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传媒特稿 作者:冯丽
伴随着传媒业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广播已经被列入了弱势媒体的行列,曾经许多人眼中的“广老大”正在褪去原有的光华。不仅媒体地位开始位列电视、报纸、网络之后,整体广告收入的规模连电视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但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方向相一致的是,广播也必须在市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如何提高广告收益达到“谷低反弹”成为广播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
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广播电台仍以出让播出时间换取广告收入是最直接的方式。但由于广播地域化特征明显,其广告投入多以本地消费类产品为主,在广告市场容量既定的情况下,部分不发达省市出现了广播电台与电视台同台竞争广告投放的现象,作为劣势媒体的广播电台往往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常规广告难以满足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需要,唯一的选择只有另辟蹊径。
由于医疗产品要强调疗效,通过广播即时互动传播疗效最好效果,且相较电视台费用低廉,“专家坐台”节目应运而生。“专家坐台”以其播出形式易于操作、制作成本低、广告达到率高的特性,其带来的广告收益日益成为城市电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了解,部分城市电台90%的广告来源于此类节目,城市越小,所占比例越大。“专家坐台”为广播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由于医疗产品、器械生命周期较长,广告投入量也相对稳定,短期内广告收入提高显著。
在各地广播电台为广告收入提高笑逐颜开的同时,令一个棘手的问题也便产生。由于多数“专家坐台”由电台资历较浅的主持人担当,主持能力和播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到电台的收听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听众听到“专家坐台”节目,厂商会不时提出占用黄金节目时间的要求,各电台也迫于广告费用的压力予以妥协,对听众而言,“专家坐台”节目就好像那美味汤锅掉落的“老鼠屎”,总是让人觉得不爽。在这一问题上,广播电台仿佛在钢丝上行走,想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确实不易。
为此,大多数的广播电台意图以提高“专家坐台”节目质量解决矛盾,但主持人的水平可以改善,专家的素养可以提高,天天年年相似的器械原理和主治病症,提高节目质量可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