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03年7、8月间,坊间开始炒作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要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手改造《光明日报》旗下的《生活时报》,改办《北京时报》。9月14日,《北京青年报》以“北京报业又出‘黑马’,《北京时报》浮出水面”为标题,捅破了那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使《南方日报》与《光明日报》联手办报之事出现在正式报章上。
10月16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生活时报》更名为《京报》,增加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为该报主办单位,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为该报主要主办单位,原国内统一刊号不变。此消息在17日的各大网站上出现,《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并发表评论。
然而,好事多磨,报纸名字最终确定为《新京报》。11月8日,在新京报社成立大会上,光明日报总编辑袁志发指出,《新京报》的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他勉励全体员工,要把《新京报》办成一张有国际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报纸。南方日报社社长范以锦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希望《新京报》弘扬老一代报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办报传统,依托光明、南方两大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做大做强。《新京报》总编辑程益中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我们到底要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的演讲。
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号面世,四开80版,定价1元,据说发行了53万份。虽然第一期广告略显单调,但不同于传统京城都市报的版式和风格还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按照《新京报》总编辑程益中在成立大会上的说法,《新京报》在2004年发行量要达到50万份,广告额3个亿,准备赔1个亿,2005年持平,2006年盈利1个亿,2007年发行量达150万份,广告额20个亿,纯利5个亿,“2008年《新京报》将大树特立,跻身世界报业之林!”程益中说。
《新京报》意味着什么
《新京报》对于普通的北京市民而言,其意义也许不过是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之外多了一张可供选择的都市报;对于北京的报人来说,《新京报》的诞生有可能引发北京报业市场新一轮的洗牌,在羽扇纶巾般的谈笑从容背后,谁又能否认《新京报》不是北京报人的难言之隐;对于新闻出版总署来说,谁胜出谁落败并不重要,《新京报》的意义在于中国报业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毋庸置疑,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新京报》的意义决不仅止于一张报纸的更名和重生。这张诞生于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的报纸,一开始就承载了太多的质疑、责难与期待,被赋予了报纸出版之外的诸多意义。恰如波澜壮阔前的第一次潮汐,黎明破晓时的第一缕阳光,这一步可以说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迈出的艰难而重要的一步。被斥之为少年张狂的“《新京报》一小步,中国报业一大步”,使人联想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名篇。
《新京报》的主办方分别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一南一北,各具优势和特色,两家报业集团以党的媒体重镇作后盾,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体现了改革的方向。如果说《京华时报》拉开了17号文件后国有商业资本进入传媒的序幕,那么,《新京报》则意味着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地域限制的合规的跨地域并购时代的来临。
其实在《新京报》出世之前,跨地域办报的现象早已存在,只是几乎所有这类合作都面临着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两难困境。应该说,《燕赵都市报》创办的“冀东版”是真正合法跨地域办报的第一例,可惜由于河北经济和报业在国内不具有标杆性意义,影响不大;今年7月出生在上海的《东方早报》,本有可能承担起跨地域合作办报第一人的使命,但因南方日报未能获得《东方早报》的主办单位的正式名分,使《东方早报》错失了作为时代坐标的机会。
在海外传媒业以资本为纽带的大规模的跨国、跨媒体并购成为行业主导型态的今天,或许有人对《新京报》这种跨地域联合办报的个案的意义不屑一顾,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种新体制改造旧体制过程的一个起点。
《新京报》的意义在于宣告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天南人首开北上办报先河,明天北人也未尝不可南下扩张。强势媒体之强与弱势媒体之弱,虽非不可逆转,但决定命运的力量已经改变。市场力量取代行政力量成为媒体命运的决定者。传媒业在裂变中走向融合,在反复淘汰不良因子的过程中,重组、联合与并购使整个产业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当《新京报》终于出现在北京市场上时,那些因习惯于政策保护或地方保护而偏安与一隅的媒体们该苏醒了——变革开始了,今天是北京,下一个会是谁?
建设全国统一的媒体市场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传媒走市场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京报》(《新京报》)的诞生可以视为这种时代选择的新坐标。”一向以关注国计民生为旗帜的《南方日报》,在10月底为旗下新成员《新京报》作了一篇很漂亮的序《建设全国统一的媒体市场》,文中如是说。
当广东省已经不再满足于“珠江三角洲”的地方经济格局之后,挥出了“大珠三角经济区”的旗帜,努力寻求粤港澳三地广泛合作。据说大珠江三角经济区的标志性建筑“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驱车从香港到澳门仅仅只需要40分钟,至此天堑变为通途。2003年,博鳌论坛、CEPA、世界经济发展大会宣言以及港珠澳大桥的破土动工,都让人感受到这些讯息的重要意义:经济大合作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在传媒报道这些热门话题的时候,传媒人也多少感到一丝尴尬:在国外传媒开始研究并实践国际间跨国界、跨文化发展战略之时,我们还在摸索或甚至质疑国内跨地域发展可能性。一方面是媒体做大做强的迫切愿望,一方面是媒体能不能跨地域发展、怎么个跨法、有没有负作用等等困惑与不安的反复纠葛。
发展中的问题只有用发展才能解决。有关建设统一、开放的传媒市场的难解之结,惟有用发展的眼光方能找到解决方案。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在经济大合作的时代里,传媒产业不建立全国性的大市场,就会失去发展的良机。《新京报》的意义在于,它已成为这盘棋局中的一颗战略性的棋子,只能前进而不可言退。正因为如此,如同所有高明的棋手一样,报业改革的棋手并不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在于放眼全局,一点突破,全局皆活。在《新京报》问题上,中央决策部门的意图就在于把《新京报》作为报业集团跨地区合作办报的试点,要求有关部门注意跟踪调研,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将报业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
作为媒体,《新京报》还要靠自己走过生存发展的艰苦道路,或许一番拼搏成就了“指点江山”的伟业,或许仅仅是一道划过长空的流星,生死成败取决于媒体与市场力量的博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期待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性传媒大市场的出现。
小 资 料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是我们党面向知识分子的一张重要报纸,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权威性的新闻媒体。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最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1953年1月,光明日报改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主办。
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
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光明日报社成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是我国第一家由省委机关报组建的报业集团,拥有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七报一刊及出版社、广告公司等经济实体,被誉为“报业结构最合理,读者覆盖最全面,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成立以来,广告营业额每年以1.5亿元至2亿元的速度递增,2002年的广告营业额达到12个亿元。固定资产每年以7000万元至1亿元的速度递增。2002年集团营业额总收入17亿元。2002年与组建报业集团时的1998年相比,营业额增长287%,利润增长245%,上缴税收增长223%。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