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7月1日将正式开播,节目自5月1日试播以来,已经得到各路媒体和许多观众的关注。尤其是同样拥有专业新闻频道的凤凰卫视,如何接招呢?凤凰卫视公关与媒介总监王多多女士接受了采访——我们都觉得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是件挺好的事。
世界媒体格局中有了华人的声音
其实,凤凰卫视资讯台就是一个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当初创办这样一个频道,主要考虑到在整个世界的新闻渠道中,一直是以西方媒体为主,西方记者分布在世界各地,许多大事和评论,都是通过CNN、NBC、BBC等电视台的镜头播出来的,用华人视角解读新闻事件的媒体几乎没有。现在有了凤凰卫视资讯台,又有了央视新闻频道,有了派往全球的中国记者,表明在世界媒体的格局中,终于有了我们华人的声音。不论是凤凰还是央视,我们都代表中国人,代表华人。我们应该联起手来,做得更好。
凤凰的优势:快,全球性,直播
不过,与央视新闻频道相比,凤凰资讯台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我们的工作人员来自两岸三地,对台湾、港澳的新闻报道得更多,也更及时,毕竟是近水楼台嘛!另外,我们的股东默多克旗下的FOXNEWS现在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性媒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最新的新闻信息。所以在“快”字上,现在还没有人能赶上我们。
其次,我们的定位是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所以在全球新闻上投入了更多的力量,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我们不光是关心身边发生的事,也关注地球其他各处的新闻事件,但凡能引起华人关注的新闻,我们都要及时播出。
再次凤凰一直有现场直播的习惯,在直播上做得更好,也更有经验。我们的主持人大多能做同声传译,而且都是多面手——能播、能报、能传(译),有的甚至还可以做记者直接进行一线采访,这样在时效上也产生了一些优势。
节目调整取决于观众
自从新闻频道开始试播后,经常有人打听我们是否会“接招”,在节目上做出一些调整。其实凤凰卫视的节目一直在不断的调整中。比如在海湾战争的时候,我们增加了两个栏目——“军情观察室”和“时事辩论会”,尤其是“时事辩论会”,观众的反响很好。从心态上来说,观众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畅所欲言的通道,“时事辩论会”中,主持人把观众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做了观众的传声筒,因此受到很高评价。所以等到海湾战争结束后,这个栏目便保存了下来,成为一个新栏目。
关于节目去留、砍掉还是增加一个新节目,我们在不断地体验和摸索着。这中间起关键作用的,是凤凰设立的良好的观众交流机制。我曾仔细读过“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曹景行的观众来信。“有报天天读”是个资讯栏目,他帮助大家把全世界当天的报纸统统看了一遍,其中许多报纸在平时根本看不到。曹景行的信一来就是一大捆,来信和评论不全是赞扬的,有的也提了很多意见,给我们改进栏目提供了帮助。
对一个商业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目标还是效益。
和央视之间的竞争当然会有,不过,竞争只会对凤凰卫视产生促进作用,使我们加倍努力。
瞄准CCTV新闻媒体更加人性化了
丁俊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新闻频道的开播,使CCTV向“世界大台”迈近一步,有了“品种齐全”的概念。CNN等世界大台,在国际上的标志就是新闻频道。至少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我们和世界大台的形象接近了,具备了世界大台的框架。
在电视传媒中,无论娱乐的分量有多重,但它的本质功能还是新闻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设立新闻频道,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我们媒介的设置。把观众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反映了我们的媒体更加人性化了。
要多招点胆子大的记者
伊扎特(半岛电视台驻京记者):
我们都承认,在政治和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中国媒体应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创办新闻频道之外,还要再对新闻的认识做一些改革,尽快做到与世界同步。
新闻频道若要成功,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新闻队伍,要多招点胆子大、敢于面对危险的记者。中国的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全球性的大问题,比如说战争、环保之类,发挥国际性的作用。
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于海生(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记者):
我相信大多数关心中国的人,会肯定新闻频道的播出。新闻频道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选择。有很多人只喜欢看新闻,几乎不看综艺节目。
从前一段的情况来看,新闻频道的收视效果还不太好,而且在新加坡等地还收看不到,需要改进之处还有许多,但大方向一定要坚持下去。信报记者刘易
广州人也爱看新闻频道
陈桃生(广东黄埔海关宣教处,男,32岁)
身处广州,不可否认,平时我和许多人一样,习惯了收看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让我眼前一亮。
很长一段时间,广州及北京的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改革进展缓慢,报道形式不如境外媒体多样灵活,在一些突发事件上的报道时效也与境外媒体的即时现场直播难以比拟。这使得在广东地区,出现了纸媒市场繁荣的异常现象,而电视媒体市场却有很大一部分为境外媒体所占据。
新闻频道的开播,让广东地区的这一媒体格局有了很大改观。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收看了新闻频道对SARS疫情的报道,每天全国的疫情变化在新闻频道有最及时的报道。信报记者陈汉辞整理
网友给央视的免费建议
新建一个演播室
现在的演播室太丑了,又挤——没有液晶显示屏、没有大屏幕,主持人桌上也没有电脑!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多角度、多样式的报道方式。
设立强大的资料系统
中央电视台可以像BBC那样设立一个强大的地图资料系统。
改变现有的技术条件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的通讯条件(直播的条件)和许多世界先进国家来说,没法比!因此,我们的记者在做直播时没有办法给图像,只能电话报道,这样的新闻就大打折扣了!
在国外设立制作中心
中央电视台既然要想做世界大台,走出中国这一步必不可少。想想BBC,在新加坡、美国都有制作中心;再想想CNN在伦敦、中国香港也有制作中心。
丰富报道形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BBC关于英国地方选举的报道:一个较老的主持人站在一个虚拟的演播室中,指着后面的那些动态图表分析着选举的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在进行一些数字新闻报道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采用这种方式呢?又直观,又生动——这只是一个例子,更多的需要新闻频道自己摸索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