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由媒体推荐、群众投票、专家点评出炉的8位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让人们感受到这一群体的力量。他们用手中的笔、用声音和画面警醒地守望和记录着世界的角角落落,追踪甚至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8位记者是中国50多万名新闻记者的代表。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他们不仅让人们足不出户即能遍知天下大事小情,还以对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感,让亿万人为记者这个职业而感动。
在每天的大街上,在行色匆忙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名字叫“记者”。和别人不同,当普通人关注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关注着普通人,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和捍卫知情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这些人们自己都经常忽视的生存权利。因为有了这样的记者,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提到这样的记者,我们应该记住中国经济时报王克勤的名字,他用近半年时间,历尽艰辛,深入社会底层,采访100多位出租车司机、众多出租车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披露了北京出租车业的垄断黑幕。经济学家评价他的报道说:“不管它对北京市政府未来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它都将被载入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史册。”
中央电视台记者曲长缨通过调查拍摄,追踪山西临汾特大矿难瞒报事件的前前后后,揭露这起特大矿难瞒报死亡人数,不仅促使全民关注安全生产漏洞,还引发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改革。
记者赵世龙,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对广州市长洲戒毒所强卖戒毒女为娼案进行暗访,协助警方揭出这个“戒毒所”的丑恶真相。
2003年春节刚过,一封读者来信摆在了新华社记者朱玉的办公桌上,10天后,新华社独家披露震惊全国的龙胆泻肝丸事件。
在这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在路边药店里即可买到的知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含有关木通这种有毒成分,许多不知情的人因此患上难以治愈的尿毒症。
从收到读者来信到公开报道之间的十几天内,朱玉日夜奔波走访医院、研究所、患者,确认了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的事实,全国500多家媒体采用了新华社的稿件。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务必限期将处方中的关木通替换掉。从此,因服食含关木通药物导致尿毒症的惨剧将不再发生。
其实,在朱玉17年的记者生涯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顶着重重压力深入矿区,撕开山西运城矿难的巨大黑幕;克服种种困难艰苦采访,揭露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真相……对于这些,她说:“新闻是有力的,我是无力的。当社会最弱势的群体发出呼声时,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无法做到不闻不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记者,一些事件长留人们的记忆,并且不断地引起回味和反思。去年至今,由于29岁的华商报女记者江雪的报道,人们对看似花边的“夫妻看黄碟,民警上门查”事件的关注,从戏谑变为严肃,从颇带暧昧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最终,权力机关的道歉、赔偿和公民权利的伸张,使法治的尊严变得更加神圣。时至今日,它所引起的探讨还在继续。
有人把记者形容为“社会的牛虻”,因为他们肩负着舆论监督职责,他们从具体的事实来反思社会的缺陷和不公,然后叮住不放,直到那片“痛痒”引起关注,并有所改善。
同样的记者还有南方都市报的陈峰,他是第一个采访报道孙志刚事件真相的记者。在他的关注之前,孙志刚的家属为了申冤,到许多部门上访投诉,无一受理。
在迅速前行的中国法治进程中,记者们为渴望法律阳光的普通公民鼓与呼,也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
2003年3月20日的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伊拉克响起枪炮声。此时,本已离开巴格达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冀惠彦一行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重返巴格达,为中国观众展现第一手的战争场面。
在此后不久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同为央视记者的柴静也走到了前线,连续3天6次进入隔离区,与非典患者近距离接触,7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让人们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隔离区内的情况,增加对非典的正确认识。
……
“关键时刻我在场”是记者的职责,8位记者明星,用自己的行为,向人们诠释了记者这个称谓的内涵,以及履行职责要付出的无数心血。
此时当然不能忘记,8个名额是多么的有限,还有无数个“榜上无名”的记者,同样让人们感动:
余烟尚未散尽的湖南衡阳大火中,从废墟里被挖出来的衡阳晚报记者李凌双手还紧紧抱着相机;为报道矿难真相,新华社记者顾立林被不法分子殴打,依然坚持采访;非典期间,不知全国有多少位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但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输入“记者走进非典病区”这样一句长长的检索时,屏幕上显示有10900项记录……
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自己的汗默默地证明着:记者,是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李薇薇 邱红杰)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