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公路二期工程已修到明孝陵脚下 | 明孝陵下马坊石刻与宁杭公路之争,在反对声中停了下来。事犹未了,但它显然对政府的决策智慧是一个考量 本刊记者/韩福东(发自南京) 8月1日下午6时,南京宁杭公路卫岗路段。 “老宁杭公路二期改造工程”施工队的四五个工人,正在做掩埋排水管的最后工作——填平曾经被挖开的一条2米宽的深沟。工程指挥部的项目总经理江劲松告诉记者,掩埋排水管工作完成之后,下马坊段的施工就停了下来,“具体会停多久,也不好说。” 而距离这条被拓宽了25米的宁杭公路仅有一铁栅栏之隔,就是南京市著名的文物古迹明孝陵的起点下马坊。 在下马坊园内的草坪上,三五市民在进行黄昏时刻的锻炼,与尘土飞扬的公路相比,公园内的一切显得很休闲。 安祥的景象,正被一场纷纷攘攘的争论所困扰——按照宁杭公路二期改造工程的进展,10月1日这条公路将完成通车,整个工程分为东西两段,东段进展非常顺利,而西段因为牵涉到下马坊受到影响。5月12日,明孝陵的管理单位——中山陵园管理处向南京市文物局递交了一份《关于明孝陵下马坊三组石刻吊装施工方案的报告》,表示因宁杭公路工程需要,下马坊三组石刻需向北移位。现在施工队正在等待确切的消息。 整饬下马坊 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中山南麓,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虽然因历史战火,明孝陵地面建筑几乎全部被毁,但它依然是我国现存的几处建筑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下马坊是明孝陵的起点,由三组位于南京中山门外卫岗东侧巨型石刻——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组成。其中下马坊石刻为一间两柱冲天式的石牌坊,是明孝陵入口的标志性建筑。 下马坊宽4.94米,高7.85米,重约50吨,楹柱的断面呈抹角方形,两柱的前、后以及外侧有抱鼓石,柱端饰以云板、云罐,内侧则雕有梓框,并镶入大额坊,额坊上面横刻着楷书“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告示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与尊崇。 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有令,车马过陵及守陵官员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这座石碑坊应当就是遵此令而建。 2000年8月,世界遗产理事会东亚区协调员克利尔博士来南京考察,在他的指导建议下,明孝陵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为保证“申遗”工作的顺利进行,南京市政府当年对明孝陵进行了百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整治。据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余金保介绍,仅仅下马坊周围的环境整治,就清理出上万吨的垃圾。整治前的下马坊就像北京解放初期的龙须沟,周围5000多平米的建筑杂乱无章,垃圾遍地,蚊蝇四起,与文物极不协调。他们用了一个月时间,使这里变成了绿草如茵的下马坊遗址公园。 今年7月3日,经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投票决定,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的“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四大古都”中惟独南京没有世界遗产的空白。 谁为谁让道 “申遗”成功之后,南京市主管副市长许慧玲对媒体表示,南京明孝陵“申遗”的成功将是更高层次保护的开始,“申遗”工作艰难,申报成功后的保护更加艰难,南京市政府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必须兑现。 但南京市政府的承诺现在面临考验。因为按5月份中山陵管理处提交的报告,禁约碑和神烈山碑需从原址向北移60米,下马坊则需从现址向北移30米。 而这个迁移计划就发生在明孝陵“申遗”最后冲刺阶段——早在宁杭公路二期工程开始动工的4月之前,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玄武区建设局就多次来到明孝陵的管理单位——中山陵园管理处,磋商迁移下马坊三组石刻事宜。 5月,中山陵管理局向南京市文物局递交《关于明孝陵下马坊三组石刻吊装施工方案的报告》。 随后,南京市文物局也向江苏省文化厅递交了迁移下马坊石刻的报告。 而与下马坊发生“冲突”的宁杭公路二期工程,是南京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整个工程从卫岗到下马坊全长1公里左右,总投资1亿多元。 “从缓解交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宁杭公路的拓宽已是势在必行。”南京市建委城建处处长郭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宁杭路沿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人口在增加,南京市东郊有20万市民要经过这条路,而宁杭路明显不能满足需求。 二期工程计划将宁杭公路建成为双向四车道,预留八车道与沪宁高速公路相配套。 规划如何出台 据郭建的介绍,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像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总体城市规划,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复。1995年国务院就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其中包括南京市网络建设中的“经五纬八”工程——即五条南北纵向和八条东西横向的公路。“经五纬八”工程中有一条东西横向的从汉中门大街到孝陵卫的公路——纬五路,而目前施工的二期工程就在“纬五路”上。 “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城市整体规划中,定了‘纬五路’40到60米的道路宽度标准。”郭建说,二期工程就是对国务院这个批复的落实。 但南京市一位从事城市规划多年的专家,对此表示异议:国务院批复的是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里面所包含的都是带有方向性、策略性和整体性的原则,不可能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这位专家认为,二期工程具体的拓宽、改造方案应由当地政府决策。 南京市规划局有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下马坊肯定在规划红线之外,但他不排除南京市建委根据工程要求在将来的施工中调整规划红线的可能。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季士家曾经在南京规划与建设委员会工作过,他从在规划局工作的朋友处得知,下马坊石刻组是在规划红线之内。 中国《新闻周刊》得到了5月份就已拟好的那份呈给南京市文物局的报告,报告中对迁移下马坊三组石刻的方案描述详尽: 1.首先用槽钢、工字钢对吊装件进行现场加固,根据吊装件的立体形状用钢材料进行包裹,框架式加固,用橡胶皮、木块垫实;2.在吊装工作程序中,工件加固要有足够的受力,能确保吊装件在水平运输过程中能保持完好性的情况下,用大型吊车进行吊装、平移、吊装就位等操作程序;3.如果禁约碑、神烈山碑虽经过加固,在吊车吊装过程中,对吊装件的完整性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采取平移法,用卷扬机穿绕滑轮组在钢轨和钢板上完成平移、就位等操作程序;4.下马坊为二间柱式石牌坊,高约8米,因其为框架式,所以采取立体式加固,用吊车进行解体再安装操作程序。 等待国务院的最后批准 记者在调查中还得知,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员曾对“下马坊石刻迁移”方案表示反对,并建议宁杭公路绕行,避开下马坊石刻。 “南京市政府的态度一开始就很明确,要等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让动就动,不让动就不动。”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巨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南京是在按既定的程序办事,并没有先斩后奏。 巨涛还透露说,半个世纪前下马坊就由原址迁移到现宁杭公路路边,1980年6月才由南京市文管会及中山陵园管理处在现在的地方重新竖起石刻。事实上,下马坊现在的位置已不是原址。 可大多数文物专家仍坚持,下马坊即使不在原址,也不是说就可以随意移迁。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潘谷西接受记者采访称:“下马坊曾经迁移过并不意味着现在可以随意挪位。禁约碑和神烈山碑现所在位置即为原址,把它移动了,历史传承也就割断了。” 在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申报文本中,“遗产管理计划和目标说明”一节对建筑遗址保护、修复的计划作了说明,表示“孝陵建筑遗存的保护根据现状分为五类,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建筑完好、需改善环境,如下马坊、神道石像、陵宫外濠等……” 参与了明孝陵申报“世遗”工作的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刘叙杰说,如果下马坊迁移的计划在申遗成功之前就有的话,那么应该在“申遗”报告上说明。 “申遗”报告是国家文物局向“世遗”委员会提交的正式文本,具有一定的效力。 8月1日,国家文物局秘书处接到了江苏省文物局专程送来的、请示下马坊石刻可否迁移的报告。 “下马坊三组石刻迁移之事最后需要国家文物局整体协商之后,才能给出具体意见。”国家文物局文物处柴处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实上,由于明孝陵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按照《文物保持法》的规定,国家文物局对此也没有最终决定权,迁移须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届时才会尘埃落定。 ■ (南京记者薛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配图说明:宁杭公路二期工程已修到明孝陵脚下。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