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每天清晨你都要穿上Champion 牌毛衣,戴上NIKE护腕,听着SONY随身听出去晨跑;也许你经常喝着百事可乐走进电影院去看迪斯尼动画片或NBA篮球赛;你一边开着福特Explorer,一边用摩托罗拉电话通过AT&T系统打电话;每天你的钱都会构成这些蓝筹股公司利润的一部分。”这是华尔街一位投资分析家对蓝筹股的描述。
而中国资本市场在10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也诞生了一批蓝筹企业或有潜力成为蓝筹的上市公司。我们同样可以说,住在万科(000002)四季花城小区,用着招商银行(600036)的信用卡,开着上海汽车(600104)生产的别克轿车,到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去加油……每天你的钱照样会构成这些蓝筹股公司利润的一部分。
瓶颈:企业治理结构
IBM前任CEO郭士纳先生在其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中讲到,小公司动作敏捷、有创业精神、反应迅速以及效率较高;而大公司则动作缓慢、官僚气息浓厚、反映迟钝以及缺乏效率。在郭士纳这位“训象师”的带领下,IBM这位“蓝色巨人”终于跳起了轻盈的舞步,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企业架构的重整。
而中国的蓝筹企业与IBM相比,哪怕是中国石化(600028)也只能算只小象,而小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照样也得舞起来。要想做一个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小象”,在企业发展速度上就必须承担比国外“大象”更为艰巨的任务。如果说国外“大象”要学会跳舞的话,那中国的“大象”们就得会“杂技”了,而创新俨然便成了辗转腾挪的杂技演员脚下的“独轮车”。
“很多中国企业在做‘小鸟’的时候跳得很欢快,但是不要说变成‘大象’,就是在‘老虎’阶段就跳不动舞了。”融通新蓝筹基金经理詹凌蔚在对蓝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蓝筹企业的治理结构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同样患有动作缓慢、官僚气息浓厚的毛病,若一旦突破此点,中国就会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一批蓝筹企业。
蓝筹还是新蓝筹?
但针对目前资本市场“蓝筹”越用越滥的趋势,詹凌蔚认为,“现阶段中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或是很少。”而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对其去年推出的开放式基金产品“新蓝筹”中所谓“新”的解释就是:未来有潜力发展为真正蓝筹企业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今年推出的通利蓝筹成长基金的定位就是中国的蓝筹股,这些企业与国外蓝筹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仍然面临需要高速成长的要求”。
虽然对蓝筹股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义,但上交所研究总监胡汝银认为,蓝筹公司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首先应是家成熟的公司,拥有非常突出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二,盈利能力比较稳定,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第三,资源整合能力强;第四,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应享有突出的国际竞争优势。
按照这个定义,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可以称得上是蓝筹股的企业的确并不多。詹凌蔚也再三强调:“不能因为蓝筹股没有或不多,我们就把蓝筹股的定义改掉。”而就投资者关心的蓝筹股是否应对股本规模有明确要求的问题,詹凌蔚表示在融通新蓝筹基金的基金契约中并没对股本做一定限制,他对此的解释为,主要是基于资本市场蓝筹股还不多的现实,新蓝筹“主要关注上市公司成长的潜力,具有前瞻性的一些思考”。
价值和成长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通常被归为两类,成长型股票(Growth Stocks)和价值型股票(Value stocks),而蓝筹股往往被专家归属于价值型与成长型股票的混合。对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公司的研究表明,蓝筹股公司由于规模大,且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因此在销售收入、每股收益及资本支出等方面的增长率指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蓝筹企业与国际标准最大的不同在于对蓝筹品种成长性的认识。” 詹凌蔚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要求要比国际上高得多,而这也是他们推出蓝筹成长基金的目的所在。以标准蓝筹股——宝钢股份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利润便同比增长183%,这在国际蓝筹股是无法想像的。“国外蓝筹公司成长比较稳健,比如说每年增长30%,但不可能每年增长100%。”胡汝银说。
蓝筹军团雏形渐露
2001年,宝钢股份、民生银行、中集集团、清华同方、新兴铸管、贵州茅台、申能股份、青岛海尔、佛山照明和广州控股等十只股票荣膺首届“2001十佳蓝筹股”称号。而两年后,当中国联通、中国石化、招商银行等蓝筹股纷纷登陆资本市场时,蓝筹军团的阵容更为壮大。
2000年年底,当宝钢股份登陆资本市场时,《证券时报》列出的标题是“宝钢股份:创立中国最大的蓝筹股”,而这也是有史可查的最早提出蓝筹概念的文章。的确,宝钢这类由国家巨额投资,具有独占垄断性质的公司是“天生的蓝筹”。
而招商银行在2002年4月的上市,则代表了另一类蓝筹股的诞生。招行从一家资本金只有1亿元的地方小银行,发展为资本金57亿元的全国性银行,成长为新型蓝筹股。而新希望(000876)1998年上市时还毫无蓝筹相,但经过5年发展,俨然已成为一家稳健经营并拥有成熟商业模式的蓝筹股。
“上市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蓝筹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筹集资金,更大意义在于与国际接轨。“为了达到上市这个目标,我们所有股东做出了巨大牺牲,真金白银地冲掉了40亿坏账,而且拿出了67亿作为资本金。”
蓝筹环境有待培养
“中国整个经济的结构性变化速度特别快,调整非常迅速。”胡汝银甚至认为,国内要想做成一个世界性的蓝筹企业,比国际上的难度更大。“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但我们可能只是3年河东3年河西。”胡汝银表示,由于企业患有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凡是赚钱的产业便一哄而上,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比国际上短得多,“投钱下去,第一年赚了大钱,第二年马上不行了,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组织发展模式”。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的阶段应是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竞争阶段,但国内的情况是“优者不胜、劣者不汰”。由于中国没有一套保证企业脱颖而出的机制,该死的企业还没死,仍在那里搞削价竞争、低价倾销,又没人追究亏损责任,这就导致产业组织极不合理。胡汝银认为,必须对我国的产业组织、投资机制、政商关系进行彻底地变革和改造,否则市场经济就无法发展,就无法诞生出一批蓝筹股。
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往往只能略领风骚两三年,原因就在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不少上市公司为维持可持续发展,新的投资机会往往不是源于内部研发和行业内整合,而是严重依赖外部随机寻找不相关的热点投资机会,进行所谓资本运作,在投资机会获取方面高度不确定,并且频繁改变投资方向,投资行为呈现不确定和短期化倾向。
例如,不少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普遍宣称拟投资项目回收期短(大多在4年以内)、见效快、盈利预期好。此外,缺乏把外生的投资机会转化为实际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执行能力。因此,国内股票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凤毛麟角,形成蓝筹股群体尚待时日。
“《财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是42年左右。”胡汝银表示,中国的蓝筹企业往往还缺乏成熟的管理控制系统,也有待时间的考验。中国的蓝筹股行业多集中在独占垄断性行业,也就是过去所说的“五行加一保、两电加一草”(指银行、保险、电信、电力和烟草等),而国际蓝筹企业多集中在竞争充分的行业,如汽车、通信、消费品等行业,拥有众多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构成了坚实的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
中国的蓝筹企业应努力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胡汝银认为,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首先要学会“Fair Play”,不能投机取巧。公司“第一桶金靠投机运气是可以的,但要持续地挖到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就要靠你挖金的技巧和质量以及组织能力了。”
面对日益国际化的竞争,中国的蓝筹企业们的舞步还得迈得更潇洒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