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艰辛,Apabi回顾三次转变
作为国内第一套完整的网络出版解决方案,方正Apabi在这三年中经历了我国网络出版从萌芽到发展的种种酸甜苦辣,在不断摸索中进行着从B2C到B2B模式、从“新书”到“同步书”和从网络出版到电子政务的三次转变。其中前两次转变与网络出版关系最为密切。
方正Apabi最初采取和传统纸书销售模式最为接近的、面向顾客的B2C模式。然而,在实践中支付、观念和资源这“三座大山”使我国的网络出版在萌芽时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在不断探索中,北大方正逐渐将视线从直指顾客的B2C模式转向了面向图书馆的B2B模式。因为图书馆与出版社可以通过传统方式解决支付问题,而图书馆的读者不需要直接向出版社交付电子书的阅读或使用费用,这就绕开了原有B2C终端支付的巨大难题。在观念上,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对eBook的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他们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项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事业来对待,而高校的大学生在观念上也是最先进的,他们能够并愿意接受新的阅读方式,也非常熟悉互联网技术。与此同时,许多出版社由观望走向尝试,成立专门的部门、制定相关制度逐步进军网络出版,又充实了电子书的资源供应。这样,原有的“三座大山”在B2B模式下不同程度地有所缓解。
在B2B使eBook绝处逢生后,机遇的降临也使B2C生机再现。在2003年,互联网势头出现好转,我国三大门户网站纷纷宣布盈利。而在SARS期间,网络付费交易迅速增长。在互联网借助电子商务回潮升温的过程中,网络出版也是受益者之一。因此,目前方正Apabi已形成了以B2B为主,B2C为辅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可谓方正Apabi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转折。
方正Apabi的转变之二,是提出电子书和传统书同步出版的“同步书”模式。同步书模式具有七大要素,包括同步出版、按本选书、价格相当、守信合约、个性服务、立等上架、打包降价等。其中,“同步出版”和“价格相当”将与现有的网络出版情况有着显著区别。以往的网络出版过程中,电子书的出版常常在图书问世一段时间之后,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数年。而“同步出版”是在纸质图书出版后1-7天内,就有电子书问世。以往电子书价格通常为纸质图书的1/3、1/4左右甚至更低,因此许多出版社对于电子书是否盈利仍抱有迟疑态度,甚至担心电子书销售冲击纸书从而影响出版社整体收益。“价格相当”原则将改变现有做法,将同步出版的电子书定价为原书的60%,使出版社出一本电子书和纸书所获得的利润能基本相当。而“按本选书”、“立等上架”、“打包降价”等要素则是针对图书馆的需求考虑的。以往电子书以打包形式销售给图书馆,图书馆难有选择余地,通过技术支持实现“按本选书”,给图书馆更大的选择空间。由于电子书能很方便地统计出销量,因而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根据销售数量排名,统计出滞销的图书,打包降价销售,体现电子书定价灵活的特性。
此外,北大方正还利用网络出版中CEB、DRM两项核心技术,将它们的应用拓展到电子政务领域,从而实现从网络出版到电子政务的第三次转变。
方正Apabi的三次转变为它不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折射出我国网络出版发展的脉络。
各抒己见,剖析产业问题
回顾中国网络出版拓荒的三载艰辛历程,北大方正电子副总裁周劲不无感慨地说:“不管是B2B阶段,还是在由B2C向B2B转型阶段,都得到了出版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方正Apabi今天的成长,也就没有eBook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作为网络出版的主体,出版社在几年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网络出版发展的形势与存在问题有着最直接的体会。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易文网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金良年将网络出版的障碍概括为两个“隘口”:一是上游——出版社的资源供应不足。其中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问题,例如没有建立图书电子文档的有效保存制度等。资源供应上的不足,使电子出版的规模难以做强做大。二是下游——消费市场的不成熟。电子出版物的消费平台与电子商务一致,而国内的电子商务目前在资金流和物流两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电子出版的有效供应。此外,由于现在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使用者缺乏付费习惯,致使供应商不仅难以回收成本,连获得作者授权也难以为继。
江苏出版集团总经理、江苏省出版总社社长耿乃凡形象地用“高速公路”来设喻网络出版及其相关环节。他认为,网络出版产业链可分为五大块,即内容提供商(出版社)、内容资源(作者作品)、销售商(网上书店及分销代理商)、购买者(读者和数字图书馆)以及技术供应商(软件技术提供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出版好比一条高速公路,这五大块的关系就像是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货物、商店、消费者以及公路维护者的关系。技术供应商是高速公路的维护者,是维系这条产业链的纽带,负责货物有关打包、运输、分销、统计及使用的技术支持,承担着如何将货物安全高效地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任务。有公路没汽车不行,有汽车没货物不行,有货物没商店不行,有路有车有货有店但没有公路的维护者,也不能把货物安全高效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这条产业链上的有关各方缺一不可,必须“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兼顾各方利益,通力合作,才能把网络出版产业做大做强。
因此,耿社长提出应迫切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树立市场经济也是合作经济的理念。第二,要尽快制订行业标准。第三,要抓紧研制开发终端产品。”
交流经验,共迈发展之步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社长也总结了本社网络出版发展的宝贵经验。金良年社长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电子出版方面的发展战略概括为三点:一、建立完备而有效的图书电子文档保存制度,稳妥、规范地投入电子出版。二、以管理信息化整合所属单位的信息流,培养、转变管理层的观念,并依托易文网有计划地对一般编辑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以期进一步从中培养出传统和电子出版兼通的两栖型出版人才。三、从原创电子出版物(文学作品、电玩游戏、动漫作品等)的“落地”入手,进而发展自己的原创电子出版物。金社长认为,在电子出版方面,将传统形式的出版物转为数码形式并非主流,大型工具书和数据库的网上服务才是主流。易文网已经建立了在线工具书频道,随着集团资源的增加,还将逐步扩大其规模、内容和编辑方式。
四川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陶明远指出,个性化是网络出版最具诱惑力的特性。个性化服务主要表现在出版物的具体形态上:作者可以自行设计出版物的封面和版式,作品内容和形式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个人的风格。读者可以自由决定自己最终获得出版物的形态,如在线阅读下载,eBook的下载等,尤其在按需出版的环境下,可以通过印制特别的封面、扉页等,获得独一无二的版本,张扬自己的个性。网络出版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己风格的空间。而这一点在目前的网络出版中还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则具体阐述了利用网络拓宽文学出版天地的做法。他指出,对文学出版而言,选择网络文学作为传统出版对象有许多优势,不仅能取得直接效益,还能挖掘一大批有潜力的作者。在图书宣传上,应当利用网络快速、全面等优势,积极地将网络作为传统图书的宣传手段。在发行上,则应将网上书店作为出版发行市场延伸的有效通道。(记者曾尧)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