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对于会谈的结果,各方在会谈召开之前就未抱过高的期望。六方的代表围着一张桌子坐在一起,这一姿态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六方会谈的举行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朝核危机自去年10月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充当着调和者的角色。在成功促成了4月份的中美朝三方会谈以后,中国又派出了两名副外长——戴秉国和王毅——穿梭于朝鲜、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使六方北京会谈最终成为可能。中国因此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
面对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政治、经济危机,中国对朝核问题的介入是最主动的,也是最深刻的。这是因为,首先,中朝关系具有历史形成的特殊性,中美关系对中国来讲则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朝美二者僵持的关头,中国是无法置身事外的;其次,中国介入朝核危机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中国已经有了三个核邻居,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如果朝鲜也拥有了核武器,感到不安的将不光是日本和韩国。
积极参与朝核问题的斡旋,将朝美之间的双边安全危机转化为由多边机制共担风险,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安全。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
在对外政策上,中国一直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在国际上不树敌,避免过多地介入其他地区的事务。这一政策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建设。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韬光养晦”不等于对国际事务持消极回避态度,也不等于无立场、无原则。
当今的世界由单极向多极转变的过程远未结束,新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仍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任何一项规则总是有利于制定者的,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加入到规则制定者的行列中去。如果因为“韬光养晦”而忽视了这一点,中国必将在未来面临被动的局面。
中国应该把在推动朝核危机和平解决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应用到对其他危机的处理当中。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全世界负责,更是对自身负责。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