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希腊哲学家则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二者揭示同样的一个道理,即在这个纷纭多变的世界上,也许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 因此,对手机厂商而言,他们不仅要面对的是“变不变”,更要弄清“如何变”。2003年以来,手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震荡,对手机厂商而言,他们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良好的大局观就成为变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2003年,手机业界瞩目的最新变革究竟集于何处?答案就是应用,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要为普通消费者的应用来服务。在体验经济下,一切的变化都以更加强化用户的体验为基础。在8月5日的2003年“智能商务、炫彩生活”联想手机夏季新品发布会上,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刘志军就手机发展提出了三个层次,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就成为了业界的一个焦点。 如果按照早先的技术决定论来看,目前手机经历过1G和2G,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手机的发展经历的却是从技术驱动层次上升到客户需求驱动层次。在手机开始早期,所有的手机的更新换代发展都是基于通信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例如体积的迅速减小,从模拟信号传输到数字信号传输,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技术发展要求每一个用户必需购买新款的手机,如果你不购买新的手机就无法使用新的功能,甚至不能通话,这点在从模拟过渡到数字手机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二代GSM手机方面就表现为首先是手机支持中文菜单显示、然后是支持中文电话本,最后是支持中文短消息。如今可以说已经没有不支持上面三个功能的手机在生产了,因为尽管每一个人都需要这几个功能,但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消费者如何以及何时进行消费,消费者不可能超越当时技术实现的可能。彩屏可以说是目前在功能需求层次下最强的一个因素了,因此联想推出了1580元的彩屏折叠手机,把彩信手机降价到了2780元,这样的市场动作不可能不受用户的欢迎。 而在个性化驱动层次则是手机发展到了今天的一种更高级的需求。它并不取代功能需求,而是用户需求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很难出现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功能特性。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消费者的独特需要更为强烈,呈现了很强的客户需求驱动特性。例如年轻的一代随着电视和网络长大,他们现在需要的具有高度娱乐化和强烈表现特征的手机,比如MP3功能、可更换外壳等等,将来他们会希望有随时上网的手机。而年龄稍大一些的用户则因为进入了竞争社会,手机对他们来说不是玩具,而是处理事务、联系生活的有效工具。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更强大而易用的商务处理功能和简单的放松娱乐功能,例如更彻底的语音识别技术、日程管理系统等等。在今天,个性化需求就被联想被归结为外观应用、彩色应用、娱乐应用和商务智能应用这四大趋势。 而未来的手机,网络信息处理和服务将成为手机的重要参考坐标,这也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值服务驱动层次。比如日本的NTT DoCoMo提供的i-mode就是一个以丰富的增值内容带动手机发展的模式,它增值服务提供商有新闻、气象信息、财经、股票、信用卡、购物指南等将近1000家。而在国内,短信市场已经上升为上百亿的市场,增值应用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最近联想同新浪、TOM等多个国内重量级SP进行合作,无疑是想在这个潜力市场上跑马圈地。 2003年以来,手机市场的瞬息万变更深刻地印证了以上的论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意味着厂商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厂商能较早看到市场的走向,就能借变化之际崛起,像联想先推出六款产品,用彩屏彩信给市场前所未有的彩色冲击,日前又推出五款手机新品,以G900让用户领略高端智能手机的魅力;也有些变化是厂商不得已之举,如创维最近宣布手机项目暂时“搁浅”。 2003年面对手机市场发生的新变,厂商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但国内手机厂商逐渐占得了以往为国外厂商所垄断的半壁江山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块大蛋糕前,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厂商所占的份额又在不断上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内技术跟踪和积累的初见成效。以往,在手机领域,即便产量直线上升,技术一直是国产手机的软肋所在。而这层窗户纸在国内IT军团杀入手机市场后得到改变。例如,联想在发展手机业务之初,就迅速整合原有的技术资源形成三种研发能力: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OEM引进,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演手机市场新变的原动力。 可以说,围绕手机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这种能力和厂商曾经的辉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却和厂商把握用户、把握手机业务的发展需求相关。如果厂商的“变”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那就有可能赢取巨大的商业机会,甚至“一变定乾坤”。反之则可能黯然失色,不得不退出“手机江湖”。 总而言之,2003手机市场的流行趋势最终反映了数据和通信融合的大趋势,推动手机的技术架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并正在为手机从单一领域走向融合提供一条直接可行的宽广之路。而这些趋势和变革都将成为实力派的国产手机打破现有市场格局,争得更大实地的机遇之所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