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艺术中心,一个“超级建筑物”,在很多层次上代表了很多东西,是至上的隐藏表现,是真正的能力表现,是身份的体现。这就是新加坡,是新加坡力所能及所能创造的东西。她向世界其他地方展示的,不仅仅是世界级的标准,还是最优秀的标准,还是十足的新加坡风格。
文/Tina Mok、Watch Wong
新加坡可以变得现代非常,而 又相当千篇一律,就像一个 首都大小的特区,又像是一 个主题公园。在市郊,到处是高耸的“房屋发展计划”;作为城市脉搏的乌节路(Orchard Road),两旁挤满了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稍不注意你就看不出这栋大厦和另外一栋有什么区别;而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如印度区,阿拉伯街和中国城仍旧一片热闹,不同的是,在这其中出现了一座全新的艺术建筑物——The Esplanade,滨海艺术中心。
“文艺复兴”的序幕
2002年10月12日,新加坡向世界显示了她在表演艺术上的才华,一个上世纪70年代萌发的计划终于“出场”了。没有猜疑,没有冒险,只有谨慎的计划和执行——彻彻底底的新加坡风格。滨海艺术中心的开幕式持续23天,来自全世界22个城市超过1300名的艺术者贡献了超过70场售票表演和600场免费节目,可谓盛况空前。
滨海艺术中心整个工程耗资6亿美元,由英国公司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以及本地公司DPArchitects合作设计。这个建筑是由两个顶部铺满锥型的复合金属物组成,外观酷似新加坡一种标志性的水果——榴莲——它很受群众喜欢,但因为“有味”而被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数条国际航线和高档酒店所禁止。正像这种水果一样,这座有着榴莲外貌的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DP Architects的总监Vikas Gore说:“当有人提到榴莲,说要想办法阻止这种议论的时候,我觉得,我也不喜欢榴莲,但无论讨厌它还是喜爱它,那仅仅是一种本地水果而已。无论大家怎么想,都没关系,反正它已经深入民心。”
对于滨海艺术中心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喜爱者闻到的是“带有甜味的独特本地风味”,批评者闻到的是“过度愚蠢的臭味”。滨海艺术中心会否成为亚洲的悉尼歌剧院?或者像西班牙毕尔包古根汉博物馆一样令一座城市获得新生?还是会步伦敦千禧穹顶The Millennium Dome的后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它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建筑符号以及代表文化地位的枢轴,因为新加坡想要重新定位成一个艺术胜地。
几十年来,新加坡被视为东南亚的经济奇迹,其金融成果让人津津乐道。如今,政府希望国家同时拥有智慧和创新。滨海艺术中心,这个9年计划,可谓是新加坡“复兴”城市议程的里程碑,因为它显示了新加坡决心要成为全球的艺术和智囊中心,乃至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执行理事长朱添寿对此解释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好,从基本上解决了诸如居住等城市紧迫的问题,而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旧经济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对待新经济,要树立新心态,改变思想限制,从而整装待发。
艺术是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我们走在一起,使生活更加朝气蓬勃,从而带来真正的精神提升。我们需要文化和艺术精英大胆说出自己的声音,创作出拥有自己独色又可引以为荣的艺术作品。”滨海艺术中心的开幕昭示了新加坡如何希望被全球所重新注目。这个转变也带来了疑问:新加坡的未来究竟怎样?像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也开始复苏了。在马林纳湾(Marina Bay)建设中的新标志性建筑将为新加坡创造出一个城市再建和公众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建设也将重新定义它的城市区域。
没有背面的建筑
要理解滨海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必须结合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滨海艺术中心的位置风景宜人:三面分别是Colonial Padang、新加坡河和Riverina购物大厦。周围有五星级高层酒店可以饱览整个艺术中心,所以顶部的轮廓设计是一大考虑重点——要设计一座可以将四周风景最大地优美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并且能抵挡热带气候的炎热、阳光和风暴的建筑物。正如Wilford所说:“这是一座没有背面的建筑物。”
滨海艺术中心的顶部设计仿如一把伞的形状,由无数方形和菱形的反光玻璃组成,同时采用了铝金属,参考大自然的几何学和亚洲的编织手艺,面向各个角度,能最大程度地阻挡阳光和吸收自然光,并且对室内的冷气系统有一定的减压作用。白天,游客可以欣赏到广阔的视野;夜晚,室内照明令整座建筑耀眼夺目。正是由于这种多角度和几何造型,整座建筑的顶部轮廓就像Vikas Gore所比喻的,如同“鸟儿颈部的羽毛那样会改变大小和方向”。分离的两大部分铺有橡胶垫,之间有一条2英寸的分水岭,一边是“安静”的礼堂展厅,另一边是“热闹”的大厅和商业区。内部装修使用天然木材,跟外部的现代风格截然相反,还有各种管弦乐的和谐搭配。剧场采用金色和红色,是当地中国游客喜爱的颜色。演奏厅的特色是美国声响设计师Russell Johnson的标志音乐天棚,饰以绿色和茶色,底层则有从意大利运来的暖色花岗岩。
滨海艺术中心的内部建筑包括了两个大礼堂,一个供艺术表演的、能容纳2000人的剧场,一个放置了各种乐器的1600座位的音乐厅,还有一个250座的电影棚和一个50座的排练室,当然还少不了展览厅和室外表演场地,公共图书馆和一个三层的购物城。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并且都安装了最顶级的器材。它要向世界制定一个国际标准,不仅仅是质量最好,还要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标准。
滨海艺术中心不仅仅是国家艺术中心,还要成为国际和本土艺术和娱乐的焦点,但在这个全身新加坡味道的建筑物上包含的东西远远超越于此。这是一个“超级建筑物”,对于很多人在很多层次上代表了很多东西,是至上的隐藏表现,是真正的能力表现,是惊人的力量体现,是身份的体现。这就是新加坡,是新加坡力所能及所能创造的东西。她向世界其他地方展示的,不仅仅是世界级的标准,还是最优秀的标准,还是十足的新加坡风格。
“下一圈”的风格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比较传统的建筑,”Gore说,“但是我们会觉得这样会辜负我们被赋予的任务,于是我们制造一个大家讨论的象征,在这个时候做出如此特别的东西来表现新加坡近几年的进步正是恰到好处。”Gore说明他们在仔细考虑所在地点及建筑物对新加坡人文的重要性后,才去设计此建筑。尽管如此,滨海艺术中心的设计一直遭到批评,很多人指责它没有亚洲风格,设计没能结合反映新加坡的中国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文化遗产,没有创造出一个民族的象征。Gore说:“有人建议我们盖一个米南卡包(Minangkabau,南洋风格)顶。”但设计师不想采用民族式的陈旧设计,他说:“我们是要将新的文化带进一个博物馆。”如Wilford所说,建筑师们是在“建筑一座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顾历史的艺术中心”。
有的人则觉得多样的形状和材料缺乏统一的主题和重点,“缺少诗情画意”。但Gore相信曲线、半透明的表面以及外形令人难以理解的剧场和演奏厅,反映了亚洲态度和思维的复杂性和跃动性。因为新颖和不平常,人们才会感到不安定。“这个设计传达了一种充满自然的协调,有阴阳平衡的意味。”Gore说,滨海艺术中心是“一项令人啧啧称赞的贡献,它定义了新式的亚洲建筑”。诚然,它那怪异设计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虽然独树一帜的外部设计抵消了任何认为它枯燥无味的批评,但它似乎重复了象征新加坡郊区风景的冷淡和人造。新加坡建筑师Joseph Lim就这样评论:“悉尼歌剧院和古根汉博物馆都是艺术雕塑,象征一种艺术的渴望。然而对于滨海艺术中心来说,它首先是一座公众建筑。也许我们要问,组成任何一个国家文化标志的重要标准是什么?”滨海艺术中心会成为文化标志,还是仅仅一个国家的特色?
或者如《下一轮》中所说的:这是一个转变、复兴和边缘调整的阶段。“新东方”在城市化之后迎来的是“休闲化”,“新加坡人现在渴望生活中有更精美的东西——例如艺术、文化和体育……”
早在1990年,信息与艺术部部长George Yeo说过:“游戏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能看起来有点古怪,但是如果我们想在21世纪保持竞争力就必须非常严肃地执行这个娱乐主题……” 如今,新加坡有了The Esplanade——是新加坡人玩乐的时候了——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也至少对国家有益。(图/新周刊图片库)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