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宏 北京报道
六载姻缘,劳燕分飞。中远集团和平安保险的甜蜜事业终于在2002年末划上了句号。
至此,在平安保险酝酿香港上市前夕,1997年股份制改造时的五大发起人已去其三。这究竟是中远集团功成身退,还是羽翼已丰的平安保险执意单飞?
12亿中远脱手
中远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近日在一次商务聚会上向记者透露,中远已在去年底全部出售所持有的平安保险的9.9%股权,转让价格12亿元人民币。随后,平安保险一位高级副总也确认了此说法。
这位中远人士称,此次退出股权事宜是由集团一位副总裁主管,曾在平安的董事会上两度提出。第一次提出向一位股东转让股权时,董事会担心接手股东的股份可能过高未予通过;第二次提出向两位股东转让股权,获得通过;但该人士没有透露接手股权的是谁。
1997年,中远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平安,业界普遍认为中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稳固的收益。中远志在发展航运主业,平安独踞保险领地,二者在业务上没有太多交叉之处。
“两家企业的合作,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是在保险业务上,我们和平安也没有什么合作,因为我们的海运保险由自己与其他海运企业共同发起的海运保险公司承担。”该中远人士说。
对于投资收益,中远的目的应该说如愿以偿。平安保险在过去六年间已发展成国内第二大寿险公司和第三大财险公司,而且年年实现利润,年年分红。“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平安的投资回报已经超过了400%。投资平安,就像买了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该中远人士称。
之所以退出平安,他解释道,“主要是为了收回现金,用来买船、造船,发展航运主业。而且,12亿也是个不错的价格。”
如果以去年10月增发新股、引入汇丰后平安保险的总股数约27.137亿股、每股净资产3.15元左右计算,中远集团的9.9%股权相当于2.687亿股,作价12亿元则等于每股售价在4.47元,套现溢价约142%。
三大发起人消失
和中远“见好就收,专注主业”的心态相似,招商局也在平安保险的鼎盛年代退出。董事长秦晓在中央电视台最新一期《对话》节目中说:“做事不要太满,不要赚到最后一分钱。”
平安保险源出招商局的社保公司。1998年发起成立时,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持股51%和49%。
1997年1月,平安保险股份制改造,由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中远集团、深圳市财政局和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五家共同发起。
而在平安网站刊登的最新主要股东名录中,工行、招商局和中远均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汇丰保险控股、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新豪时。媒体披露,深圳市财政局持股6.93%。
平安副总称,“工行是在1999年把所持有股权转让给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所有银行按照分业经营的原则出让所持有的保险企业股权。”
而对于媒体披露的14%股权卖20亿元,秦晓不置可否,只笑着说了句,“回报是当时投资额的10倍。而且,即便平安上市后,招商局的股权也是不能自由套现的。”
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CEO邬润扬也认为,“此时退出平安,除了中远、招商局有自身的发展策略外,还要考虑到一点,上市后并不意味着股价就会只涨不跌。在股价下跌时再找买主就不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只有上市当天承销商按惯例会托市,以后的表现全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表现,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后股价低迷的案例已不少见。
国资阵营削弱
其实,真正让招商局离开的主要原因却是控制权旁落。
“我们是平安的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我们对平安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无法把平安与招商局集团的其他业务整合到一个共同的金融平台上来。”秦晓说。
随着平安保险的发展,股东总数已增加到50多家,包括招商局、中远集团在内的各大股东的股权被渐次稀释,控制权逐渐被削弱。同时,一种新的“三足鼎立”的股权制衡架构正浮出水面。
1993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入股,2002年汇丰加盟,外资股权已占到23.74%。(由于平安未披露最新的股东持股比例,此数据以中远集团退出前为准。以下论及的股东持股比例亦同。)若实现上市,平安的外资股权必然会突破25%上限,且汇丰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增持。分析人士称,未来平安的外资股权将至少占到三分之一。
一位业内人士称,“虽然招商局早在两年前就已萌生退意,但汇丰的入股无疑加速了其退出进程。试想汇丰这么个金融巨无霸,加上可以为平安提供许多技术与客户资源支持,其影响力更大地削弱了招商局在平安的话事权。”
而中远集团退出后,国资阵营的力量进一步减弱,仅剩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和深圳市财政局两家主要股东,共计持股22.99%。而且,市场盛传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为了配合深圳市国有资产重组计划,也正在积极寻找买家,准备退出。
而对于其他中小股东持有11.39%的股权。分析人士称,这部分股权较不稳定,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对平安的发展策略影响有限。
企业高管受益
通过员工持股的两家公司——深圳新豪时和深圳江南实业,平安保险管理层对公司的影响力正在悄然增强。这两家公司共计持有17.61%的股权,而其实际最终控股股东分别为平安保险工会、平安证券工会和平安信托工会。
另外,两家注册地在北京的自然人控股公司——源信行投资和宝华投资也出人意料地浮现。它们分别持有平安保险7.7%和6.67%的股权。
“平安保险股东多元化的最大受益者当属其高级管理层。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高级管理层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着公司决策的主导权。”欧洲咨询公司兴业国际联盟中国区域经理马自豪说。
但同时,股东的多元化也可能导致董事会的意见难趋一致,重大决策出台缓慢。“这就可能影响了重大决策的出台速度。”
而且,马自豪认为,在股东层面上,像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主要倾向于增加分红,获得高额投资回报;而员工持股企业则可能倾向于减少分红,要求把资金更多地投入企业发展,以保障员工未来的职位与发展。在这方面,股东间的利益存在冲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