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28日《京华时报》登陆京城后,人们普遍认为北京报业市场格局已定,尽管各报之间竞争激烈,还是有人用死水微澜来形容北京报业格局。进入2002年,随着《北京现代商报》、《城市地铁日报》等报业新贵的即将加盟,北京报业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 北京报业 高速扩容期还未结束 随着纳斯达克迈入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无论是国际资本还是国内资本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领域。与此同时,国内媒介产业又被一致推举为“最后一个可以产生暴利的领域”。曾经壁垒森严的国内传媒产业“忽如一夜春风来”,短期内市场上便涌现出许许多多新报纸、新杂志。在资本市场与媒介市场的“双向选择”中,“爱如潮水”的剧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正式亮相京城,使得本处死水微澜中的北京报业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前的2000年3月,《青年时讯》、《青年体育》相继问世,10月《北京娱乐信报》创刊,两个月后,《劳动午报》面市,其间还有《经济观察报》、《北京新报》、《华夏时报》等一系列报纸登陆北京。有数字表明,目前至少有200家以上的报纸在“分割”和抢占北京报业市场,这个数字比素有报业之都“密不透风”之称的香港还要高出3倍之多。 从2000年开始,北京报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容期,逐利而来的资本投资商以及不甘寂寞的老牌机关报迅速催生的数家纸媒新贵,争相切割北京报业这块蛋糕,原本相对平静的京城报业市场一时烽烟四起。从去年《京华时报》强势登陆北京后,人们投入了高度的注意力,很少人会想到2002年依然会有新贵会竞相涌入。事实表明,北京报业的高速扩容期还未结束,资本的嗅觉和暴利的诱惑使得看好传媒产业的人大有人在,《北京现代商报》和《城市地铁日报》即将创刊,宣告了北京报业大战才刚刚开始。 《北京现代商报》 值得人们期待 据了解,《北京现代商报》是由具有50余年办报经验,如今在京城日均拥有200万读者的京报集团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中信国安集团三家共同出资,倾力打造的一份充满现代气息、以综合性新闻为基础的全新商务日报。 与其它都市报相比,商务是《北京现代商报》的最大特色,它要求编辑、记者不但要精通编辑和采访等业务,还要掌握相当的经济知识,因为其受众为大专学历或相等知识文化水准的社会主流人群、动力人群,特别是各专业、各行业、各领域有决策权、管理权、影响权的人士,这也对《商报》的内容要求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毫无疑问,人才已经成了这份报纸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财经类的编辑记者大多已为财经期刊和报纸以及都市报所有,《商报》如何填补这块人才空缺,是业界注目的焦点问题。其“前辈”《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在北京艰难立足的现实也给《商报》留下了一道不低的门槛,究竟这道门槛如何跨越,《商报》值得人们对它拥有更多期待。 《北京现代商报》是中国第一份商务日报,有人悲观地估计,日报周期的频繁性和内容要求的高质量在短期内会产生抵触性的矛盾,在内容质量不能得到长期保障的情况下,《商报》很有可能滑入都市报的深渊,以至于其更象都市报。因而,《商报》在内容走向上存在着很大的变数,这也是《商报》值得人们去期待的另一个理由。 《城市地铁日报》 免费报纸能否在地面上红火? 由中信出资、每日传播公司创办的《城市地铁日报》是今年即将亮相北京报业市场的又一新贵,由原《中国经营报》主管经营的副社长、实力派人物亲自掌舵。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新创办的《城市地铁日报》内容将以大事回顾、消息以及娱乐性的内容为主,主要突出其趣味性和可读性,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它打的也是“快餐战”,力使读者在15-20分钟的时间内看完。 免费赠送是即将创刊的《城市地铁日报》在发行上的一大优势,价格上的“零接触”会让它在读者群中更有人缘。但优势也可能变为劣势,免费赠送包含的“信任”的人文精神因素将对《地铁日报》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出特色,打造自己的精品,迎合受众的口味成为其首要任务。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失去了可读性,免费赠送只能使《地铁日报》成为一张毫无价值的废纸,被人遗忘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地铁类日报在巴黎等国外城市有着成功的发行经历,具有一定的经验可循,即将面世的《城市地铁日报》很可能会复制国外地铁日报的成功。但由于其发行范围有限定,只是在地铁附近发行,并且《地铁日报》将尽可能地不影响其它都市报,因而它在地面上很难红火起来。 北京早报市场 稳中有变 在经历了为期一年多的“试探进攻”之后,诸侯座次基本排定,京城报业市场恢复表面平静。除了《北京晚报》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之外,早报市场上,《北京晨报》迎难而上逐渐收回失地,《北京青年报》防守稳健所受影响不大,《京华时报》高开低走渐趋平稳,《北京娱乐信报》根基日见稳固。 一直以来,《北京青年报》都是以“无敌大佬”的身份笑傲江湖,扎实的基础建设和长久的品牌效应已使它拥有了他人无法企及的稳固地位,而其总能引领风气之先的风范更是令人津津乐道。即使新贵的强势冲击也没能给它造成多大影响,新闻报道权威,发行量稳定,广告策略成功等,这些都是它取得成功的法宝,今年前三个月的广告额更是保持在全国报业市场的前十名之内,所以《北京青年报》所做的依然是加强内容,进一步理顺发行渠道,巩固市场占有率。 《京华时报》自从创刊便以超乎寻常的步伐神奇跃进,使那些先前对她不很看好的报业“权威”颇多感慨———万万没有想到,《京华时报》竟有如此厉害!而自此以后,《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在京报市场三足鼎立的固有格局被彻底尘封!厚重的报业背景,充足的后续资本,丰富的新闻资源……优势种种的《京华时报》一跃成为实至名归的“京报新贵”。 久经《京华时报》考验的《北京晨报》在逆境中依然不折不挠,业绩再破新高,一举闯入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前20名。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北京晨报》自始至终都施于了读者高度的人文关怀,如总编张雅宾所言,“北京晨报创办以后一直非常注重大型活动的开展,我们始终有一个理念,读者不是仅从我们这里买走一份报纸,我们想让所有的读者成为我们报纸构成的一员,我们确实把读者当作我们的朋友。 ”对《北京晨报》而言,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读者阅读习惯及心理效应,如在此基础上不断出新,始终领先对手,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受启动资金不充裕(1000万元)所限,《北京娱乐信报》创刊之时并没有发动《京华时报》那样凌厉的攻势,但由于有资深报人——崔恩卿掌舵,发展至今《北京娱乐信报》已经聚拢了大批的忠实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业界有个共识:信报的头版是做得最好的。考虑到其当初的资金情况,这其实是《北京娱乐信报》无奈也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据调查表明:在价格许可的情况下,读者往往因为百分之五的文章十分喜欢就会形成购买,所以,做好头版无疑是报纸扩大发行的取巧捷径。 北京报业市场 门槛还有多高? 由于传媒产业已由过去的“绝对短缺”进入而今的“相对过剩”,“赢家通吃”的丛林法则所带来的决非只是“心跳”的感觉———这个时代已经建成一个市场进入的高门槛,资本注入只有达到跨过门槛所须的高度和强度,才能保证前期投资不至沦为“无效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北京报业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它还可以容纳几家都市报的进入。尽管如此,由于北京的几家大的都市报几乎都步入了“成人期”,受到的市场冲击已经不是很大,报业新贵的加入依然有很大的难度,几万几十万元便可打造一份报纸的时代已经过去,《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的面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转载自“千龙网”)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