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国际经济学界、资本市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观察家们不断宣扬,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世界其他经济体得以进入全球最大、发展最迅猛的市场,发展前景令人鼓舞。然而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大肆渲染为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在2001年全球经济同步衰退和亚洲经历30年来最严重的出口萎缩时显得尤为突出。
近一两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融入全球所作出的反应越来越趋复杂。在惊愕、赞扬之余,一些人对中国的崛起也日感不安甚至恐惧。且不必说国际主流媒体,就连一些享有崇高学术地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市场上的权威专业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也持有各式各样的误解歧见。这些连篇累牍的著述观点都不幸地导致了一个结局:“中国威胁论”。
经过对目前有关中国经济的各种争论进行全面回顾、综合之后,我们总结出五个流传最为广泛的“中国神话”:
神话一:中国要主宰世界。
神话二:“新兴的工业化中国”正在掏空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并将遏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
神话三:低廉的工资、高速的生产率增长和低估的人民币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神话四 :中国结构性失衡造成国内通货紧缩并蔓延他国。
神话五:日本、东盟和亚洲其他地区为求生存需“全力奋战”,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竞争。
但我们发现,正如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热”使整个世界对当时蓬勃发展的日本经济产生过分忧虑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样,现在许多关于中国的看法都是言过其实,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我们在进行了大量具体经济实证研究分析之后,总结出五大主要观点: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在亚洲地区举足轻重,但就其绝对规模和对邻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而言,中国经济并没有人们通常想像的那样庞大。中国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大国,但还远不是世界超级经济强国。
—中国迅速转型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经济的一部伟大史诗。然而,就外部世界所关注的GDP增长和美元贸易额而言,按照东南亚的标准衡量,中国迄今的记录也并非一枝独秀,更谈不上空前绝后、无与伦比。事实上,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发展速度充其量相当于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后黄金时期的水平。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市场份额竞争并不是“零和”游戏。按照贸易理论以及我们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总体上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带来“双赢”的局面。
—中国不可能改写宏观经济的规律,而只是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遵循劳动工资、汇率和货币的规则。
—亚洲其他地区自1997年以来的经济问题与困难并不能归咎于中国,而且,中国也并没有妨碍亚洲目前的经济复苏。
这份研究报告一经发表,即刻在国际资本市场、媒体、政府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分析不仅受到全球最大机构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推崇,而且一些著名的国际组织、智库、研究机构与政府也对这些“反共识”的结论予以高度关注。
解剖第一个神话:中国要主宰世界
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疲软,再加上东盟和亚洲“小虎”们经过金融风暴及近期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威风不再,中国得以趁势取代日本的地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如果把欧盟看作单一经济实体,世界贸易组织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以美元计的贸易额更是名列全球第四位。
国际学术界与金融市场上目前的共识是:1、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不容忽视;2、中国具有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3、中国对邻国日益构成威胁。
在书报摊和书店里能找到上百种关于中国及其在全球影响力的畅销书刊。一些比较温和、中肯的观点认为中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取得的发展成就的确无与伦比。同时展望未来,这个世界肯定会“和以往不同”,因为中国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无论是生产或者消费的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球。与此同时,一些“警觉者”则担心:世界尚未对中国史无前例的发展做好准备;中国发展“太快”,而且没有尽力促进地区和全球的协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都有代价,其他地区——不是日本就是东盟——肯定会因此受到冲击。
2001年7月30日的《日本时报》说:“中国制造业蒸蒸日上,而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中国是一个来势汹汹的新晋竞争者,很可能是来自上世纪初的美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不用很久,中国的崛起将引发第二次更为严重的亚洲经济危机。然而与触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投资者不一样,中国绝不会撤离。”
但是,在仔细分析数据后可以发现,尽管中国的收入和贸易额一直在迅速增长,但事实上,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是其他亚洲经济体曾经走过的老路,甚至,中国与过去几十年日本或者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高峰增长期展现的经济活力相比,还有差距。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并非闻所未闻,而且,以亚太地区的标准而言,也不见得特别显著。
如果把中国30年来占全球贸易和生产的份额,与日本和亚洲七个经济体(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处于发展高峰的30年的可比经济指标相比(1955年至1985年的日本,1965年至1995年的亚洲七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从1970的1%增长到2000年的4%,增幅达4倍。然而,日本和亚洲七个经济体过去也实现了同样的增长,从起飞阶段的2%左右增长至30年后的8%左右。
与此同时,过去30年间,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从1970年的2%上升到2001年的3.5%左右,增长并不迅速。反观亚洲七个经济体在这个指标上增长了5倍,日本更实现了10倍的惊人增幅,相比之下,中国的增幅逊色许多。
若看一下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幅度,就不难理解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为何不及日本甚至亚洲小虎。毕竟,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内陆型国家,而且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改善十几亿人口生活状况的历史性任务。对外开放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经济体制全面重组改革的一部分。
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经历三个阶段(见图3)。而中国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即“贸易导向型经济增长”阶段。(胡祖六 约翰·安德森)
(《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一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