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权’,也许你听起来是个新名词,但它绝对是你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只要你呼吸,你就享有这项权利。人的每一天大概有20个小时是在室内度过的,你想像得出它有多重要吧?”听完李站长的话,记者不禁下意识地摸了下自己的鼻翼。
8家公共场所空气不达标
李亚卿女士是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副站长,7月份,该中心对省会8个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检测,检测内容有三项:苯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出来后他们大吃一惊:三项指标,竟无一个场所完全合格,其中苯浓度最高的(0.94毫克/立方米),竟比标准值高出近8倍(标准值为0.11毫克/立方米)!
这三项指标意味着什么呢?苯对人的眼睛、皮肤有害,可引起血液病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可吸入颗粒物包括体积小于十微米的各种有机物和化学成分,可随呼吸到达人体肺部,造成传染病的蔓延,颗粒物中也可能有致癌物质。二氧化碳过多可造成人体严重缺氧,使人头昏,污浊的空气加大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危险”随处可见
此次检测的场所涉及候车厅,健身房,商场,饭店,歌舞厅等,这些场所都是大家出入频率很高的地方。这些地方大都装修得十分豪华,空调加悦耳音乐,人们购物餐饮时也都没什么不舒适的感觉,但出入这些地方,随着呼吸,危险却可能已经悄悄进入人们的肌体————装修用的板材会挥发出苯系物等,商品的塑料包装中有甲醛,而地上的大理石就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氡”。甚至漂亮的室内喷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一个有害气体的喷雾器。
“室内环境权”包括公共场所
李站长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素质也在不断进步,对于“室内环境权”越来越重视了。但大都还停留在对自己家里的空气质量比如装修污染的关注上,一提到“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就知之甚少了。李站长提醒道:“其实在公共场所你一样享有‘室内环境权’,如果觉得有问题,就可以向环保部门投诉。”
据李站长介绍,从环保部门来说,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特别关注也是从这次非典疫情流行才开始的,而此次检测的三项指标也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状况。有关“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工作,尚处初步阶段,但无论是对于广大消费者还是对于公共场所经营者来说,接受、认可、关注它都已迫在眉睫,因为我们每天在室内度过的时光,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是在公车、商场、饭店这样的公共场所度过的。
本报记者:武岩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