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孙玉胜新书的书名:从改变新闻的语态说起。业内都说CCTV新闻频道是“联播腔”,那么凤凰就应该是“华人腔”,而湖南、北京之类大概要归作“市井腔”,南腔北调各有千秋、语态鲜明,观众看新闻也就是听你说事儿,说得合口味就看下去,说得没意思就换台。试问东方卫视:你的新闻语态是什么?叫板央视、凤凰的吆喝声是哪个调调?阿拉侬肯定是不行的了,“联播腔”或者“市井腔”显然也效不得颦,两岸三地显然风险太大,“华人腔”没法学以致用。
语态暧昧折射的正是新闻理念的含糊,尽管有《看东方》,有《东方快报》,有《今日新观察》,以及《环球新闻站》、《直播上海》、《城际连线》……但是这些号称有机、新锐的新闻栏目是否在用同一个声调唱歌?作为东方卫视概念的主导者,陈梁的理念应该是清晰的,但是理念的灌输是否到位,用老套的话说,是否贯彻落实?普通员工是否吃透精神?这几个“是否”很容易验证,把样片拿来看看就知道了。
做新闻,无非时效性、重要性、贴近性,家事、国事、天下事大致涵盖了这几点,也是东方卫视新闻架构中的应有之意,无须啰嗦。而新闻构架的理想运作状态,是以新闻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为基础的,割裂新闻资源实际上就是割裂新闻构架这个有机体。不论从新闻业务上还是从企业经营上讲,新闻资源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最大化的价值体现,实际上就是新闻资源的浪费,制片人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利益割据所带来的困惑正在浮出水面。国内电视新闻改革初期是以栏目见长,制片人制度与栏目化运作刚好合拍,但是当电视新闻改革进入以频道为单位的打造的时候,特别是在新闻构架的理想运作上,大编辑部概念为新闻资源共享和统筹提供了可能。因此适度打破条块分割、整合新闻资源是当务之急。
新闻人无不以大事发生时我存在为己任,尽管东方卫视在取长补短的谋划中设定了多样化的赢利模式,但是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塑造,恐怕还要依靠新闻这只杀手锏,毕竟你做的是媒体,而且口口声声强调自己的新闻节目如何如何。新闻要进入主流视野,必然要报道主流新闻,所谓主流,至少是重大新闻不遗漏,最好有记者在现场,最好要有独立的观点,东方卫视准备好了吗?叫板央视凤凰不光是口号,还要诉诸行动,观众的眼睛可都是雪亮的,他会很自然地一次次去对比,然后锁定频道。不负责任地说一句,小事情挂一漏万,大可不必在意,但是像日本地震、美加停电、特使身亡、六国会谈、中俄石油这样的事情,且不必说报道的细节,只用咱们儿童团的团歌来讲就是: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中华新闻报 立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