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搜狐首页 > 传媒频道 > 传媒书架 > 《走进美国大报》 > 连载文章
《走进美国大报》:第二十章 《洛杉矶时报》

MEDIA.SOHU.COM  2003年08月20日18:05  搜狐传媒

  加州报业巨无霸

   西部英雄无对手

  《洛杉矶时报》,创刊于1882年,美国西部影响广泛的一份大型报纸,曾经是时报—镜报集团的主要报纸,2000年该集团被论坛公司兼并后该报成为后者的核心报纸之一。该报有庞大的编辑部,版面数量堪比《纽约时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2001年3至9月平日刊平均发行量为944,303份,居全国第四;星期天刊发行量为1,369,066份,居全国第二。

  七、 跨越东西部的电话采访

  完成对《新闻日报》的访问后,我在美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实际上在最后一次采访完《纽约时报》总编辑雷恩斯先生后,我就开始与美国西部两家重要报纸的联系。这两家报纸分别为《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和《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在去年的报纸发行量排名中,《洛杉矶时报》排在《华盛顿邮报》之前而居第4位,《旧金山纪事报》仅次于《纽约邮报》而列第11。完成这两家报纸的访问,我此番美国之行就算完美了,因为几乎所有最著名的报纸被“一网打尽”。在这两家报纸中,又以《洛杉矶时报》最为重要。该报规模之大可与《纽约时报》比肩,在西部之影响则无一能与之争锋。10年前,该报的发行量甚至超过《纽约时报》。在美国报纸的星期天刊中,《洛杉矶时报》发行量排第二,仅次于《纽约时报》。可以说,美国东西部的这两份《时报》,是美国现代化报业的杰出代表,要了解美国报业,《洛杉矶时报》是绝对不能遗漏的。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洛杉矶时报》的诞生与发展,对洛杉矶城的兴旺与崛起了关键作用。

  但在联系过程中,《旧金山纪事报》回应不积极,情景如同当初联系《底特律新闻》。想到时间无多,我也就未再坚持,但《洛杉矶时报》是不能少的。该报的反馈也比《旧金山纪事报》及时,并对我的访问表示欢迎。惟该报总编辑约翰·S·卡罗尔(John S. Carroll)先生在年初公务繁忙、行踪不定,我也就迟迟不敢起程。

  我只能坚持到1月底,因为我必须于2月4日前回国。

  在分别与该报总编辑约翰·卡罗尔及其行政助理梅雷迪斯·古德曼(Meredith Goodman)和秘书琳达·库厄德拉(Linda Cuadra)联系后,我于2002年1月7日接到梅雷迪斯女士的来信,信中说:“约翰·卡罗尔1月份会经常外出,且大部分时间不在市内,但他将很高兴和你交谈。目前所知,他至少于1月8日星期二至1月11日星期五,1月16日星期三至1月21日星期一,1月23日星期三至1月25日星期五这些日子不在洛杉矶。而且我也要跟随外出。这对安排访问时间会有点困难。建议你与琳达联系,她会和你商量一个适当的时间。”

  这的确让人为难,因为除了上述时间,还有好几个周末,周末进行工作访问在美国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我见缝插针地提了一些时间建议。1月11日,琳达在给我的回信中说:“你建议的1月14日是卡罗尔回来后的第一天,然后他又将于16日外出,其间有不少事情需处理,所以这个时间较难安排。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来作进一步的磋商?如果你有其他好建议,也请告诉我。谢谢。”后来我们在电话里反复商量,最后确定的采访时间是1月22日下午2:30, 也就是东部时间的中午11:30。鉴于时间窘迫,加之我在回国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决定不飞洛杉矶,而改为电话采访。琳达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也就是在此之后,我才与《新闻日报》的马罗总编辑确定了1月16日的访问时间。

  2002年1月22日东部时间上午11:30,我拨通了卡罗尔总编辑办公室的电话。为确保通话质量,我没敢用省钱的电话卡。此前,我反复试验电话录音的效果,将录音机和另一部联机电话包在两个枕头里,以减少噪音。我很后悔没将跟随录音机的一个电话录音装置带到美国去,只能这样凑合。11:20之前一切就已准备就绪。

  电话那头传来琳达女士的欢快话语,她道了声“下午好”就将电话转给了卡罗尔先生。卡罗尔的声音清脆响亮,我向他表示感谢并简单介绍了我此次美国之行的任务,还稍稍回顾了我6年前访问该报时的印象。然后便切入正题——电话采访给人时间更加紧迫的感觉。

  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我了解到目前领导《洛杉矶时报》编辑部的是一位很有资历的重量级人物。他196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院,1971年至1972年享受尼尔曼奖学金(Nieman Fellow)再赴哈佛深造,1988年享受伊丽萨白女王新闻奖学金(Journalist Fellow, Queen Elizabeth House)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哈佛大学毕业后,他于1963年在罗德岛州首府的《普罗维登斯公报》(Providence Journal-Bulletin)当驻州政府记者;1964年至1966年参军服役;1966年至1971年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先后任记者、越战记者、驻中东记者和驻白宫记者;1972年到《费城问讯报》当夜班编辑,1973年至1979年先后任该报驻市主编和都市新闻部主编;1979年至1988年先后任《列克星敦先驱导报》(Lexington Herald Leader)总编辑、副总裁和总编辑兼执行副总裁;1991年至2000年任《巴尔的摩太阳报》高级副总裁;1998年至今任时报—镜报公司副总裁;2000年至今,任《洛杉矶时报》总编辑兼执行副总裁。

  在美国访问了那么多位报业老总,还未见到经历这样辉煌的总编辑。也正因为这个资历,他从1994年起即被推举为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及评审员,直至现在。同时他还曾担任美国报纸编辑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的会长,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的访问校董,以及《美国总编》(The American Editor)杂志的合作总编辑。

  能有机会与这样一位资深老总交谈,深感荣幸,尽管只是通过电话。

  八、 西部大报勃然崛起

  当我动笔写《洛杉矶时报》这一章时,突然发现该报的具体创刊日期语焉不详。1998年出版的《美国大众媒体史》(History of the mass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中的有关章节这样写道:

  “当哈里森·格雷·奥蒂斯(Harrison Gray Otis)于1882年成为办了才一年的《洛杉矶时报》的总编辑的时候,这个5000人的小镇还只是旧金山的一个穷姊妹。正由于奥蒂斯所创立的报纸时代和《时报》家族对南加利福尼亚州的鼓吹宣传,这座城市和这份报纸才得以双双繁荣。”【1】

  去年翻译出版的《美国新闻史》,称“1881年,当本地的印刷商在一个只有12,000人口的小城洛杉矶创办《洛杉矶时报》同《先驱报》(Herald)和《快报》(Express)竞争时,没有人预见到一个世纪以后,这个小城和《时报》一起走在美国的最前沿。”【2】

  这两部美国权威工具书,都直接或间接地告诉读者该报创刊于1881年,惟缺具体日期。

  于是我又查阅胡舒立女士11年前写的一本质量挺不错的《美国报海见闻录》,上面说:“我第一次访问《洛杉矶时报》时,好客的主人送给我们记者团成员每人两件礼物:一份该报在1882年12月4日的创刊号,一件印有《洛杉矶时报》字样的淡蓝色短袖汗衫。”【3】

  我倾向于该报创刊于1881年的说法,但人家报纸自己印的创刊号总不会错吧。我曾发E-mail向古德曼女士索要该报的大事年表,可惜至今未有回音。

  根据美国有关史料,奥蒂斯的出现是《时报》的第一个根本转折点,其作用甚至比1896年奥克斯收购《纽约时报》还要大。两份《时报》,两个关键人物的姓也很相似,真是巧合。

  奥蒂斯也是一位上校。他参加过南北战争,1882年加盟《洛杉矶时报》时已经45岁。而这时的洛杉矶,虽然已建镇111周年,但其中一大半时间属于墨西哥,1846年才被美国人夺得,长期没有得到开发,只是美国西部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奥蒂斯合伙办报后,趁1883年南太平洋公司铁路竣工和后来发现大油田之机,在《时报》上大造舆论,鼓励青年人到西部去创业,竟吸引大批人到来。1886年,当他成为该报的独立老板,完全控制发行量达7000份的《时报》及其姊妹报纸《镜报》(Mirror)时,洛杉矶城的人口已比当初增加了10多倍,迅速扩展到约10万人。这一年,一位名叫哈里·钱德勒(Harry Chandler)的年轻小伙子因健康原因来到加利福尼亚,也加盟《时报》。这位小伙子后来娶了奥蒂斯的女儿,并成为《时报》强有力的接班人。

  奥蒂斯不仅办报有方,经营也很成功。到1900年,《时报》发行量为26,000份,而这时东部比它长整整30岁的《纽约时报》发行量已经猛增至75,000份。但这并不妨碍《洛杉矶时报》在商业上的成功。这时《时报》自诩广告行数全国第一,同时奥蒂斯开始在加州和墨西哥购买土地,总面积不久就达到100万英亩。奥蒂斯大搞房地产,房地产交易中的广告又成为报纸的主要收入,所以他成为当时商界的大赢家。1906年4月18日发生旧金山大地震时,《时报》第二天头版在头条位置以通栏图片和几乎通栏的标题予以报道,并在内页刊登很多特稿,引起读者强烈关注,成为这一时期该报较为经典的版面。

  但这时由于他常利用报纸攻击竞争对手并与工会发生冲突,该报四面受敌,著名的赫斯特报团(Hearst Corporation)老板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也以自己的报纸与《时报》竞争,最后竟酿成一场灾祸:1910年10月1日,几位工会激进分子将《时报》漂亮的5层大楼炸毁,奥蒂斯和女婿钱德勒因当时不在现场而幸免于难,但20名印刷工人却在爆炸中丧生。这次事件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奥蒂斯后来重建了印刷厂,《时报》的出版未受影响。

  奥蒂斯的女婿哈里·钱德勒比岳丈大人更善经营,不仅成为南加州的主要大地主,还积极帮助将欧文斯河水引入缺水的洛杉矶地区,自己从中赚钱,使自己的财富超过了奥蒂斯。1914年,奥蒂斯将《时报》传给女儿马里恩·钱德勒(Marion Chandler)和女婿哈里钱德勒。3年后,奥蒂斯去世。1944年,诺曼·钱德勒(Norman Chandler)接替父亲哈里·钱德勒担任《时报》发行人。诺曼和他的父亲及外公一样保守,并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偏向,一度被新闻界列为仅次于麦考密特上校时期的论坛公司和赫斯特报团的最不公正报纸。但该报在他负责期间,曾于1942年发表社论评论法庭而以藐视法庭的罪名遭到起诉,最后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终判无罪,报纸因此获得首个普利策奖。

  1960年诺曼退休后,报纸由儿子奥蒂斯·钱德勒(Otis Chandler)接替,从此进入该报的又一个兴旺时期。从这一年起,32岁的发行人奥蒂斯在母亲多萝西(Dorothy)的支持下,与时任《时报》总编辑的尼克·B·威廉斯(Nick B. Williams)一起,毅然摒弃坚持了80年的保守风格,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们改革的重点是:扩大新闻版,大大增强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份量,努力树立站得高看得远的全国大报形象;扩大星期天刊,增出2叠新内容和增办2份星期天杂志;改变编辑部的风气,让大量新人担纲采访工作,鼓励记者多写有深度的和调查性的报道;改变社论写作作风,使评论大胆而公正。为有利于实现这些改革措施,奥蒂斯还于1962年与《华盛顿邮报》合作创办了“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社”(Los Angeles Times-Washington Post News Service),并在国内和国外大量建立分社或记者站,驻外分社的数量曾达到26个,而1960年前该报只有1名驻外记者。

  奥蒂斯的目标是使《时报》即使不发展成全国第一的报纸,也要成为仅次于《纽约时报》的优秀报纸。这个愿望基本实现了。

  随着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加上后来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时报》在新闻和经营两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该报的内容在庞大的编辑部的支撑下变得丰厚了许多,社论在维护新闻自由和揭露政府丑闻方面表现卓越,各类副刊丰富多彩,其中仅政治漫画就3度获得普利策奖。到70年代,《时报》的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份大关。《时报》在奥蒂斯执政的20多年中,共获得14次普利策奖,而在哈里和诺曼掌权的46年中,只获得2次普利策奖。《时报》从1960年起至90年代末,广告收入一直居全国各报之首。其中1993年的广告总量达687万英寸,比居第二名的《纽约时报》多出227万英寸。

  《洛杉矶时报》终于崛起为全国举足轻重的一份超级大报,在美国西部30多个州的几百份日报中鹤立鸡群。伴随着《洛杉矶时报》的崛起,洛杉矶市也后来居上成为美国的超级大城市。该市于1980年代超过芝加哥而成为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市区人口也于1990年接近350万人。该市的大都会地区包括长滩(Long Beach)、帕萨迪纳(Pasadena)、圣莫尼卡(Santa Monica)、圣费尔南多(San Fermando)和贝弗利希尔斯(Beverly Hills)等约100座自治城镇。如果把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来,则1990年已达到870万人。我记得1995年去洛杉矶时,从飞机上往下看,该市不仅面积巨大,而且规划整齐,城市如同一个硕大的棋盘,无数方格排列其间。到了地面便可发觉,这无数方格就是无数个街区,将方格区分开来的无数条纵横交叉线,就是那笔直、宽阔的马路——洛杉矶不像纽约那样拥挤。

  在报纸崛起的同时,奥蒂斯还于1970年以1.25亿美元买下长岛《新闻日报》和《达拉斯先驱时报》(Dallas Times Herald),并组建时报—镜报公司。1977年,奥蒂斯放弃《时报》发行人的职务,出任组建不久的时报—镜报公司总裁。《时报》发行人首次由非家族成员的汤姆·约翰逊(Tom Johnson)担任。约翰逊过去是《达拉斯先驱时报》的发行人。后来公司又先后收购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报》等3家日报,以及著名的《丹佛邮报》(Denver Post)等报纸。公司将达拉斯和丹佛的报纸卖出后,如前所述,又于1986年花4亿美元买下老牌著名报纸《巴尔的摩太阳报》,实现了公司历史上最大宗报纸交易。到1993年,时报—镜报公司已成为美国报纸发行总量排行第4的报业集团

  九、 1100人的庞大编辑部

  我和卡罗尔总编辑交谈的重点是被论坛公司兼并后的《洛杉矶时报》现在情况如何?编辑方针是否受到影响?下面是他介绍的情况:

  “《时报》现在的发行人是约翰·P·普纳(John P. Puerner)。和其他报纸一样,《时报》的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即新闻部分和经营部分。我负责新闻部分,向发行人报告。然后我下面有两个人向我报告,一个是执行总编,他负责日常新闻管理;另一个是社论版主编,他负责所有评论版,包括星期天刊中扩大了的社论和评论版。再往下,有3个副执行总编以及6个助理执行总编。我们还有1名‘助理副总编’(associate editor,这个名称在《纽约时报》等报纸都听说过,最不好翻译。按中国人的翻译习惯,从字面可译作‘副总编’,但实际上各报这一职位往往比助理执行总编还低,主要帮助总编辑协调和处理一些编辑部其他事务,有的也兼管编务、图书资料、研究等部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试译为‘助理副总编’——笔者),名叫弗兰克·德尔·奥默(Frank Del Omer)。助理副总编的职务低于助理执行总编。

  “在高层编辑之下,是各部门负责人。我们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本州新闻部、经济部和体育部。这些都是新闻部门,其中经济新闻部很大,约70人。我们还有副刊部,副刊包括好几个部分,如星期天杂志,每天2个副刊板块,周五板块,书评板块,星期三的餐饮板块,星期天的房地产板块,星期一的健康板块,等等。副刊内容很庞杂。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大都市新闻部,这是一个庞大的部门,负责报道所有本市和地方新闻。我们编辑部总共有1100多员工。我们整个《时报》公司有大约5000人。公司还有若干地方报纸,他们直接向发行人报告,不归我管。

  “关于星期天刊,我们没有一个专门部门来运作。有些专版或副刊每周只出版一次,都由副刊部负责。星期天刊的新闻部分与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仍由各新闻部负责。社论评论版仍由社论部负责。所以我们的星期天刊虽然十分厚实,目前的发行量居全国第二,但并没有一个‘星期天刊部’。有的报纸有,但我们没有。通常我负责所有报纸版面(广告除外),当然也就包括星期天刊,但我们还设了一位星期天刊主编(Sunday editor),他实际负责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报纸,主要是新闻方面。”

   卡罗尔这段话给我的新鲜信息主要有三个,一是该报新闻和社论版没有完全分开,社论版主编听命于总编辑,这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数知名大报不同。二是该报在被兼并之后仍保持着庞大的编辑部阵容,其人数至少与《纽约时报》编辑部的人数相当。美国所有报纸中,超过千人的编辑部,仅为这两家大报。《洛杉矶时报》的编辑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达到1000人规模,当时堪称全国之最。但到1990年代初,报社通过以优厚待遇劝员工提前退休等方式,将编辑部人员削减25%。如今该报经过合并,编辑部毫发无损,依然保持强势,人数还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这是值得美国新闻界高兴的事。三是即使像该报这样大的星期天刊,也是分解到各部负责的,并不需要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那位星期天刊主编,其实还是负责各新闻部门,大概是轮班吧,我想。

  这时,我向他提了一个有点敏感的问题:“《时报》或以《时报》为基础的时报—镜报公司一直给人实力雄厚的印象,怎么就突然拱手转卖了呢?”

  对此,他只是简略地回答说:“没错,这几年《时报》情况不太好,随着经济开始滑坡,《时报》的收入也下降了,时报—镜报公司的利润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下降。我想是过去的所有制(ownership,指原家族领导管理体系——笔者)出了问题。过去的所有制曾在40年中发挥得非常出色,但最后几年产生了不少问题。现在我觉得一切都好了,我认为这份报纸目前很出色,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作为总编辑兼执行副总裁,他大概只能作这样的回答。

  接着我提了事先给过他的一个问题:“你们的报纸地位显赫,在全国有很大影响,但你们又主要是一家地方报纸。你们如何在地方新闻与国际、国内新闻中保持平衡并让主要读者感到满意?”

  他回答说:“这并非易事。特别是我们这样一家在国际、国内新闻中投入强大力量的报纸,要同时投入力量将地方新闻照顾周全,这是有困难的。但好在我们的财务实力比较雄厚,我们对本市及附近所有县、镇的重要新闻都努力覆盖,我们试图成为这一地区最好的地方报纸。同时,我们作为一家不同于小型地方报纸的大都市报纸,我们在国际、国内新闻的覆盖上不亚于全国任何一家报纸。我们有24个海外分社,共有29名驻外记者,此外我们还经常派出临时记者采访海外新闻,如现在我们就派了几位记者去阿富汗,因为那里目前是世界关注的地方。这些力量使得我们的国际新闻源源不断,且经常有自己的独家新闻。我们还在国内设有10个分社。我们有多达50人的华盛顿特区分社,那个分社光记者就有37人。其他国内分社分别设在纽约、波士顿、亚特兰大、芝加哥、丹佛、休斯顿、旧金山、西雅图和拉斯维加斯。另外我们在周围各县及本州其他地方如圣地亚哥、萨克拉门托(加利福尼亚州首府——笔者)等地也设有记者站。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将国际、国内的大新闻和本市、本地方的重要新闻都覆盖到。我相信,读者对我们提供的如此丰富的内容,应该感到满意。”

  关于该报的教育工程,他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实用的NIE项目。我们每月单独出版有面向学校师生的教育专刊,同时我们每天在报纸上开辟一个小学生专版,除了周末。我不太清楚在校园的发行量有多少,但我确实知道有4万名教师每天使用我们的报纸参与教学。对了,让我想想,我们每周六次,每天向校园发行35,000份报纸。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程为我们带来了至少35,000份的额外发行量。”

  我突然想起《纽约时报》有一个较大的图书资料室,便问卡罗尔《洛杉矶时报》是否也有这样大的图书馆。

  他回答说:“我们也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不比《纽约时报》的小,大约有40位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编辑部提供有用的资料。他们要收集和保留3年内广大范围的相关新闻和图片。他们还从事研究工作,并将一些新闻转换成可供其他媒体采用的形式,如我们的网站。他们中不少人拥有图书馆学的硕士学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都很努力。”

  十、 老总最关注两件事:高标准和创新

  从谈话中获知,《洛杉矶时报》也有若干不同的版本,包括国内版和本地各地方版。他介绍说:

  “我们有一个全国版,那是发往全国的。我们还有一个奥兰治版(Orange County Edition,奥兰治县是加州的大县,靠近洛杉矶,以下均为县名——笔者),有一个文图拉版(Ventura County Edition),有一个覆盖大部分洛杉矶县(美国的行政区划有一点与中国不同,即县比市大。闻名全球的洛杉矶市,实际上是默默无名的洛杉矶县的首府——笔者),还有一个圣费尔南多河谷版(San Fernando Valley Edition),这个版覆盖洛杉矶北部一些地区。这些版的截稿期有所不同。其中,全国版晚上9点就截稿了,因为有时差,晚上9点就相当于东部时间夜里12点。全国版不在这里印刷,我们和国内3家报纸签订协议,由他们代印,这样就能照顾到各地时间,保证及时出报。全国版是我们最早的版本。其他版本的截稿时间都一样,大约在晚上11点。如果发生重要突发新闻,我们会打破这个规律。我们平时必须在早晨6点钟之前将报纸投递到户,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报纸也必须在上午8点钟以前送到。我们正在考虑将周末版的投递时间适当提前,以满足那些周末一早要外出游玩的订户读报的需要。”

  关于具体的印刷和投递工作,他说:“我们自己有3个印刷厂,它们分别在洛杉矶市、奥兰治县和北洛杉矶县。我们需要更多的印刷厂,因为我们的发行量实在太大,而且这里是地震多发地带,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印刷点。我们的发行虽然全国都有,但重点在加利福尼亚州,在南加州的5个县。这里的县无论从人口还是地理面积看都非常大,它们是洛杉矶县、文图拉县、奥兰治县、圣费尔南多县和里弗赛德县(Riverside County)。你问我们的住户投递数量?我不知道确切的数字,但肯定很大,可能占总数的80%。至于全国方面,你在纽约一些大的报摊可以买到我们的报纸,那就是《时报》的全国版,它比我们这里的报纸小得多。”

  说起该报印刷厂,我眼前突然浮现出6年多前参观该报时的情景。当时这家著名报纸的办公大楼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主楼只有5层,后面最高的部分也仅9层,比我后来见到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费城问讯报》等发行量排在它前后的著名报社的办公楼都矮。但办公楼占地面积却很大,连同院落差不多占了整整一个街区。因此这一大片建筑虽然不高,却威严气派,让游客肃然起敬。主楼大厅也很宽敞,厅内四周有几组一人多高的人物青铜雕塑,这些人物都是劳工模样,摆着各种姿态,多数在读报。大厅主墙上镶着《时报》的社徽,上面有一只怒眼圆睁的老鹰,有点像我在西点军校看到的那只鹰。就是那次访问,该报一位公关先生领我们参观了附近巨大的“奥林匹克印刷厂”。该厂就是卡罗尔刚才讲到的该报洛杉矶印刷厂。这个印刷厂1990年才建成,占地26英亩(相当于约10.5万平方米),投资2.3亿美元,有10台现代化的高速轮转印刷机,每台都有4层楼房那么高,参观者需要登上铁架才能看得真切。这个印刷厂还备有巨大的纸库,当时我们看到工人开着高大的铲车将每筒一吨重的新闻纸往印刷车间运送,只觉得自己在这庞大机器面前是多么渺小。这些印刷机比当时深圳特区报社正在安装的花1亿多元人民币买来的美国新型的“高斯”机还要大许多,而且10架机器一字排开,其宏伟气势可想而知。

  说到印刷厂,我还想起论坛公司总裁兼首席营运官丹尼斯•菲茨•西蒙斯去年10月份作的年度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未来集团报纸插页广告的大幅增长充满信心,理由之一就是《洛杉矶时报》的印刷中心刚刚设计启用一种新的自动插页设备,其自动化程度和运行速度超过了现有任何插页装置。他说:“在《洛杉矶时报》,我们只占了插页广告市场的三分之一,发展潜力很大。在我们兼并该报之前,该报插页广告的分插方式主要依赖手工作业。如今我们发明了新的插页设备,这将使我们的覆盖能力大大加强,广告截稿期大大退后,投递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正是广告商们所盼望的,这些新设备的启用无疑将扩大我们在西海岸的插页广告市场覆盖率。……芝加哥的报纸也将受惠于这项改进,今后数年内,芝加哥和洛杉矶的报纸将可能增加7500万美元的插页广告。”【4】

  于是我问卡罗尔:“听说你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自动化插页设备,能介绍一下吗?”

  他回答:“作为总编辑,我不太清楚印刷设备方面的事,但我的确听说过这种机器,我们这里的人称它们为插页机(inserters)。我们到目前为止已有6台这种新式插页机,它们还有一个较正式的名字,叫做Graphic Management Associates(我试译为‘图形管理工作机’——笔者)。这些机器每小时可完成2000份插页,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广告插页。”

  接着,我提出一个业已问过多位老总的问题:“作为一家大报的总编辑,您认为在日常编辑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想在编辑部的日常管理中,首要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非常高的工作标准,一个非常高的新闻方面的标准。有了这一标准并且得到员工们的认同,大家就会自觉地朝这个标准努力,整个新闻水准就会提高。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在编辑部创造一种鼓励尝试新观点的气氛,让人们在这种气氛中能够心情愉悦地创新,使创新得到尊重,使创新者感到自豪。这两点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他日常工作中需要考虑的是选择高素质的人才,让人才进入最适合的岗位等。”

  卡罗尔总编辑将鼓励创新作为自己每天着重考虑的问题,这颇令人深思。我想,面对卡罗尔,那些因循守旧或惧怕创新或口头上说创新而骨子里反对创新的老总们,应当汗颜。在中国不少报社,创新者总是孤独的或倒霉的。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断语,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十一、 报纸版数全国第一

  第一次阅读《洛杉矶时报》,是在1995年访美时。我从洛杉矶一下飞机,就花50美分买了一份。我当时被这份报纸的份量惊呆了。后来我在回国前花1.5美元买了份量更重的星期天刊(1995年12月3日),当天该星期天刊的发行量为1,457,583份。在访问《洛杉矶时报》时,该报公关部一位亚裔经理告诉我,该报平日刊的页数在120页左右,星期天刊的页数在600页左右,平均每日用新闻纸80多吨,均为全国第一。该报的平均页数、平日刊发行量、星期天刊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在全国分别排第一、第四、第二和第一。该报一个整版的广告额在2.5万美元以上。我将这两份报纸原封不动地带回国,包括星期天刊里面的全部插页广告。

  由于洛杉矶是那次访美的第一站,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到美国其他地方旅行时的沉重负担。回国后把星期天刊拿来一数,730页;一称,重3.5公斤。当时《深圳特区报》刚刚扩大为16~20个版,版数超过全国绝大多数对开报纸,仅次于当时全国版数第一的《广州日报》。但这样的《深圳特区报》放在《洛杉矶时报》旁边,简直轻薄得不值一提。难怪当时美国同行不相信,中国大多数日报,包括几乎所有“中央级”大报,还处于每天只出4版的“原始状态”,与美国200年前出的报纸一样。我后来在报上写了篇文章,不出所料,引起很多同行的兴趣。

  此次访美,虽然来不及去洛杉矶,但我仍托朋友从西部带来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该报平日刊和星期天刊各一份,它们的出版日期分别是2002年1月13日(星期天)和2002年1月17日(星期四)。如今的《洛杉矶时报》和美国很多主要报纸一样,发行量大大低于1995年时的水平,星期天刊的份量也不如我上次带回国的那份重(那次可能是较多的一次,高于平均数),但内容依然丰富庞杂,翻阅起来目不暇给。

  在仔细阅读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特点,即《洛杉矶时报》在版式设计、内容分类甚至标题字号等方面很像《纽约时报》。例如A叠第二版上半部,它和《纽约时报》一样用大块篇刊登新闻提要,而且也是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及副刊等顺序排列;社论版的版式更与《纽约时报》如出一辙,左上角为报社负责人名单,左2栏为社论,一般安排3篇,右3栏是来信,底部是历任发行人名单;其他一些新闻版的设计也很像《纽约时报》。也许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超级大报的面目就该如此?

  下面容我将该报的版面安排略作介绍。

  2002年1月17日(星期四),报头下注明为170页,但我数的结果却是158页;售价50美分。共8叠:

   A叠,新闻,共26页:A2——今日新闻要目(Today’s News),按WORLD, RESPONSE TO TERROR, NATION, CALIFORNIA, COMMENTARY, EDITORIALS, BUSINESS, SPORTS, SO CAL LIVING, CALENDAR, TECH TEMES依次划分,附一图,另有提示若干条(FOR THE RECORD),半版广告;A3—A6——国际新闻(The World),含约2版广告;A7,A21, A24—A26——广告,其中A21和A26彩色;A8—A13——反击恐怖(Response to Terror),含约3.5个版广告;A14—A19——国内新闻(The Nation),含约2个版广告;A20,A22,A23——专题,本期关于一家三代人犯法被捕事件(SLA ARRESTS),含1.5版广告。

   B叠,加州新闻(CALIFORNIA),共18页:B1——加州要闻,彩色, 无广告,右下角2栏10公分导读(INSIDE);B2——周边新闻(SURROUNDINGS),彩色,半版广告;B3—B4——洛杉矶新闻(Los Angeles);B5,B8,B9,B13——广告;B6——地方新闻(The Region),无广告;B7,B10——本州新闻(The State),无广告;B11—B12——B1转文;B14—B15——讣闻(新闻)(Obituaries),其中B15三分之二版讣告分类广告;B16——社论来信版,无广告,左3栏(破二)为社论(三则),左上方为本报负责人名单(类同纽约时报),依次为发行人兼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总编、执行总编、社论版主编、副执行总编(3人)、助理执行总编(4人)、副总编(Associate Editor 1人),左侧底部为历任发行人名单,右侧3栏为来信(LETTERS TO THE TIMES);B17——评论(Commentary),含大幅漫画,无广告;B18——天气预报(The Weather),彩色,仅8公分通栏广告,有海滨、峡谷、山区和沙漠地带的5天预报,有今日加州各地天气描绘,有西部沿海天气图,有加州75个城市昨、今、明天气预告表,有全国99个城市及世界82个城市昨日和今日天气,有北美洲气象图。

   C叠,经济(BUSINESS),共10页:C1——彩色,无广告,经济要闻,右下角2栏10公分导读;C2——综合,左侧2栏为分类简讯(IN BRIEF),按零售(RETAILING)、药品(PHARMACEUTICALS)、食品(FOOD)、飞机制造(AEROSPACE)、证券(SECURITIES)、保险(INSURANCE)和其他(ALSO)分类,右侧分别有加州简讯和娱乐企业简讯;C3——综合,下端有技术简讯;C4——综合;C5—C10——股票、期货、基金行情。

   D叠,体育(SPORTS),共12页:D1——彩色,无广告,底部8公分通栏导读及要闻提示;D2——体育内幕(The Inside Track),彩色;D3——高尔夫;D4——大学篮球;D5——综合;D6——奥林匹克新闻(OLIYMPIC SCENE);D7——职业曲棍球(Pro Hockey);D8—D9——职业篮球(Pro Basketball),无广告;D10——各类运动信息(The Day in Sports);D11——高中体育(High schools);D12——其他运动(含赛马、网球等)。

   E叠,南加州生活(Southern California Living),共8页:E1——彩色,无广告,左下角1栏13公分导读;E2——City of Angeles,彩色,无广告;E3——综合;E4—E6——卡通画、笑话及纵横字迷,无广告;E7——儿童阅读室(The Kids’ Reading Room),彩色,下半部为加州教室(California Classroom),另有8公分通栏广告;E8——广告及转文,彩色。

   F叠, 周末(Calendar Weekend),8开,72页:含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电视等娱乐信息,自周四至周日。

   T叠,技术时代(Tech Times),共8页:T1——彩色,无广告,左下角1栏15公分导读;T2——网络生活(e-Briefing);T3——游戏天地(Game Reviews )(Game Design),无广告;T4—T5——电脑聚焦(Tech 101);T6——电子邮件(@ Home);T7——分类广告;T8——综合,彩色。

   最后一叠,彩色广告,共4页。

   2002年1月13日(星期天),报头下注明当日640页,但我数的页数却为448页;售价1.50美元,共分17叠:

   A叠,新闻,共36页,与平日刊基本相同,但广告量大增,共含约42.5个版广告,其中彩色广告约7个版。

   B叠,加州新闻,共18页,首页底部3公分通栏导读,基本同,含约9个版广告。

   C叠,经济,共14页,首页底部3公分导读,基本同,含约2.5个版广告。

   D叠,体育,共16页,首页底部3公分导读,基本同,含约2.5个版广告。

   E叠,南加州生活,共6页,基本同,第六页为儿童阅读室,本叠含约三分之二版广告。

   F叠,书评(Book Review),8开,共12页,含约2个版广告:F1——彩色封面,目录;F2——书中电影(FILM ON PAPER);F3——封面故事(COVER REVIEW);F4—F9——各类书评;F10——读书活动排期(BOOK CALENDAR)和处女小说(FIRST FICTION);F11——最畅销书(Los Angeles Times Bestsellers),按小说、非小说及精装和简装分类,精装各有15种,简装各有10种,均注明上周排名及上榜次数;F12——广告。

   G叠,汽车分类广告,共22页,分3叠,封面均彩色。

   H叠,卡通画,彩色,共6页,无广告。

   I叠,洛杉矶时报杂志(Los Angeles Times Magazine),小8开,全部铜版纸,共48页。

   J叠,居家广告(HOMES),共20页,首页彩色,所有销售房屋均附图片。

   K叠,房地产—新闻、趋势及消费指导(Real Estate—NEWS, TRENDS AND CONSUMER ADVICE),共16页:K1——彩色,无广告,底部3公分通栏导读,图片多;K2——房地产问答(Real Estate Q&A);K3——全国购房(Nation’s Housing);K4——南方房价(SOUTHLAND HOME PRICES);K6—K7——购房助手(Assistance);其余略,多为广告。

   L叠,旅游(Travel),共18页,含约10版广告:L1——彩色,无广告,底部3公分通栏导读,大幅图片;L2——综合;L3——新闻,小费和交易(News, Tips & Bargains);L4——周末出游,彩色;L5——综合;L6—L7——明尼苏达版(Minnesota),其中L6彩色;L8,L13,L14,L16——广告;L9——法国版(France),彩色;L10——旅游指南(Tours & Cruises),其中有一条中国信息(China: Art History);L11——旅馆房间(Rooms);L12——健康旅行家(Healthy Traveler);L15——旅行中的电子器件(Electronic Explorer);L17——旅行统计(Travel Statistics),指与旅行有关的数字,本期为各地最低航空票价(LOWERST AIR FAIRS);L18——读者之页(The Reader’s Page),分别有来信(Letters)及我的最佳照片(My Best Shot)等专栏,彩色。

   M叠,言论(OPINION),共6页,无广告:M1—彩色,大幅漫画,底部2公分通栏导读;M2——评论及大幅漫画;M3——墨西哥(MEXICO);M4——社论与来信;M5——评论;M6——中东(MIDDLE EAST)。

  N叠, 一周电视(TV Times),大16开,共44页。

  O叠, 星期娱乐(SUNDAY Calendar),8开,共96页:H1——彩色封面及要目;H2——导读及目录,其中导读按电影(Movies)、流行音乐(Pop Music)、剧院(Theater)、艺术(Art)、舞蹈(Dance)、音乐(Music)、爵士(Jazz)分类;其余略。此叠内容十分丰富,有可读性。

  W叠,就业与招聘(Career Builder),共18页,招聘分类广告为主。

  Y叠, 广告增页,12页,彩色。

  另有Office Max, Smart Source, Radio Shack, Rite Aid, TARGET, Office DEPOT, BEST BUY, Sav. on drugs, Mervyns,Walgreens 等零售商广告插页及一本折扣广告,共约300页。

  十二、 关于报纸的未来

  眼看约定的40分钟电话采访时间所剩无几,我抓紧问他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他认为本地的竞争对手不可小觑。他说:“关于竞争,那要看哪一个层次的竞争。就本地而言,我们有大约20家地方报纸,分布在洛杉矶和南方各县。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奥兰治县纪事报》(Orange County Register),该报的发行量在30万至40万份。还有洛杉矶《每日新闻》(Daily News),发行量也有20多万份。这两家报纸是我们的最大对手。就经营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广告竞争者,如广播、电视、电话黄页、街头户外广告等。同时我感到《时报》在全国报道范围与一些最大的报纸产生竞争关系,如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奥兰治县纪事报》。这家报纸我过去从未听说过,但这次到了美国,才发现加州是美国日报最多的一个州,共有94家日报,而洛杉矶附近更是群雄蜂起,市场绝非一个《洛杉矶时报》这样的巨无霸能够垄断的。论坛公司老总说《洛杉矶时报》只获得当地报纸插页广告的三分之一,应属实情。在全国仅1500家日报中,《奥兰治县纪事报》的发行量连续多年排在前20多名。更重要的是,该报在吸引广告方面能量很大,在笔者前面说到的《洛杉矶时报》比《纽约时报》广告量多227万英寸的1993年,《奥兰治县纪事报》的广告居全国第10名,数量居然超过《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纽约《每日新闻》、长岛《新闻日报》、《纽约邮报》、《休士顿纪事报》(Houston Chronicle)等发行量排在前10名的报纸。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身边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难怪卡罗尔感到不安。

  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您认为报纸的前景如何,会在不远的将来消亡吗?”这也是我向所有大报老总提的问题,因为美国新闻理论界正就报纸的未来展开讨论,很多人持悲观态度,认为年轻一代已不太爱看报纸,他们沉湎于网络,依靠电子媒介获取新闻。但我采访的多数美国报纸老总似乎并不悲观。

  “我认为报纸的未来前景美好,”《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辑保罗•斯泰格尔接受我采访时直接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也承认电子传媒比印刷传媒的效率高,网络和计算机会在信息传递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读者仍会喜欢我们的报纸,未来的10年内,大量读者会通过计算机订阅我们的报纸,这并不意味着报纸消亡,只是改变了投递途径而已。报纸上新闻、信息、分析等内容的重要性仍然存在,我们有足够的人力将这些内容做得很好。我关心的是将报纸按时送达读者手中,至于是通过纸张还是电脑,对我倒无所谓。你知道的,我们欲保持报纸现有的强势,是因为我们通过报纸广告赚很多钱。对于那些喜欢从电脑上读报的人,我们已经开通了付费的网站,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也对报纸的未来表示乐观:“我觉得报纸承担了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它表现出色并会永远存在下去。我不认为报纸会很快消亡。尽管在报纸与电视、网络公司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但报纸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绝大多数报纸是地方报纸,这些报纸对本地情况了如指掌,它们对本地新闻的覆盖能力是电视和网络无法企及的;二是报纸读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媒体的数量,这些读者可使报纸处于良好的经营状态;三是所有报纸都有自己的网站,因此它们能够满足读者从网上获取新闻的需求。”

  《费城问讯报》的总编辑罗森塔尔在谈到报纸的未来时这样认为:“报纸不会消失。我认为报纸会永远生存下去,很多读者会一直以读报为乐。但报纸可能会缩小,这是因为读者希望它小。读者阅读报纸的方式会改变,他们会在互联网上阅读报纸,也会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阅读报纸。读者可能会为自己喜欢的新闻付更多的钱,他们可能会获得自己需要的特殊信息。眼下,读者可以在早晨通过家中的电脑浏览报纸,但我不觉得这就很好了,因为你不能从电脑中获得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时你会寻找一些你想要的但又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进入你的眼帘你才觉得有用,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而且这对读者也很重要。如果依靠电脑只获得它认为你需要的东西,就会遗漏很多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人们不会只对特殊信息感兴趣。所以我认为报纸会生存下去。人们喜欢读《纽约时报》,因为他们相信从中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虽然他们预先并不一定知道哪些东西使他们觉得有趣或有用。”

  曾担任《芝加哥论坛报》发行人的现论坛出版公司总裁富勒也对报纸的未来表示乐观,并有着与罗森塔尔相似的观点。他在他的新著News Values中,认为书面阅读一定会存活下来,理由是未来社会将借助于书面传播工具来了解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而社会分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一个便于共同讨论和行动的信息基础,报纸恰恰是少数几个得以在这种环境下兴旺繁荣的信息机构之一。另一个理由是,尽管未来电子传媒有可能向人们提供剪报式的个性化服务,但人们在阅读报纸时并不仅仅是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他们往往还希望获得一般兴趣之外的东西,并常常为此斩获而惊喜。

  但卡罗尔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回答我这个问题时说:“很多人认为报纸的消失是迟早的事,我也很为报纸的将来担心。人们正在改变获取新闻的渠道,例如从互联网。更要命的是,报纸每年消耗大量的新闻纸,这些纸都是用木头做的,报纸每年吞噬大片森林。所以我不太看好报纸的未来。”

  说到新闻纸的消费,美国报界普遍有一种忧患意识,即森林的数量逐年减少,报纸要尽量节省用量,否则前景堪忧。因此各报及新闻纸制造商都在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回收报纸和用再生纸印刷报纸。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让新闻纸的回收利用率达到越来越高的比例。我去年在美国看到一则资料,对全国报纸的新闻纸用量及回收和重新利用状况有如下统计:

  2000年,美国共消耗新闻纸1215.6万吨,其中有931.9万吨产自国内,其余从加拿大等国进口。用这些新闻纸印刷的报纸,回收率达到71%,约900万吨。而10年前的回收率约为50%。旧报纸回收增长率由1989年的10%增长至2000年的28%。这组数据表明了全社会对回收旧报纸越来越重视。那么回收的报纸作何用途呢?该资料表明,在2000年回收到的900万吨旧报纸中,有37%被用来制造新的新闻纸重新投入美国报界使用;还有很多出口到加拿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同样被用来制造新的新闻纸;其余则用作其他产品,诸如纸板、包装盒、建筑墙板、卫生纸、鸡蛋盒等,还有被用作其他建筑材料及农场家畜的保温材料。

  关于报纸的未来,美国很多人认为,报纸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因为目前报纸的资讯比任何媒体都可靠,特别是广告的可信度仍居各类媒体之首。但报纸的形态将会改变,虽然内容安排和版面设计仍将保留,信息将由纸质传播渐渐改为电子传播。现在美国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经在研究超大储量内存和超高速微处理器,这是随身携带电子报纸的关键技术。一旦研究成功,人们将来就可以将一种轻便的大屏幕电子书带到地铁、咖啡馆或外出旅游时阅读,这种电子书会通过无线信号获得所订阅报纸的电子版,并随意翻阅。甚至有人设想,为减少手动按钮翻阅各版的麻烦,通过眼球的移动即可读到想要读的下一页。同时,这种“电子报”会建立各类链接,使读者轻而易举地获得感兴趣的相关信息或相关广告内容。这类电子报纸同样可安装在家中墙上或办公室桌面上,读者通过超薄大屏幕可随意选阅各种报纸。

  但报纸的未来结局究竟如何,还是个备受争议的有趣话题,就看你的想象力是否丰富了。

  附一:美国十五大日报最新发行量排名*

  (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平均发行量)

  排序 报纸名称 所在地 平日发行量 周六发行量 周日发行量

  1 今日美国 弗吉尼亚 2,211,370 无 无

  2 华尔街日报 纽约市 1,820,525 无 无

  3 纽约时报 纽约市 1,194,491 1,176,762 1,735,059

  4 洛杉矶时报 洛杉矶市 1,045,532 985,798 1,394,544

  5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特区 811,925 799,159 1,069,656

  6 纽约每日新闻 纽约市 733,099 705,510 810,112

  7 芝加哥论坛报 芝加哥市 628,003 618,006 1,016,103

  8 新闻日报 长岛 577,796 553,182 664,288

  9 纽约邮报 纽约市 562,639 537,812 403,195

  10 休斯顿纪事报 休斯顿市 551,854 545,727 738,456

  11 达拉斯新闻 达拉斯市 526,430 529,617 776,868

  12 旧金山纪事报 旧金山市 525,369 516,939 536,816

  13 波士顿环球报 波士顿市 478,735 473,406 705,017

  14 芝加哥太阳—时报 芝加哥市 487,480 459,098 382,471

  15* 底特律自由报—新闻 底特律市 604,375 740,513

  

  * 美国报刊发行量稽核局(ABC)公布的最新报纸发行量数据,截至2002年3月底,是5月下旬发布的。但网上发布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些出入,国内有传媒刊用了错误的数据。为此,我特向美国甘尼特特公司报业副总裁福斯特女士请教。她查询后确认数据有误,并从ABC直接索要了正确的数据。出入主要在于《今日美国》数据不确,因此导致与《华尔街日报》排名顺序的颠倒。去年我在美国时也遇到类似情况,当时网上公布的数据将《华尔街日报》排第一,但权威期刊《总编辑与发行人》和权威报纸《纽约时报》等均公布了正确的数据,《今日美国》排第一。福斯特将数据传给我时已是8月8日,在本书交稿之后,信中还说已向ABC交涉,要求其更正网上的错误。经与出版社商量,将此数据作为第一附录补编于后。另外,福斯特给的数据中缺《洛杉矶时报》和《休斯顿纪事报》平日刊发行量,这两格内容只好暂用2001年11月公布的数据。

  * 《底特律自由报》和《底特律新闻》周六和周日合编为一份报纸,其在星期天刊报纸中的排名应为第八。

  附二:美国八大报业集团最新排名(按2001年总收入)

  排序 公司名称 总收入(亿美元)

  1 甘尼特公司 63

  2 论坛公司 52

  3 纽约时报集团 30

  4 奈特—里德报团 29

  5 华盛顿邮报集团 24

  6 道.琼斯公司 17

  7 斯克里普斯报团 15

  8 拜罗公司 14

  资料来源:Fortune Magazine, 2002年4月15日

  附三:美国十大报业集团最新排名(按2001年报纸平均发行总量)

  排序 公司名称 发行总量(万份)

  1 甘尼特公司 770

  2 奈特—里德报团

  3 论坛公司

  4 前进出版公司

  5 纽约时报集团

  6 道.琼斯公司

  7 媒体新闻集团

  8 赫斯特报团

  9 斯克里普斯报团

  10 麦克拉奇公司

  11 考克斯报团

  12 自由报团

  13 社区报团

  14 拜罗公司

  15 媒体总公司

  资料来源: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搜狐短信推荐
· 美少女帅哥哥激情互动
· 体验新时代的绝对摇滚
· 迪士尼卡通炫暴你手机
· 桃花岛烛光红酒惹人醉

分类广告
·4万元入读多伦多大学
·留学英国特快
· 澳洲留学成功再收费
·荷兰西班牙留学热招
·出国留学新方向泰国
·◆留学移民信息库◆
·专业加拿大投资移民
·热点推荐免费上学
·英国留学精品首选
·热点留学天堂加拿大
·颈总动脉注射治癫痫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搜狐商城
·央视热播大染坊
·韩剧美丽的日子
·83版<射雕>3折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88;客户服务热线:87710088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