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解说词一:
这是一起新中国建立以来罕见的金矿爆炸瞒报事件,山西繁峙相关责任人将38具遇难遗体冒雨掩埋,毁尸灭迹,并破坏了爆炸现场。前往调查采访的中国青年报首席记者刘畅,在当地黑恶势力跟踪、环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刘畅和同事发回了连续性报道,详尽而准确地将事故真相公之于众,这起矿难经过十几个月的调查取证,相关责任人包括11名收受贿赂的新闻记者都已受到应有的惩处。
董倩:你好刘畅,欢迎来到记者档案。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在山西繁峙矿难的这件事情,说有十一名记者受贿了。那么在这件事情报道出来之后,听说你的一个朋友打电话问你,说你有没有拿别人的所谓的金元宝。他当时为什么会这么问你?
刘畅:因为我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繁峙矿难报道的记者。当新华社的消息说十一名记者受贿的时候,我感觉是对所有的记者的怀疑。
董倩:那你的意思是说你的朋友之所以打电话给你,可能以为你也在这十一个人名单里面。
刘畅:有可能,对!因为我觉得前一段轰动全国的十一个记者收受现金的金元宝事件,新闻界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以及我觉得的是对整个新闻界的一个很震撼的事件,而且我感觉是使这样一个职业受到了一定的怀疑。
董倩:当你的朋友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当时下意识的感觉是什么?是受到侮辱的感觉吗?
刘畅:心情很沉重。我们有时候会追问自己的良心。
董倩:这件事情过后,你了解到你的这十一名同行是什么时候到达的现场?提前你几天?
刘畅:提前我们二、三天。但是他们通过当地官员和非法矿主的……拿到了一些现金和金元宝就离开了、离开了现场。然后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个矿难不被公众所知。
董倩:你指的很长时间是多长?直到你们去之前?
刘畅:直到我们去。
董倩:这很长是几天。
刘畅:五天。
董倩:五天在你看来是很长的?
刘畅:应该是很长的。我觉得新闻这种的记者职业,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里报道这种突发事件,尤其这种矿难涉及很多人的伤亡,做记者的职责也应该是在第一时间里把这个事件报道出去。
董倩:你和柴继军是第十二名和第十三名记者,应该是这样吧!?
短片解说词二:
2002年6月25日上午10点,一个电话打进了中国青年报,值班编委的面容立刻严峻起来——这是一个关于矿难的举报电话。
刘畅:对!举报人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相信《中国青年报》才向你们举报的”。
董倩:但是我们是同行,每天我们可能会面对着大量的这样的举报电话。
刘畅:对!还有一些反映情况的来信。
董倩:你怎么去分辨它是否真正值得你去关注?它是否有真正的新闻价值?
刘畅:我们当时马上跟举报的遇难者家属联系,对方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的慌乱,而且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的悲痛的这种感觉。
董倩:你从声音全能分辨的出来吗?
刘畅:应该能分辨出来。因为我觉得来自当事人的这种声音,他们这种语气,他们说话的方式让我感觉事态是严重的。所以我要求他再给我提供几个电话。
董倩:为什么?
刘畅:我觉得因为这样一个矿难。如果调查起来,为了增加线索,我们怕这个家属联系不上的时候,可能给调查真相的过程带来困难。
董倩:那个时候你已经决定去开始调查了?
刘畅:对,《中国青年报》已经决定派我们记者到现场调查。
短片解说词三:
6月26日下午,前去调查的刘畅和摄影记者到达山西繁峙县境内,案件的调查从开始就显得扑朔迷离。
刘畅:到达矿难现场以后。我们第一个感觉就是有一种神秘的气氛在笼罩着当地。
董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神秘的气氛?
刘畅:对!我们问过很多人这个矿难是否存在,很多都回避或者是不谈。
董倩::有没有一种防备的感觉?
刘畅:有,到那个时候我们马上跟遇难者家属联系,当时他就电话里告诉我说“你们先不要急着来,我们已经被他们金矿的打手都已经完全控制住”,说你们要来也会有危险。他说咱们能不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见面。
短片解说词四:
见面的方式显然并不便捷。在反复拨打遇难者家属的电话后,刘畅被应允在十几公里外的山树林旁一个名叫“汽车旅游宾馆”的地方见面,但对方一再叮嘱记者万不可进去,因为到处都有跟踪的人,十分危险。届时,将有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人负责与记者接头。
刘畅:当我们车到那个门口的时候,车还没停稳的时候,穿迷彩服的一个人打开了车门一下子跳了进来,然后关上车门。这时候我记得当地司机非常惊讶地说,因为我们也没有跟他提前打招呼,有一个人要上来。非常惊讶地说:“你要干什么”。因为我感觉大院里有人冲出来,在向我们追来,当时我就告诉司机说马上开车走。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飞快地离开控制家属的那个地方。
董倩:这一切动作、情形让你描述起来的话,好像在电影里面看到惊险片里的一些动作。
刘畅:是,当时也来不及细想。现在回想起来是后怕的。
董倩:对,是非常异常的情况。
刘畅:然后我们就在那个小屋里,我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他告诉我发生了矿难当时他说死了几十人,到底多少人他说他们正在凑。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短片解说词五:
“迷彩服”紧张不安地向记者叙述,而在不远处晃动的人影和狂叫不止的狼狗加重了“迷彩服”的慌张,他表示再找几个人前来核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迷彩服”却不见了踪影,在反复拨打几位遇难者家属的电话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刘畅:转折就是我们当时因为这个家属他很慌张,他说我能不能找几个人来跟你们谈。后来我问到,他说他是一个死者的表弟,那时我说你当时见到现场了吗?他说没有我说你能不能在找一些人呢?他说可以。这样他就先悄悄离去了,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因为再给他打电话,怕那边有些异常情况他非常不愿意接,有一个人有人接了,我当时就告诉他我是北京来的记者,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到底这儿发生了什么情况。当时接电话那边那个人就哭了,他说他的亲弟弟死了,然后我说我们能不能见见面呢?我们了解一下情况。他说可以,这样我跟柴继军我们两个人离开那个小店,沿着公路去找。在路边我们找到了四个人,四个在急匆匆走的人,当时车停下来我就说,我说你们是陕西来的吗?他们四个人看着,没有一个人说话。我没有想到我们采访突破是来自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有亲自目击者,现场目击者,也有亲自搬运过尸体的人。就这种采访已经让我们很逼近真相了这个时候,但这个时候,调查性报道就是说我们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说要调查各方,我们当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我们想知道政府是怎么瞒报的。当我们赶到政府的时候,当地的一个领导来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递给我一个报告,说死两个人、伤四人。我说我们见到很多死者的家属,他们在请求我们保护安全怎么解释?这位县领导说有这种事吗?我说有,他拿出手机,他给当时的公安局长打电话,说《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有遇难者家属需要保护,然后问我在哪,我就告诉他们在哪。在这个时候我的手机依然是遇难者家属给我打来的电话,请求保护安全。因为在这个长达六、七天的时间里,他们始终面对的是威胁,要让他们签了私了协议,如果你不签这个协议,连你们的生命都保证不了。
董倩:但是我觉得你刚才说你追述的那段过程,我觉得你当时那种处理方法是不是对?比如说你就跟县里的领导人,跟他讲了需要保护的受害者的家属的地方,但不等于是暴露了吗?
刘畅:你听我说。当我们再次到遇难者家属住地的时候,警察出现了。这应该是个好事,我不相信在中国的土地上,完全黑暗到了没有法律的程度了。
董倩:刚才我们说到,有十一名我们的同行在你之前到达了,他们比你更有优势。在时间上的优势来报道这件事情。
刘畅:对
董倩:但他们没有报道。
刘畅:对。
董倩:因为什么?你刚才没说到,因为受了一些金元宝?
刘畅:对。
董倩:那么十一名记者他们都可以对待,他们同样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刘畅:没有。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我们表现出了一种很独立的这种采访方式,因为我们决不会跟地方官员在一起吃饭的,这是我们一个准则。
董倩:但是我还是想知道,既然他们可以贿赂前十一名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贿赂你呢?他们有没有对你进行贿赂?
刘畅:没有。
董倩:一点没有?
刘畅:应该没有。
董倩:什么叫应该没有?
刘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是属于那种没给机会的那种。我们就是了解一些情况
拿到了他们的报告,然后我们就离开了,继续去了现场和遇难者的家属。当我们到了难者家属那儿的时候,因为公安机关已经去了,但是没人管他们吃饭的问题。当时我印象里非常深的有一个叫小飞虎的。一个四岁的孩子,他的爸爸在这次矿难中死去了。别人问这个孩子你爸爸怎么了呢?孩子就说井桶的爆炸“噗”的一声,孩子告诉说爸爸死了。这个四岁的孩子,并不知道爸爸死是什么意思。当他妈妈几天几夜不吃饭,在那不停地痛哭的时候,他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饿。我们从我们这个口袋里拿出钱给孩子买吃的去,其实我们觉得这是考验良知的时候,不是我们记者利用这个挣钱的时候,来受贿的时候,因为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体现社会良心的这种角色。面对着这种生命受到这种侵害,面对着这种家属了威胁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表现出人性的力量,我们让他相信这个社会还是光明的。
董倩:刘畅我们假设一下,地方政府给你多少钱可以换来你不去报道这件事。
刘畅: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是多少钱都是买不来的这种东西。后来在十一个记者事件事发以后,就是全国记协曾经召开过一次座谈会。当时我去就是介绍了一下繁峙矿难我们的采访经历。结束那次座谈会的时候,我们喊出了一句口号。
董倩:是什么呢?
刘畅: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荣誉,像追求自由一样追求公信。
董倩:有多少钱可以买来眼睛,有多少钱可以换来生命。
刘畅:假如我们记者其实闭上了眼睛,我就觉得等于社会失去了眼睛。
董倩:刚才我们讲到你对四名遇难者家属调查采访。在这之后,你有没有更多地接触过遇难者的家属?
刘畅:接触过。
董倩:接触过。那么通过你对他们的调查采访的话,你能不能粗略地估略出一个数字到底遇难者是多少人。
刘畅:我手里这份就是当时在六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的时候,那个晚上,我记得是九点多的时候,我们在荒郊野外再次和遇难者家属见面。他们当时写的一个情况反映和遇难者名单。他们当时确实是情况不明,所以这些遇难者家属等于都凑在一块。
董倩:凑出来的。
刘畅:对。
董倩:到底我们谁的亲人死了,这几页纸一共是多少人?
刘畅:二十九人,当时他在后面已经注明了,以上名单是家属在一起凑的名单。死亡者不在一个地方,无法统计的死亡者家属,可能有的人迫于这种非法矿入和打手的压力,已经签了私了协议走了,这样这个名单里面可能就不会出现。
短片解说词六:
井下到底有多少矿工遇难,家属们显然并不知情。6月22日发生爆炸后,金矿即被相关责任人控制。遇难者家属在被迫的情况下签署了2.5万的私了协议,拿了钱的家属们怆然离去。因此要了解井下遇难的矿工到到底有多少人,难度可想而知。
董倩:那你能保证你的过程是公证客观的吗?因为我刚才听你讲述,毕竟你接触更多的还是一些遇难者的家属。
刘畅:我们在报道中很客观地提到了一份二十九人名单,但是我们也很客观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份不完全的名单。具体的死亡数字我们没有猜测。当时的忻州市副市长带着工作组到现场的时候,六月二十二日矿难发生后,到现场的时候,在二十三日凌晨,他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矿难调查组。有一个惊人的巧合,他们是在县里开的会,离他们有十几公里吧是矿难现场,非法矿主正在偷偷地搬运尸体。那天还下着雨,下着很大的雨,然后搬运尸体,其中他们官员赶去看的时候,(相关责任人)还把八具尸体藏在旁边的小屋里。其实我就想,假如真是要有一种负责精神的话,哪怕进了小屋看一下,也不会得出死两人、伤四人的这种结论。因为我们看到这种瞒报的报告,我们知道了实际情况,我们才知道他有多荒唐。
短片解说词七:
调查结果有了大致的轮廓。2002年6月21日由于地面下着飘泼的大雨,非法矿主便将两点五吨炸药箱搬到了井下。几乎是在瞬间,这个巨大的炸药库就把几十个年轻的生命吞没。事故发生后,繁峙县便将“死2人伤4人”的结论全能公之于众。那么,遇难矿工的遗体到底哪儿去了呢?
刘畅:警方要突破这个案子的时候,这个是我们二十九日见报当天他的悬赏通告。他第一次要通缉三个矿主:殷三、王全全、苏仕斌工头。也是第一次搞这种紧急通知,有没有火化场火化过尸体,但是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真正对他们突破是大家都知道这个矿主都跑光了。在这个时候在繁峙县通缉,他们已经都离开了繁峙,在繁峙县通缉就显得很荒唐。
短片解说词八:
2002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推出了刘畅采写的“惨剧真相扑朔迷离”重磅报道,繁峙金矿爆炸瞒报案惊天黑幕由此拉开。
董倩:中央调查组到繁峙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能到繁峙跟你的这篇报道有直接关系吗?
刘畅:有一定关系吧。因为当时的总理朱总理和副总理吴邦国对这个矿难进行了批示,然后才组成了这个调查组。中央调查组的几个官员都单独约见了我,因为当时我看他们从行李里拿出了《中国青年报》的复印件。
董倩:就是您写的这篇报道。
刘畅:对,复印件。包括找到尸体那篇的报道。
短片解说词九:
案件逐渐趋于真相大白。6月30日下午,正在调查采访的刘畅、柴继军又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说在郊外的山谷里又发现了尸体。
董倩:对现场报道真相大白是在哪天呢?
刘畅:是荒郊野外,是山西那种山区一个角落里,然后边上有两堆黑色的痕迹,焚烧过。我们后来知道这是焚烧尸体,他们是焚烧了四具尸体。然后在下面,一个象山谷里的下面那个黄土里看到那具尸体。由于当时矿难已经过去八天了,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空气里飘出一种腐尸的味道。那种味道其实很难闻的,当时我们的摄影记者要照相,然后有两个家属拿起了一件遗弃在一边的衣服,矿工的衣服。当时我记得她拿起来之后,马上趴到那个野外呕吐,那是他们亲人的衣服。当时这种生理上的反映,让人感觉她不得不这样。那种惨状其实当记者的特别理解,内心的那种冲击我觉得我们这种报道,跟我们真正找到尸体的时候,就等于证实了矿难的存在,我们新闻媒体它起的作用已经完成了。这种矿难的存在,背后到底有什么黑幕呢,我觉得后来依赖于中央调查组。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包括县长的受贿问题,包括十一个记者受贿问题,包括相关的官员参与瞒报的这种处理。这种惊天的黑幕,其实是在一年多以后被完全披露出来。但我觉得当时这个新闻媒体,确实是把一种正义的声音传达到了现场。
董倩: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当时你和柴继军两个人也同样采取跟前十一个同行一样的做法
的话,这件事情还有可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吗?
刘畅:有可能。其实我非常有信心,我觉得中国的新闻界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不再是几家报纸、几家电台了,几家电视台了,有很多很多的媒体,矿主可以用金钱来收买公民的知情权,但是你能收买得了吗?其实收买不了,只有收买了一家媒体。他们繁峙矿难收买了四家媒体,四家媒体的十一个记者,但实际上到达繁峙,后来参与报道的是几十家媒体和六七十人这么一个队伍,所以我觉得真相是不能够被掩盖的。
董倩:你是因为这篇报道得了今年的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最高的奖项,应该是说对记者的最高的嘉奖,最高的荣誉。你觉得因为自己的这篇报道而获得这个奖项?你有什么感触吗?
刘畅:因为出现繁峙矿难在完全被社会所知的时候,就当时新闻发搞时,提到了十一个记者受贿的问题。后来公布了受贿记者的名单,我们的获奖其实是在我们面临新闻界一次非常的事件,叫丑闻也好还是这个职业受到空前怀疑的这种情况下获奖。其实我没有特别欣喜的感觉,而且觉得很沉重,更觉得我们身上责任很重,获奖的感觉很复杂。
董倩:非常感谢刘畅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