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盈多利在线理财 转自招商证券(相关,行情)
数字电视设备市场已经启动
标准未定不会影响行业发展数字电视按传输方式分为地面、卫星和有线三种。1997年,欧盟发表了数据广播技术规范DVB。目前,DVB-S和DVB-C分别作为卫星和有线的传输标准已被世界各国采纳,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准。而经国际电联(ITU)批准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有三个:欧盟的DVB-T、美国的ATSC、日本的IS鄄DB-T。因此数字电视的标准之争主要集中在地面数字广播系统。
由于种种原因,制定中的中国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一再推迟,今年年底可能仍然无法确定,再推迟到明年的可能性很大。广电总局从技术成熟度考虑,一直倾向于直接采用欧洲标准DVB-T。但家电业担心将来会缴纳大量的专利使用费,反对采用欧洲DVB标准的声音非常强烈。目前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主要争论方是清华和上海交大,最后谁能胜出还难以确定。
但这并不会从实质上影响我国的数字电视进程。因为我国数字电视将先从有线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已经确定采用DVB-C作为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行业标准,只是该行业标准还没有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因为各地电视台和网络改造已经开始,且采用的均为DVB-C标准的设备,DVB-C已经成为国内事实上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
从商业价值角度讲,有线和卫星的数字电视标准能够带来的商业利益要远远大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地面数字有线电视主要的应用是在人口较为稀疏的偏远地区,或者是城市内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其核心芯片主要应用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内的模块、用于地面无线接收的数字电视机内的解码模块。
另外,数字电视标准有关的专利费也是一块潜在的利益。但该项费用在国内如何收取、收费标准等均是未知数。目前欧洲的DVB组织(拥有DVB的有关专利权)收取的费用标准是每个终端设备50美分,系统设备不收专利使用费。
运营商短期面临经营压力
今年6月,广电总局发布《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城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在批准北京市等33个地区作为第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以后,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又批准8个城市作为第二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广电总局的目标是,2003年发展数字机顶盒用户100万户;到2004年底,推出30个左右的付费影视频道;2005年底,付费频道达到50-80个,数字广播频道150个,数字机顶盒用户达到3000万。
笔者认为2003、2004两年是市场培育期,用户发展情况难以乐观,仅在个别地区有所突破。到2005年,数字电视用户可能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预计到2008年,中国DTV用户数将占到有线电视用户总数(预计届时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将达到1.4亿户)的30%。
根据预测的用户数,假设数字电视基本收费平均每户每月30元,从2004年起附加数字电视的其他业务功能收费,占基本收费的比例每年递增,从20%增加到60%,可以大体得出今后几年数字电视的运营收入。预计2005年后年均增长率将接近100%,到2008年达到240亿元,接近2001年的电视广告收入水平(248亿元,当年广电系统总收入为476.9亿元)。
向数字化过渡需要对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这将增加运营商的资本性开支;如果要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的功能优势,就要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另外,无论采取租赁或分期付款、或免费赠送,运营商难免要垫付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部分成本,因此,只有在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盈利才有可能。
根据笔者以上的预测,粗略估计数字电视运营业务至少要等到2005年以后才有规模效益,进入持续稳定的盈利期。
数字化制播设备市场已经启动
数字化制播设备市场主要是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包括数字化节目制作设备(摄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化播出系统、虚拟演播室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如果电视台原有的模拟设备全部更换,投资额要根据电视台的大小和功能而定,平均每家电视台的投资约5000万元。如深圳电视台设备改造已投入约七八千万元,主要用于数字摄录机、非编系统、部分数字演播室及播出设备等,还要陆续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目前全国共有省级台30个,地市级电视台约330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约5.5万座(原县级电视台大概有2000家,多数已经成为转播台),全国市场总容量超过200亿元。
另外,还要加上广告公司、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等的数字化设备更新,其市场容量也有数十亿元。
以上合计约300亿元的市场容量,但这些市场需求是随着设备的升级改造逐步释放出来的。设备的升级与更新将一直伴随着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的整个进程。
目前非线性编辑设备已经在大多数电视台使用,今后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基本保持稳定,增幅有限;而数字化播出设备还没有大面积使用,媒体资产管理才刚刚起步,大多数地方电视台还没有购置,只有极少部分经济条件好的电视台开始购买。以中央电视台为例,该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一期投资就有1个亿,以后还要投资10亿元以上。虚拟演播室的市场启动将更晚一些,预计影视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对该系统的需求将大于电视台,因为该系统可大大节约节目制作成本。而数字摄录机的需求量近期以电视台为多,预计今后影视制作公司的需求将逐步增长。
该领域主要的国内公司有中科大洋、成都索贝(最近被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北京新奥特、深圳奥维迅、北大方正等。其中大洋和索贝的非编设备市场份额最大。另外,两家公司也将加强对媒体资产管理、数字播出设备等产品的开发力度。
传输网络改造至少需要700亿
广播电视模拟传输网络的改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改变现有的单向广播网,仅更换部分前端设备和分前端设备,这样的投资较小,可以满足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需要,用户也可以收看基本的数字电视节目,但不能充分发挥数字电视本身双向互动功能的优势。二是对现有的单向网进行双向改造,同时更换相应的数字化设备,这样的改造成本高昂,但却是网络改造的必然趋势。
美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从1996年到现在,平均每覆盖一个家庭已支出约750美元。考虑到美国居民居住分散,而中国居民居住比较密集,以及开展的业务稍有区别、网络设备价格下降等因素,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成本应较美国低。以广州为例,根据广州电视台总工程师介绍,广州市要实现向数字化过渡,市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至少要投资10亿元人民币,目前广州市城区用户约200万户,分摊到每个用户的投资至少为500元人民币。我们预计平均每户500元仅是初步预计,如果考虑高清晰度电视和各种增值业务的开发,实际投资额还要高。
目前全国有1亿有线电视用户,到2008年估计达到1.4亿户,网络改造市场容量至少为700亿元。以上还没有考虑地面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改造。
机顶盒市场启动之初毛利不高
机顶盒是目前收看数字电视必备的设备,有关的软件一般都嵌在机顶盒中;同时,机顶盒也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普通模拟电视机可以接收的信号。通过机顶盒,用户可以在不更换现有的模拟电视机的情况下接收数字电视节目,节约收看数字电视的成本。由于机顶盒的成本在快速下降,目前最简单最便宜的机顶盒已经降到500-600元。
根据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机顶盒分为标准清晰度(SD)和高清晰度(HD)两种级别,每种级别按业务和功能分为基本型、增强型、高级型三种。基本型能满足免费数字电视业务和付费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增强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按次付费业务、数据广播业务、广播式视频点播和本地交互业务等功能;高级型在增强型的基础上,还能满足视频点播业务、上网浏览业务、电子邮件收发业务、互动游戏及IP电话业务,支持硬盘存储等功能。高清晰度机顶盒是上述三种类型的横向扩展,可以兼容接收标清和高清信号。
我们预计,到2008年,国内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4200万户,占当年有线电视用户数的30%。考虑到不同功能的机顶盒价格不同,高档机顶盒的价格仍需1000元以上,按平均每台800元计算,市场容量为320亿元。若1.4亿有线电视用户全部安装机顶盒,则机顶盒的市场总容量约为1100亿元。
机顶盒虽然是终端产品,但是从其销售模式看却类似网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接收系统不一样,造成了各地的机顶盒不能通用,各机顶盒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各城市不同的标准分区生产,机顶盒不能通过商场出售,只能由运营商统购,然后以租赁、分期付款或预交收看费免费赠送机顶盒等方式销售给用户,这就决定了在国内仅做机顶盒的生产,毛利不可能高,只有做网络总包、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才可能赚取较高的利润。因此,我们认为,机顶盒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与运营商的关系、机顶盒的生产成本、功能定位等方面。
目前机顶盒生产厂家众多,厂家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原来做IT硬件设备的厂家;第二类是做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厂商;第三类是家电厂商。前两类有技术和客户关系的优势,第三类有成本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数字机顶盒的生产企业已有20多家,生产规模接近1000万台。国内厂商主要有深圳迪科、深圳同洲电子、四川九州、清华同方(相关,行情)、青鸟华光(相关,行情)、实达、天柏、中视联、康佳、TCL(相关,行情)、上海广电信息(相关,行情)、四川长虹(相关,行情)等;国外机顶盒公司主要有诺基亚、飞利浦、摩托罗拉、爱迪德、NDS、微软等。
国内数字电视用户最快也要到2005年才会有爆发性增长,运营商短期内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相反,倒是已经启动的数字化设备行业将进入一轮增长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