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小女孩,中考之后随着小伙伴们去爬山。作为新疆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城市孩子的娱乐活动,乌鲁木齐附近的一座荒山成了他们的目标。对于这座只有石头的山,爬到山顶向下看一眼,就是这群孩子简单的乐趣。小女孩随着朋友们一路爬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忽然,三簇艳丽的黄色野花冲进了小女孩的视野,小女孩被惊呆了…… 转自搜狐 时至今日,小女孩已过而立之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慨万千,“我那时也就十几岁,没有丰富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只是被震动了,哎呀,真漂亮!一个简单的道理在脑子里形成了,你永远不要以为山就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从来没想到这样光秃秃的山上会有花啊!这三簇花总是在我不安的时候给我坚持下去的触动。” 转自搜狐 于是,从新疆到上海再到北京,从主持人到研究生再到主持人,从《智力大冲浪》到《有话大家说》再到《选择》、《实话实说》,小女孩在不断地跳跃中成长起来。“我总是觉得我在爬山,我爬山的目的是我相信山顶上有花。” 转自搜狐 坐在《实话实说》的办公室里,面对当年的小女孩,素面朝天的她平易、坦诚,眉宇间闪烁着聪慧、坚毅。她就是和晶。 转自搜狐 腾空的火箭带来的启迪 转自搜狐 在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做了三年主持人,当节目在上海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忽然从屏幕上消失了,跑去读电影史学的研究生;从学校出来后,她承担起在上海人人都不看好的谈话类节目《有话大家说》。谈话节目在上海有天然的屏障:上海人有方言,说话不幽默、不直率,顾虑比较多等等。而她却接下这档节目,并立下了军令状:十期节目之内,观众还不认可的话,我就撤出这个组。三年之内,她把《有话大家说》做到了稳居上海电视台收视率前四的位置。而这个时候,她又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做起了CCTV-10全新栏目《选择》的主持人。直到去年9月份,她接替崔永元,担当起《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自搜狐 和晶一次次放弃着,也一步步进步着。她自己只是在不断寻找着爬山的感觉,“进步就是往上升的感觉,别人说你好没用,你必须自己知道:我在进步。我做了三年《智力大冲浪》,做得非常游刃有余。当我可以不用再花力气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完了,我没有进步了。这时候我就有恐慌了,我必须往前走。” 转自搜狐 于是,为了“进步”,和晶去读了研究生,并在此后接手了《有话大家说》。“三年中,《有话大家说》给我的空间和平台我已经利用完了,就是说我原来照的镜子已经模糊了,我需要一面更清楚的镜子。这个镜子哪里有呢?北京有。”于是,放弃了上海安逸的生活,和晶来到了北京。 转自搜狐 眼看着和晶为了进步,一次次地抛掉原有的成绩,那份往前走的执著让我诧异:“放弃了那么多,你怎么知道山上有花呢?”“我是为了进步,只要我在往前走,就值得。”和晶平静地说,“你丢的那些东西通过你的进步可以再获得。” 转自搜狐 而和晶的这种自信居然是来自于孩童时观看的一次火箭升空。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了一台小电视。有一次,电视上播放咱们国家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火箭。小和晶目不转睛地盯着火箭腾空而起。忽然,火箭在半空中脱下来一截。年幼的和晶疑惑不解,就问爸爸:“这火箭怎么还坏了?掉了一截。”爸爸耐心地向她解释:“那是火箭助推器。当它的燃料用完了,它的助推任务就完成了,就成了阻碍火箭升空的废品,所以要脱掉。然后燃烧第二截,继续推动,推到一定阶段,第二截又会脱掉。”这一印象深深地刻在了小和晶的脑海里。 转自搜狐 “你不扔掉以前推动你的那段东西,它就会成为你的负担。我必须把它扔掉,燃烧第二截,再扔掉,一直支持我达到我虚拟中的那个地方。也许最后我的人生到达的地方并不是我今天想到达的地方,但是我已经把该燃烧的都燃烧了,我极力地推动自己往前走,所以最后到达的点就是我生命中该到的点。这些我全部想明白了,OK,没有问题,阻碍我前进的我都可以抛弃掉。” 转自搜狐 这也许就是和晶“不安分”的表现后面所隐藏的那份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吧。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