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由于上海特殊的文化现象,上海报纸的开放程度不是太高,使上海的报业竞争环境,还仅仅围绕着上海本土的行业之内,但上海报业发行市场的软硬件环境,却在国内属于领先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在其政府介入下的东方书报亭工程,在2002年,更是成为了中国报业发行的一道亮丽风景。 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从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出发,以开创的思维,做出卓有远见的决策,建立一种新的书报杂志销售网络,并将此列入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同年11月28日,由上海市文明办牵头,市邮政局、解放日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市新闻出版局共同筹资建立了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 1999年元旦,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1012个“东方书报亭”在全市同时开业。使“买报刊,上东方书报亭”,成了上海人的生活“新习惯”,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报刊零售公司,公司成立当年,东方书报亭销售额为6332万元,实现利润28.4万元,2001年销售额上升到1.2亿元,实现利润565万元,2002年销售额已达到1.4亿元。“东方书报亭”创建3年,已成为上海报刊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北京 2002年北京的报业市场,平淡中隐藏着汹涌的竞争暗流,由于政策的地缘优势,相关政策的开放,使北京报业发行迎来了加人世贸组织后,首批中国报业的海外资本。 2002年8月30日,香港泛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与人民日报社全资拥有的大地发行中心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共同投资成立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泛华对媒体服务公司的总投资额为2.5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49%的股权,并拥有公司的经营权限20年,外资首次成功进军中国媒体发行服务市场,进入书报刊发行领域。使中国国内报刊发行行业,开始真正嗅到了一点WTO时代传媒资本的味道,但这也仅仅是一个信号,一个全新发行时代即将开始的信号。 深圳作为广东的重要城市,与广州一样,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市场化的程度也很高,在深圳全部的报纸都是市场化运作,包括邮发,2002年,改写深圳发行历史的最大事件,当属深圳特区报发展的战略调整。 其次,是以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浙江等中东部省会及其经济发达城市为厚实腹地的第二市场发展方阵,其网络与市场具有非常雄厚的竞争力与发展实力,目前正处于内部自身的资源整合与机制调整阶段,行业竞争的方式与手段也正渐渐从紊乱趋于理性。 2002年,《湖北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完成了主报与子报发行渠道的整合,使其网络对区域市场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2002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借鉴外省办报经验和通行做法,经主管部门批准,对其旗下的两支报业劲旅——《大河报》和《城市早报》进行了战略调整和彻底整合。从2002年7月1日起,《大河报》以郑州市区不少于48版,外埠不少于32版的崭新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从而使《大河报》在郑州市区进入了真正的厚报时代。 2002年中国报刊发行市场调查数据: 全国性报纸:210 省级报纸:782 地市级报纸:882 县级报纸:237 合计:2111 2002年中国书、报、刊市场总体规模: 报社:2111家 期刊:8889家 出版社:562家 2002年书、报刊发行数量: 报刊总印数:380亿份 销售总额:117亿元 图书:63.1亿册 销售总额:408亿元 2002年书、报、刊社集团总数: 报业集团:39家 期刊集团:1家 出版集团:11家 2002年报刊邮局发行与自办发行、社会力量发行的分销比例: 邮局发行报刊总数:6172种 占总数67.4% 自办、社会渠道:4828种 占总数32.6% 2002年报刊销售收入中,征订与零售发行的分配比例: 征订收入(含社会渠道):47亿元 零售收入(含邮局销售):70亿元 2002年中国报业主要类型结构比例: 日报 304种 占30.6% 晚报 136种 占3.6% 行业报 685 占40.7% 2002年已自办发行的报社,企业化比例:2002年,全国700多家报社脱离邮局自办发行。有1/3的报社发行部注册了独立的法人公司。 2002年已注册企业的自办发行公司: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7家,200万元—500万元的22家。 2002年自办发行报社的员工规模:省级发行渠道平均2000多人,大型发行渠道为4000多人。 加强零售:加强了零售市场的建设与开发力度。2000年9月29日,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北京在邮政报刊发行体制改革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新成立的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实行了公司化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业务范围包括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各类出版物。经过重组,原来分布在北京市各区的报刊零售公司及报刊门市部、报刊销售中心和邮政报刊亭等全部划归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成为零售公司的经营网点,全面实施报刊零售业务的纵向专业化管理。 集订分送:加强了与各省级党报在征订环节的紧密协作,开展了集订分送让利于地方职能部门的积极举措,使发行得到大幅度提升。由于措施得力,使2003年中央及全国省级以上党报的发行都取得了较去年同期略有回升的势头。 2002年邮发存在的问题: 1、代理产品过多,无法对所代理的产品做单个的宣传、推销。 2、销售信息反馈不及时。 3、拖款问题依然严重。 4、投递的时效,准确率问题依然明显。 5、报刊无法得到读者详细信息。 2003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六大预测 1、报业渠道间区域市场的资源整合,将成为2003年中国报业的发行热点,此外,全国跨媒体、跨行业的资源、渠道整合,也将出现异常活跃的景象。 2、渠道的物流发展将出现大的飞跃,从以往发行渠道送奶、送水等便民服务,将向大宗的家电饮料酒类快递渗透。 3、报刊年终大收订的时间惯例将被打破,征订时间提前或征订后重新对薄弱工作环节补课,或是破季征订,将成为报刊增订的新动向。 4、零售市场的终端争夺将趋于激烈,各网络对报摊的补摊、巡摊频次,将得到加强。 5、2002年以调整瘦报、橙色报等流行报型作为发行竞争手段的势头,将趋于停缓。2003年将在读者目标市场细分上,以差异性定位的形式展开。 6、主渠道与二渠道的限制减少,社会力量发行将得到大的发展。 信息来源:慧聪商情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