会带来冲击。京报的到来肯定会带来冲击,可能会影响到报纸内容的革新、对发行市场份额的瓜分、对广告市场份额的抢占等。新的报纸出现会加剧竞争,也会带来新的气象。

  我们京华时报中的一些骨干曾在南方报纸中做过,不过经过几年的磨合适应,已基本本土化了,在北京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面对可能到来的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很有信心继续保有和扩大我们的读者群。京华时报不会因此改变既定的战略目标,还是会毫不动摇地按照我们的程序、步骤往前走,在报业竞争中,我们有这个自信。专家各有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宋建武对京报的前景概括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他说,《京报》的冲击力不会有此前的《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出场时那么大。

  其实早在两三年前《京华时报》创办的时候,北京报业市场就已经达到中度饱和状态了。“饱和”是就整个业态来言,并不是说市场总量不会增长了,只是说已经有了先行占领者。“饱和”也不是指绝对没有进入机会,只是进入难度相当大,站稳脚就更难了。就目前来看,北京的市场化报纸只有三家——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的经济状况好一些。在已经饱和的北京报业市场上,各种新招数都用得差不多了,进入门槛又逐渐提高,京华时报当年能挤进北京报业市场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它的发行机制在北京是最好的。但不知道京报还有什么新办法。

  从南师敢于北进及南方的实际情况看,广州的报业市场发展得比北方要早也更成熟。就市场份额而言,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当地要弱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所以它闯出来开辟新市场的冲动很强。

  他对京报提出了建议:一份新报纸进入一个新市场,要站稳脚跟,首先要让大量的读者了解自己,也就是说前期要做充足的推广工作。达到稳定状态的必备因素有多方面:信息收集渠道、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产品的投递和广告收入,尤其是内容产品制作要适合当地的需求。这些年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助于产业发展的少。在产业发展市场上,归根结底是要扎扎实实做事,最重要的不是占领市场,不仅仅是生存,乞讨也是生存。占领之后能带来资源、增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但也有人认为,尽管从产业角度看,北京的报业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从北京市场的广告增幅量来说,仍然有可能对新生报纸提供生存机会。这让人不禁想到,早在京华时报创刊时,就有专家预测北京报业市场可以容纳七、八家都市报。

  无论孰是孰非,对京报的发展前景问题,专家都持保留态度。

  不能否认,一旦京报顺利打入北京市场,北京报业格局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并进一步激发南方都市报扩张的决心,未来报业问鼎之战将十分精彩;反之,当京报在北京市场长期无法赢利,进入僵持阶段,降低广告价格、发行价格等手段会使竞争十分残酷。一旦受挫,不仅南方都市报的实力会受打击,更可能摧毁“南都人”的雄心和自信。尽管有传言,南方都市报曾以不菲之代价进行了有关市场调研,但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多变的市场,京报的诞生充满了悬念。我们将继续关注京报。(记者马达 郝静 见习记者汤耀国)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建设全国统一的媒体市场 《京报》成新坐标 (10/30 17:05)
  • 中国进入大媒体时代 《京报》成市场化竞争标本 (10/28 14:17)
  • 首例跨地区办报获批 光明、南方创办《京报》 (10/28 14:16)
  • 《京报》下月在京正式出版 (10/28 14:15)
  • 《京华时报》发行分析:就这样把北京报界搞掂 (10/28 13:55)
  • 北京报业:面临重新洗牌 (10/28 13:54)
  • 京报亮相 都市报再起波澜 (10/28 10:26)
  • 《人物周刊》亮相京城 北京报业市场再起波澜 (10/28 09:30)
  • 报业专家称北京报业市场步入春秋战国时期 (10/28 09:27)
  • 北京报业市场变局不止 (10/28 09:22)
  • 中国进入大媒体时代 《京报》成市场化竞争标本 (10/22 09:10)



  •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